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還記得羅姨的背影。
頭低着,背有些微駝,單薄的襯衫套在她肥大的身體上,顯得有些緊繃。一陣風從醫院走廊上穿過,袖口随着風擺動。
她慢慢地往病房的方向挪動,像一個洩氣的氣球,無精打采。随後,隐匿在走廊盡頭的一團黑暗中。
羅姨今年 52 歲,她懷孕了。
醫生,我肚裡的孩子能保住嗎?
我叫李麗,是一名婦産科醫生。2017 年夏,我正攻讀研究生,在山東一所醫院的産科實習,協助帶教老師工作。
我就是在那時注意到羅姨的。
不同于其他科室,産科總是充盈着迎接新生命的忙碌和初為人母的喜悅。
但在羅姨臉上,看不到一絲喜慶。52 歲的年齡,讓她在産婦中顯得格外突兀。
她的神情總是透出憂郁。滿頭白發,形态佝偻,身上那件紅色的襯衫幾乎不曾見她換過,下半身随意穿着格子褲,整個人都散發出沉沉的暮氣。
聽說為了懷孕,羅姨付出了太多。此前,她做過兩次人工試管。為了促進排卵,她注射了激素,體重已經到了 160 斤。同時,她還要忍受盆腔墜脹感,承擔卵巢囊腫、破裂的風險。
由于年齡原因,兩次都失敗了。
她心有不甘,又嘗試了第三次,終于成功懷孕。但在孕期初期,她出現了陰道流血,這是先兆流産症狀之一。醫生建議她直接到産科保胎,就這樣,懷孕不到兩個月的羅姨成為了我們科室的常客。
她的病房位于 17 層走廊的盡頭。入院後,羅姨經常躺在床上盯着窗外單調的景色出神,日複一日地。大多數的時候,她都在房間裡不說話。醫生查房,她也隻是随意地回一些隻言片語。
羅姨的身體狀态不算好。高齡懷孕,代謝能力以及激素分泌出現變化,妊娠高血壓和妊娠期糖尿病等并發症随之而來。
我們時刻監測她的指标,給她使用保胎藥物,控制飲食,盡量減少她的并發症。
不過,相比于自己的疾病,她更關心孩子:「醫生,我肚裡的孩子能保住嗎?」她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裡透露出一絲焦慮與擔憂。
「你安心養胎,我們一定盡力。」考慮到她的年齡比較大,目前的症狀以及後期可能出現的并發症,我們不能給她百分之百的承諾。
聽到這話,她的眼神立刻黯淡下來。我們擔心羅姨糟糕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總勸她想開點,但無濟于事。
有天晚上,輪到我值夜班。路過羅姨的病房,我聽見了一陣壓抑的哭聲。
「不舒服嗎?」進了她的房間,我問道。
「睡不着。」她任由着眼淚流下來,手裡還握着一張照片——照片裡除了羅姨,還有一個年輕的臉龐。
“我連兒子最後一面都沒見到”
那是羅姨之前的獨生子——小浩。
也許是來的次數多了,逐漸熟識,羅姨斷斷續續地向我講述了照片背後的故事。
「小浩剛出生的時候特别瘦,皮膚皺皺的,我看着他的樣子,還擔心這孩子能順利長大嗎?」
羅姨和我談起她的兒子,臉上露出了少見的笑容:「孩子還挺聰明,成績也沒讓我們操心,特别自覺。」
「後來轉眼到了高中,小浩一直喜歡看海,就想着讀大學去海邊的城市。這孩子也争氣,高考城市高出一本線好幾十分呢。他去了南方的城市,學校就在海邊。」
羅姨回憶起兒子,臉上的神色也好了許多:「他拿到通知書風風火火地回家,他爸高興,拉着我們一家人一起照了張相片。」
「就是這張照片。」羅姨把床頭抽屜拉開,遞給我一張照片。照片有些皺皺的,也許是眼淚掉在照片上,濕了又幹,幹了又濕。
照片上的男孩和羅姨眉宇間很像,戴着一副黑框眼鏡,手搭在羅姨的肩膀上,笑容燦爛。
然而,一家人溫馨平淡的生活,在 2015 年 8 月的一天,蓦然畫上了句号。
「那天是小浩 20 歲生日,他爸提前訂了蛋糕,我讓他去取一下,等爸爸下班了回來一起給他慶祝生日。」羅姨的眼眶濕了:「誰知道怎麼,就出車禍了。」
「我和他爸一下子都垮了。在醫院的時候,我都是稀裡糊塗的,腦子一片空白,思維太亂了……」
「送到醫院後,人就不行了。他爸沒敢讓我見兒子最後一面,怕我受不了……」
「過去,我以為一夜白頭是誇張的說法,可小浩這麼一走,我的頭發,真的一夜之間全白了,人也老了好幾十歲。」
我才知道,羅姨那頭與年齡并不相配的白發,竟是這麼來的。
失去摯愛,讓羅姨夫婦精神和身體刹那間崩潰。突如其來的打擊成了橫亘在夫妻倆生命中的巨大溝壑,難以逾越。
「經曆了這事兒,我也知道自己要想開,但做不到。」羅姨眼眶又紅了:「這兩年,我每天都在想兒子。我強迫自己忙起來。但一到夜深人靜,閉上眼睛就是兒子的笑容,還總夢見兒子哭着向我求救。」
這樣一位充滿着希望的獨生子,可想而知,父母在他的身上寄托了多少希望與夢想。這場意外,羅姨的人生就像斷了線的風筝,找不到目标,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終于,羅姨夫婦倆決定再要一個孩子——給那些無處安放的思念一個出口,也給他們走出悲傷,找尋生活新希望的出口。
「總要有個寄托,活下去吧。」羅姨歎了口氣。
命懸一線
決定已做,但年齡成了夫妻倆無法回避的問題。
年齡越大,懷孕風險也增大,孩子出現異常的概率也增加。同時,孕婦超過 45 歲,這意味着有高達 80% 的概率發生流産。
前幾個月,羅姨還比較順利。時間慢慢流逝,她的腹部逐漸隆起,有了孕婦的樣子。
由于高齡懷孕,她還是沒有躲過妊娠期并發症。她的身體情況越來越不樂觀,在懷孕 34 周的時候,血壓和血糖指标逐漸失控。
當時羅姨的血壓已高達 170 ,視網膜也受到影響,看不清東西。這樣下去,随時可能一屍兩命。
我們和羅姨講明目前的情況,當即決定給羅姨實行剖腹産。
意外還是來了。
早上剛剛決定剖腹産,下午的時候,護士跑來:「病人發生重度子痫。」
「沒想到病情進展那麼快。」我立刻跑到羅姨病房,看到她牙關緊閉,渾身抽搐,帶教老師決定立刻對她實行剖腹産。
我把手術同意書遞給了羅姨的丈夫,他簽字的手有些微微發抖。簽字後,羅姨被推進手術室。
由于出現重度子痫,羅姨剖腹産的風險遠遠高于普通孕婦。「有可能出現胎盤早剝和大出血風險,也就是說大人小孩都可能有生命危險。」我在心裡默默祈禱:「一定要順利。」
40 分鐘後,羅姨被推出來。
萬幸,母子平安,是個男孩。
孩子出生後,羅姨緊皺的眉頭終于松開了,喜悅從臉上溢出來。床邊擺滿了嬰兒用品,她笑嘻嘻地和丈夫商量要給兒子起什麼名字。
為了孩子,羅姨從鬼門關走了一趟。
幾天後,羅姨抱着孩子找我道别。她熱情地對我說:「這孩子像我還是像他爸?」
我笑了笑說:「都像,都像。」
孩子熟睡的樣子,像極了照片上的小浩。
一家人出院時,又是一年春暖花開,羅姨的生活也要重新開始了。
來源:丁香醫生(ID:DingXiangYiSheng),策劃:Ant,責編:羅布君,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為保護當事人隐私,羅姨、小浩系化名。本文經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産科醫院主治醫師翁若鵬審核
本期編輯:崔鵬、李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