洋辣子,是一種鱗翅目、刺蛾科、綠刺蛾屬的害蟲,他的别名有多個,比如,褐邊綠刺蛾、褐緣綠刺蛾、曲紋綠刺蛾、青刺蛾、四點刺蛾等。
洋辣子的成蟲體長大約為15~16毫米,雄蟲觸角為棕色,雌蟲觸角為褐色。洋辣子的頭和胸部為綠色。
洋辣子的身上長有剛毛,剛毛根部有毒腺細胞能夠分泌毒液,人的皮膚一旦與剛毛接觸,毒液可經毛管注入人的皮膚中,從而導緻人的皮膚紅腫、疼痛。
在我們這裡,洋辣子多寄生于玉米、核桃樹上,其實,洋辣子喜歡寄生的植物有很多,比如,大葉黃楊、月季、海棠、桂花、牡丹、芍藥、蘋果、梨、桃、李、杏、梅、棗、柿、珊瑚、闆栗、山楂、楊、柳、懸鈴木、榆等植物上也經常能夠看到洋辣子的身影。
洋辣子對植物的危害很大,其幼蟲取食植物的葉片,低齡幼蟲取食植物葉肉,當洋辣子到老齡時,可将植物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有時僅留葉柄,嚴重影響植物的長勢。
一般情況下,到了玉米成熟的季節時,洋辣子就到了老齡時代。在這個時候,洋辣子會躲藏在玉米葉片的背後,讓人防不勝防。當人們在收獲玉米時皮膚會很容易碰到它們的身體,而一旦皮膚碰到了它們的身體,人們就會遭罪,那被“蜇”的滋味着實難受。
為了減輕被洋辣子“蜇”後的痛苦,農民朋友們想了許多辦法,比如,利用黃土摩擦被“蜇”處;利用草葉摩擦“蜇”處等。但這些方法雖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容易将洋辣子的剛毛弄斷在皮膚裡,從而使剛毛内的毒液繼續留在人的皮膚中,并造成較長時間的疼痛。
後來,通過大量的實踐,農民朋友終于找到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應對被洋辣子“蜇”後的痛苦,那就是采用以下方法:
1.去農田作業前帶上膠帶、肥皂和水。一旦皮膚接觸了洋辣子,便迅速用膠帶反複在被“蜇”部位“粘”幾次,用以将刺入皮膚的細毛給拔除掉;然後用水和肥皂摩擦出濃肥皂水,并塗在被“蜇”的部位。重複塗抹幾次後就行了。
2.去農田作業前帶上中藥喉症丸和水。一旦皮膚接觸了洋辣子,便迅速将中藥喉症丸研碎,并用水調敷于被“蜇”的部位即可。
3.去農田作業前帶上牙膏。一旦皮膚接觸了洋辣子,便迅速将牙膏塗抹于被“蜇”的部位,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把凝固的牙膏剝落,即可将毒刺帶出。
4.被洋辣子“蜇”後,可用棒棍将其身體挑破,這時會發現其身體中有一綠(或青)和一黑的經脈。将其中綠(或者青)的一條取出搗碎,敷在被蟄處可立即止痛。但千萬别動黑色的那條,因為黑色的那條中含有毒液。
一般情況下,隻要能夠采用以上介紹的幾種方法,就能夠減輕被洋辣子“蜇”到後的痛苦了。當然,如果被洋辣子“蟄”後皮膚出現了大面積的紅腫和過敏,還是應該迅速就醫的。
那麼,如何才能徹底消滅洋辣子呢?
一般情況下,在洋辣子的幼蟲發生期,農民朋友會及時對作物噴灑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50 %馬拉硫磷乳油、25 %亞胺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90%巴丹可濕性粉劑等900~1000倍液。隻要噴灑過這些藥液後,洋辣子就會被徹底消滅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