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說的那句話至今受益。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這就意味着,沒有人是因為偶然才進入你的生命裡,他們教會了我們一些東西,也許隻是短暫的一段時間。而在沒有領教《悉達多》小說的深刻思想之前,我就聆聽過作者赫爾曼黑塞的盛名,諾貝爾獲獎者,德國浪漫派小說家。他很多作品都将預示着這本小說主人公悉達多茫茫不可測的人生曆程。
小說隻有132頁。由沙門,覺醒,輪回,兒子,喬文達,這幾個部分組成。講述了青年悉達多厭倦了婆羅門生活,與好友喬文達一道跟随沙門修行。在舍衛城他們聆聽了佛陀喬達摩的教義,喬文達選擇我追随喬達摩,悉達多則繼續修行之路。他在城市中結識名妓迦摩羅,并開始追逐情欲和名利,直至對一切産生厭倦。他再次抛下世俗,決心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哪怕最不幸的人生也會有陽光明媚的時光,也會在砂礫石峰中長出小小的幸福之花。這是赫爾曼黑塞的名言,我贊歎這是一句内心完美的話語。我看到悉達多能夠像佛陀一樣純潔喜悅,平靜甯靜,是因為他看清了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和自己,并學會真正的接納和學會去愛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和自己。他停止了和自己的命運抗争,他與世界自然和諧共生活出了自己。《悉達多》這本小說每一句話語如奔湧的浪花,每一句都渴望奔向不同的目标。高貴的悉達多在茫茫不可測的人生中涅槃找到真我。
悉達多的父親,他純粹,博學,德高望重。他舉止沉靜高雅,生活質樸,言語練達,頭腦中充滿高貴的思想,思想淵博的父親。然而悉達多善于反思,“這就能擁有内心永恒的幸福和平靜嘛?他不也同樣是位渴望着探索者?他同樣要不斷去生泉邊痛飲,去獻祭,去閱讀,去同其他婆羅門探讨。為何這位無可指摘的人要每日洗滌罪孽?每日忙于清潔,每日更新?難道阿特曼沒在他心中,成為他的心之源泉,必須擁有自己的阿特曼!”正因為這樣,悉達多認為其他一切都隻是尋覓,走彎路和誤入歧途。天國近在咫尺,又無法完全達到。傳聞一位聖賢 ,先知苦修幾斤三年。
小說中喬達摩現世了,他是師尊佛陀。悉達多便正式同他的朋友喬達文一起,親耳聆聽佛陀的法義。 他認為憑着自己對朋友的了解,自己的朋友喬文達會以“活到六七十歲精通沙門的修習和技藝”為人生宗旨。當了悟自己對朋友了解甚少,又開始盤算是否與這位忠誠的朋友,走一條新路,去聆聽佛陀宣發。
其實青年時期對法義産生懷疑的悉達多很難做出決定,而喬文達用一段話反駁了悉達多的優柔寡斷。說“你依舊喜歡嘲諷。你盡管嘲諷我,悉達多!難道你心中沒有萌生去聆聽這位覺者宣法的渴望和欲念嗎?你不是曾和我說過,你不會在沙門之路上久留嗎? 聽到這句話的悉達多難免覺得痛苦,他的笑聲一半是悲痛的,一半是嘲諷的。其間滲透着沙門之子的苦與樂。一方面他堅信自己内心對佛陀的信仰,另一方面,他帶着對法義的懷疑,做出了讓喬達文歡喜的決定。
當悉達多離開覺者佛陀栖居世界的時刻,上天就在他欣賞的眼神中,多填了一份灑脫的心緒,起初從巍峨的城邦中走出來,見到船夫和婦人,因他沙門的尊嚴,他頓覺熱血沸騰,而當意識到自己青年人的身份他微笑的臉失去了全部的魅力。
在一種渴望被欣賞和湧動的欲望沖動下,他與美麗的迦摩羅相識,作為對名妓的回敬,他感覺到滿足之下的唇邊似乎露出苦笑,在他自己還是個沙門和乞讨感情的行為中來回掙紮。爾後他和喬達文笑着,内在謙卑,善意,帶着恭順的心緒感受着臨近大城的喜悅。亭台裡,我們看到悉達多和名妓迦摩羅切磋一些更複雜的學問。可是,迦摩羅卻笑着說,尊敬的人,你不能讓我滿意。你還必須有華美的衣服,名貴的鞋子。就這樣,悉達多高貴的心靈頓覺遺憾。臨行時,迦摩羅告訴這位貧窮無知的沙門要盡快尋找三樣東西。讀到這邊,我帶着憂傷的心緒,為悉達多行至此處感到莫名的同情。
小說中,赫爾曼黑塞給悉達多的心靈賦予了詩意的特質。悉達多深思片刻,吟誦道:“多茵的林宛裡要以這婀娜的迦摩羅,林菀的門扉處伫立着麥褐色的沙門。當他驚見蓮花盛放,不禁俯身扪心示敬。”青年沙門的深思,釋放了他對迦摩羅的不舍,塵世間他仍要前往商人的宅邸。此時我們看到了一種未知,沒有陷入他眼中的“女仆”的思索,轉身靠近另一種困境的解脫智慧。
後來,一路欣賞風景的悉達多,又在商人的幫助下,與迦摩羅展開了愛情的追求,他一直拜訪迦摩羅,就像對待最好的情人一樣,迦摩羅始終欣賞他,而且總是教育悉達多,渴悉達多卻說,我就像你,你也誰都不愛否則你怎會将愛當作藝術經營?像你我這類人大概都不會愛。如孩童般的世人才會愛。多麼清醒果決!這是他們的秘密。疲憊的悉達多,釋放掉他對愛情的恐懼,内心也沒有在迦摩羅住處停留。可是,唯一讓他感到有使命感的身份,卻沒辦法讓他從朋友和愛人的辯論中安頓下來。
細細了悟人生不幸之外,我們仍然看到一個獨立和依靠自己生活的背影,活在世上,勇于經曆自己想要的已經是赢了。世俗的命運推動他走,滿是厭惡的悲哀,讓他經受不住一次次痛苦的折磨,他的生活終于失控了。夜不能寐的狂瀾再次将他推向城邑的河邊。中年的悉達多在一次又一次的冥想中與喬達文達成了共識,而阿特曼的誕生,又讓兩個人像父親一樣重逢在一起。兩人的中年時期,在緻勝又高貴的藝術中達成了共識:齋戒,等待,思考。他們把肉體,享樂和财富這些無常,卑劣之物,交付給了古怪的現實。
僧人蘇曼殊的一生也是風流好色。古代人口複雜的中國,出生時無依無靠的蘇曼殊,經曆了佛陀短暫的庇佑。年紀尚小的他,被驅逐除了心愛的故鄉,嗜酒貪吃,荒廢度日,但他最後可以在紛繁的塵嚣散去之後,與女眷們催淚分手認祖歸宗。悉達多的一生,也注定要在颠沛流離中分手。曾經以為,傷心時會流很多眼淚的,當内心的悸動與靈性的召喚發生,同樣令人感到傷心。此時什麼事情都會過去,我卻傷心到流不出一滴眼淚,然而我們仍是這樣活過來的。
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過于在不幸的時候回憶起幸福的日子;對于柔軟的心靈來說,最不幸的莫過于體驗到一次幸福的滋味!孤獨地悉達多文集成為時代經典,深刻影響了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歐美青年的心。美國作家亨利米勒就非常喜歡赫爾曼黑塞的文集,因黑塞的作品影響了他的知識領域。這本書也成為搖滾史上梵高式的傳奇人物尼科﹒德雷克的靈感來源。黑塞的作品打開了反抗文字的先河。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隻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隻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如果說梵高的孤獨能夠折射出人類繪畫天賦的偉大,那麼在赫爾曼黑塞的小說中所透露的孤獨情節,原本就是閃爍着哲理性的偉大藝術。
赫爾曼黑塞另一本小說《流浪者之歌》中,為了追求心靈安甯,悉達多聆聽教義結識名妓,還成為富商。此時的悉達多,内在與外在享受達到巅峰,卻對自己厭惡至極地追求自我之精神。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可能因為一個不滿意,就可能灰心而停滞不前了。平凡的生活中,赫爾曼黑塞的作品成為了黑暗中的光明,真正的光明。
作家沈從文說過,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隻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級的人。這句話,道出了年輕人終極的焦渴。——未經自己的許可,沒有任何人能夠讓你妄自菲薄。悉達多終極的焦渴從未平複。赫爾曼黑塞對于悉達多内心想法的刻畫,滲透出完美主義者對于宗教理想的幻滅思想。這種焦渴在他邀請朋友去榕樹下冥想時得到了一個沉湎于幻滅的境界。此刻我拿起咖啡杯,翻開書頁,感覺他用一句古老的梵語發音“ongoing”經過鼻腔釋放一種神秘的氣息,筆直而坐,修習斂吸,感受阿特曼修習的古老禅定文化。
諾貝爾得獎作家赫爾曼黑塞用小說人物教會我們認識自心深處那不滅的,與宇宙合一的本質,用創意文字表達的唯一性,教會我們生活歸處,我們該向誰緻敬,向誰獻祭。小說人物以愛為出發點的事情,構成了他們茫茫不可測的人生閱曆。因為以愛為出發點的事情和道德沒有關系,與其說是道德,還不如說是信仰。
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再次想起詩人羅曼羅蘭的名言,感受着“如果阿特曼不是在我之中,就不會成為永恒”的超越自我的靈性智慧。沒有音樂的舞蹈,就像沒有聲音的瀑布,隻能看到水花四濺,一瀉而下,沒有靈魂。在跌跌撞撞的一生後,悉達多找到了自我,我希望我們也能成為悉達多一樣的人。在找尋自我的路上悉達多走過了許當岔路,從翩翩少年到華發蒼顔,悉達多與相遇的每一個人構成了這世間茫茫人海,他頓悟六次成佛才找到了真我。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又要走過多少岔路,遇見多少人才能找到真我。恰如我們的生活,抵達的地點不同,方式也不同。活出真我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恰如喬達文道,涅槃不隻是言辭,朋友,他是思想。高貴的悉達多,一生并非是用戒尺衡量的。短短幾百頁,手法獨特,意味深長。當精神出離肉體城堡,我們可以釋然地走過一路幸福,經曆在紅塵與佛門之間遊離,再次向内尋求的悉達多們,一路走好。一切回歸本源,本源就是自己。
不疾不徐地讀完整本書,原來斷舍離不掉的關系,也是一種天遙地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