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三劍客哪個好?來源:【新華日報】(紫金山實驗室供圖),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網絡三劍客哪個好?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新華日報】
(紫金山實驗室供圖)
奔向未來網絡的通道已經打開。
回顧曆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刷新的一個又一個“創新海拔”,我們看到,一系列關于未來網絡的設想、架構正在走向現實。
未來網絡、普适通信、内生安全“三劍客”的重磅創新成果,正引領我們走向未來網絡“新世界”。
未來網絡“新信号” 定制化、确定性、多雲交換
“未來網絡代表着網絡信息技術的演進方向,關聯着千家萬戶的未來生活,并蘊藏着引領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跨越發展的動力源泉。”2017年,首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作出這樣的“預言”。
此後,每年的大會上,都會出現這樣一個關鍵詞:未來網絡試驗設施。
2018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在南京啟動,我國未來網絡就此邁向新征程;
2019年,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在我國12個城市主幹節點正式開通,成為全球領先的基于全新架構構建的大規模、多尺度、跨學科試驗環境;
2020年,依托CENI開展全球首個确定性廣域網創新試驗;
2021年,“未來網絡實驗設施多雲平台”正式開通;19家單位共同啟動“未來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CENI)開放合作”,标志着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正式對外提供試驗服務!
經過多年建設,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已初具“分鐘級”按需定制網絡能力、“微秒級”确定性抖動保障服務能力、“千萬級”大規模多雲交換服務能力,這張覆蓋全國的“大網”,正通過自主網絡操作系統解決傳統網絡難以解決的技術瓶頸。
與此同時,曆屆大會也向我們釋放出越來越強烈的信号——“定制化、确定性、多雲交換”的智能網絡正在到來!
“和人一樣,網絡也需要大腦,這就是網絡操作系統。”第三屆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發布“全球首個大網級網絡操作系統——CNOS”,該操作系統能實現對網絡的核心設備自由調配、智能管控,确保網絡低時延、可定制等。
第四屆大會上發布的“全球首個确定性廣域網創新試驗”成果,則構建了覆蓋北京、南京、上海、鄭州、武漢、合肥等13個核心節點的大規模測試環境,可以滿足未來工業自動化、工業遙操作、全息通信、車路協同等業務微秒級時延抖動保障需求,投入應用後,真正的“無人工廠”将從夢想照進現實。
“随着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開放可編程交換設備操作系統正逐步成為未來網絡的‘新基座’。”第五屆大會上,“全球首個骨幹網級可編程交換設備操作系統”發布,劉韻潔介紹,該操作系統允許第三方通過開放接口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或者是協議,不僅與硬件設備解耦,還與芯片解耦,支持多種異構國内外芯片。不光如此,它的應用範圍廣泛,還支持廣域網、城域網、接入網和數據中心。該系統已在南京、蘇州、上海、鎮江、常州、無錫、揚州、泰州、南通等9座城市,PB級算力數據中心的大規模測試環境得到應用實踐,證明了其先進性和可用性。
從5G向6G演進 技術突破不斷沖上浪尖
5G、B5G、6G……不斷推動技術演進、優化,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無卡頓、更流暢的網絡“沖浪”,科學家們正在移動通信技術賽道中沖上一個又一個浪尖。
2020年,在第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數據驅動的B5G網絡智能開放平台”正式開通,《6G研究白皮書》同期發布。此次發布的B5G智能通信成果,首次實現了從商業級獨立組網的5G網絡進行數據實時采集、高效存儲、快速分析和有效增廣,實時驅動網絡,根據信道環境和應用需求進行自優化,構成了包含數據運行和智能優化的網絡智能完整體系開放平台。相較于5G,該成果在高清視頻傳輸、無人機通信、機器人通信等典型應用場景中能夠顯著提升傳輸速率、擴大容量、降低時延等性能。平台試驗專網部分對推動B5G、6G智能通信發展具有重大意義。《6G研究白皮書》則系統全面地論述了未來網絡科研和産業生态的最新發展情況以及6G的戰略布局。
如今,5G已經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5G系統非常複雜,應用場景千差萬别,給網絡優化和運維帶來巨大挑戰。
如果5G網絡出現性能缺陷,如何進行性能定位與準确追蹤?紫金山實驗室聯合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開啟“紫金雲蹤”科研項目,曆經3年時間研發出全球首個“5G網絡數據采析體系與性能追蹤系統”,在2021年的第五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重磅發布。
“我們的目标是深入到5G的網絡内部,對能夠反映5G網絡特征的關鍵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并針對不同的5G應用場景,拿出不同的采集、分析方案,精準排除幹擾、缺陷,優化、提升各場景下的5G性能。”紫金山實驗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尤肖虎教授告訴記者,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5G數據不像圖像一樣直觀,挖掘起來非常困難。團隊先建立了完備的數據采集與分級體系,再建立起特征數據體系,從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5G網絡性能采集與性能追蹤驗證系統,這個系統包含80多個基站以及100多個終端,實現對整個網絡性能精準分析和定位。目前,系統已在中國移動、新華三、中科院計算所等多家單位推廣應用,并上線紫金山實驗室5G網絡真實數據開放平台。
第五屆大會上,還發布了《區塊鍊賦能6G移動通信白皮書》。白皮書指出,區塊鍊将為建立可信任的6G開辟新方向,并首次提出了面向6G移動通信的區塊鍊無線接入網框架,以及基于區塊鍊的6G移動通信系統結構,旨在實現區塊鍊與移動通信的創新深度融合,打破“人—機—物—網”之間的信任壁壘,提升無線網絡效率與安全性。
開展颠覆式創新 築牢網絡安全“生命線”
開展“強網”拟态防禦國際精英挑戰賽,開通全球首個網絡内生安全試驗場……曆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高度關注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發展,通過颠覆式創新,築牢網絡安全防線、夯實網絡強國根基。
拟态防禦,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邬江興提出并主導研究的網絡安全創新技術。為檢驗該技術的内生安全能力,2018年大會期間,首屆“強網”拟态防禦國際精英挑戰賽激烈開展。挑戰賽以邬江興院士的最新科研成果做靶标,邀請國内外白帽黑客戰隊來攻擊,同場競技攻堅闖關。經過兩天半激烈角逐,在22支頂尖戰隊的高強度攻擊下,4款拟态防禦設備成功封堵了所有攻擊嘗試,沒有任何戰隊突破拟态防禦,放開了管理員權限後,選手可随意注入後門,依然沒有任何戰隊完整突破拟态防禦。
2019年大會期間,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網絡内生安全試驗場(下稱“試驗場”)正式開通,并宣布面向全球開展永久在線的先進防禦技術衆測。
與此同時,第二屆“強網”拟态防禦國際精英挑戰賽升級難度,邀請國内外近30支精英白帽黑客戰隊,對試驗場進行挑戰。挑戰賽采用“黑盒”加“白盒”安全測試、外部突破與注入攻擊同步挑戰的新模式,對拟态防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全方位、高強度的安全檢驗。各戰隊對我國拟态防禦網絡設備展開了290餘萬次攻擊測試,無一次成功得手。這充分證明了該設備能夠獨立且有效地抵禦基于未知漏洞、後門等的不确定威脅,證明了拟态防禦技術的内生安全屬性。
邬江興院士表示,拟态防禦能夠實現網絡信息系統或控制裝置的安全可控,且具有普适應用意義,其必将為消除信息領域安全壁壘,維護網信領域全球開放産業鍊、供應鍊的格局提供堅實技術支撐,為實現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新華日報記者 蔡姝雯 實習生 馮煜雯)
審核:潘瑞凱
責任編輯:徐路平 龔雨薇
本文來自【新華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