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膽結石
膽結石又稱膽石症,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或膽管内發生結石的疾病。
結石在膽囊内
形成後,可刺激膽囊黏膜,不僅可引起膽囊的慢性炎症,而且當結石嵌頓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後,還可以引起繼發感染,導緻膽囊的急性炎症。
膽結石
在我國10%-20%的人群患有此病
根據部位區分為
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
根據性質區分為
膽固醇結石和膽色素結石
膽固醇結石質地硬
膽色素結石質地軟
膽固醇結石
膽固醇結石與高膽固醇飲食、糖尿病有關。
油膩高脂飲食導緻血脂升高,膽汁中膽固醇增加并析出,高脂飲食又可導緻膽囊排空、結石位置改變,誘發症狀性膽囊結石。
膽色素結石
膽色素結石主要與細菌感染有關。
細菌感染導緻膽色素沉積,同時細菌引起的炎症反應,可使膽囊黏膜分泌大量糖蛋白,這些糖蛋白可以把膽色素等沉澱物黏合聚集在一起,形成膽色素結石。
這些人容易得膽結石
肥胖及體重突然下降的人
肥胖人群患膽結石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4倍。
但體重下降過快,也容易患膽結石,因為體重突然大幅度下降,會讓膽汁分泌紊亂,增加膽結石發病風險。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糖耐量異常都可能誘發膽固醇結石,糖尿病患者合并膽結石是正常人的2~3倍。
女性更容易患膽結石
主要與雌激素有關,雌激素可以使膽囊的收縮功能下降,促進膽固醇增高,多種因素下使得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
中老年人群
年齡越大,患膽結石風險越大。50歲以下,膽結石的發病率為10.2%;60~69歲,發病率為38.6%;80歲的人群,發病率可達到53.3%。
為什麼有的膽結石不疼?
一提起膽結石,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疼。
其實疼隻是膽結石比較典型的症狀,醫學上叫膽絞痛,經常發生在飯後,右上腹出現劇痛。出現這種症狀的原因是:
進食後,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後,膽囊努力排出膽汁,但是結石卡在了膽囊開口的地方,造成膽囊内壓力突然增加,發生疼痛。
膽結石還有很多其他的症狀,比如肚子脹、說不清位置的輕度腹痛,還有各種道不明的肚子不舒服,在進食油膩的食物後更明顯。
因為這些表現不典型,很多人就覺得是胃病,就算查出來膽結石之後,不經過醫生提醒也想不到是膽結石的問題。也有一些人的膽結石是真的沒有任何症狀,就是體檢的時候發現的。
正确區分其他疾病和膽結石
區分胃病和膽石症
膽石症一般飯後更易引發疼痛且夜間痛多見。和胃病相比,按壓腹部,疼痛不能緩解反而加重。
如果病情加重,尿液的顔色會變成醬油色;查血常規可以看到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數值升高。當以上信号出現的時候,大家一定不要忽視,因為忽視的結果可能緻命。
區分心梗和膽石症
心梗發作時伴随的症狀更多的是憋喘,一般無消化道症狀,而膽石症發作時更多的是消化道症狀,如惡心、嘔吐。
做好這兩件事,預防膽結石
1 蔬果這樣洗才幹淨
細菌感染是導緻膽色素結石的重要原因,而日常飲食除了要注意不亂吃來路不明的食物以外,自己洗菜也要有講究。
很多人清洗食物都是過水沖一下就行了,看着是洗過了,但可能還殘留看不見的細菌,甚至表皮的雜質都沒洗幹淨,增加了病從口入的機會。
方法一
倒入适量的小蘇打,攪拌均勻後将蔬菜放入小蘇打水中,浸泡10分鐘。這樣洗菜可以去除水中的細菌髒污和農藥殘留。方法二
水中倒入些許食鹽攪拌均勻,将蔬菜反扣放入鹽水中,浸泡5分鐘可以有效去除小蟲子以及細菌髒污。2 千萬别長期吃素
減少高脂飲食,适當吃素是可以減少膽結石的發生幾率的,但如果吃得太素,完全不吃肉,反而可能增加膽結石發生風險。
因為膽汁分泌主要是為了幫助消化脂肪,如果長期吃素,會使膽囊内膽汁過分濃縮瘀積,誘發膽結石。
來源:北京建康教育
編輯:郭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