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黃州方言的曆史

黃州方言的曆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7 21:05:24

黃州方言的曆史?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開始了150餘年的偏安時期,再加上蒙元時代,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經曆了240多年的異族統治與之前的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不同,金、元統治者建立了統一而穩定的國家,隔絕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僻處海隅的膠東地區,因為交通不便,事實上造成了一種文化的擱淺,這也是包括黃縣話在内的膠東方言保留了很多宋元時期的詞彙和語音的主要原因黃縣話裡的不少動詞,就是這種孑遺,它們的用法,在《集韻》《廣韻》《韻會》等宋元時期的字書中都有體現,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黃州方言的曆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黃州方言的曆史(黃縣話裡的古動詞)1

黃州方言的曆史

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開始了150餘年的偏安時期,再加上蒙元時代,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經曆了240多年的異族統治。與之前的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不同,金、元統治者建立了統一而穩定的國家,隔絕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僻處海隅的膠東地區,因為交通不便,事實上造成了一種文化的擱淺,這也是包括黃縣話在内的膠東方言保留了很多宋元時期的詞彙和語音的主要原因。黃縣話裡的不少動詞,就是這種孑遺,它們的用法,在《集韻》《廣韻》《韻會》等宋元時期的字書中都有體現。

㧔與拐

“㧔”,音guāi,《集韻》:“擾也。”《字彙·手部》:“擾,動也。”“㧔”的意思就是碰觸,黃縣話用的正是這個意思,比如:我正在摳耳朵,你㗗㧔兒我;他這人屬百刺毛嘞,不敢㧔兒。

“拐”與“㧔”的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拐”讀上聲,本義是拐棍,黃縣話有句俗語,“土地佬拄胡稭——壞兒拐喽”。後來“拐”由名詞變為動詞,有拐彎的意思,比如:往左拐,往右拐。

拐兒簍兒

還有一個意思是用胳膊挎着,比如:她拐兒簍兒上山喽。又指用臂肘碰,比如:她拐兒他一下。或者用作拐騙的意思,比如:她讓人拐兒跑喽。在黃縣話裡還有一個不太常用的意思是指人精明、機靈,比如:他真夠兒拐喽。

“缒”,《說文》:“以繩有所懸也。”《廣韻》《集韻》《韻會》都有這個字,并注明其音讀如“膇”,音zhuì。“缒”的本義是系在繩上放下去,這個義項黃縣話中也有,比如:把筐兒系繩兒上缒下去。

缒物則繩子要拉緊,所以“缒”又引申出了拽、拉的意思,比如:她缒兒缒襖襟;他倆手缒兒手;你缒兒繩兒爬上來。

缒頭發

黃縣有句俚語叫“缒兒貓尾巴上炕”,形容人借機行事之機敏,十分有趣。作拽、拉講時,“缒”都讀上聲。

“穩”,《說文》:“蹂谷聚也,一曰安也。”即蹂踐聚集的谷粒,使谷殼和米分開。有了米就安定了,所以“穩”就有了安穩的意思,《廣韻》:“穩,安穩。”由安穩、安全的意思進一步引申,擱放東西總要穩穩當當的,所以“穩”又從形容詞變為動詞,有放、擱的意思,黃縣人經常會說:“你穩兒你那兩下吧。”形容一個人睡眠好,會說:“他穩下頭就睡。”這裡的“下”輕聲減音,“ia”讀作“i”,“莊稼”“進家”“底下”均作如是讀。

“抈”,音yuè,《說文》:“折也,從手月聲。”《集韻》也認為其音讀如“月”。《太玄·羨》:“車軸折,其衡抈。”在這裡,“折”和“抈”意思是相同的。

用鐵絲抈彈弓

章太炎《新方言·釋言》:“今人謂以手折物為抈。”黃縣話裡也是這個用法,但聲作陰平,比如:你真行,能把鐵絲抈斷喽。

《方言》卷八:“北燕、朝鮮、洌水之間謂伏雞曰抱。”戴震疏證:“抱,《廣韻》作菢,雲‘鳥伏卵’。”鳥伏卵多在草叢樹枝間進行,故加草字頭,現多寫作“抱”。

母雞抱窩

黃縣話把雞孵蛋稱為“抱小雞”,把孵蛋的母雞稱為“老抱兒雞”,母雞在孵蛋期間如醉如癡,不願吃也不願喝,羽毛也亂糟糟的,所以形容蓬頭垢面的女人,會說:“你看你和個老抱兒雞樣兒嘞。”由抱小雞引申開去,凡是動物生産都可稱之為“抱”,比如:他家嘞羊抱兒三隻小羊。

“歛”,音hān,給與、給予的意思。《廣雅·釋诂三》:“歛,與也。”《集韻》:“歛,予也。”在黃縣話中,“歛”讀為上聲,意思有所引申,不管是與人還是予人東西,都要别人接着、拿着,所以“歛”在黃縣話裡就有了接着、拿着的意思,比如:給你你就歛兒;他歛兒簍兒上山拔兔兒菜去喽。

“攋”,音lài,《集韻》:“攋,洛駭切,賴上聲,把攋,棄去也。又落蓋切,音賴,毀裂也。”

攋紙

在黃縣話中,“攋”讀上聲,意思和毀裂差不多,也就是撕的意思,比如:他把書攋喽;把布攋開。進一步引申,意為用手抓着往懷裡帶,比如:他一把把方向盤攋過來;我一把把他攋倒喽。

“涴”,音wò,《集韻》《韻會》:“泥著物也,與污同。”“涴”就是弄髒的意思,韓愈《合江亭》詩:“願書岩上石,勿使泥塵涴。”意思是願意把它寫在懸崖邊的岩石上,不要讓灰塵泥土弄髒了。這個用法現在黃縣話裡還常見,比如過年小孩子穿上新衣出門,大人總要開開玩笑:“㗗把你嘞大新襖涴喽。”

“熏”,《說文》:“火煙上出也。”《廣韻》:“火氣盛貌。”“熏”的本義指的是火塘上的煙氣向上冒,現在南方不少地方家裡還有火塘,用來做飯和制作臘肉。由煙氣義加以引申,指煙、氣等接觸物體,使變顔色或沾上氣味,比如:煙把牆熏黑喽;衣裳上熏嘞都是煙燎味兒。也指一種熏制食品的方法,比如黃縣人過年時家家喜歡制作的熏魚,就是讓煙味熏入其中。冬天生爐子煤煙中毒,黃縣話說是“讓煤煙熏兒喽”,這裡的“熏”有吸入有毒氣體導緻中毒的意思,再進一步引申,指用言語、行動逐漸影響、說服人,比如熏染、熏陶。人們開玩笑的時候也會說:“你真讓他熏兒喽。”煙燒火燎的氣味比較刺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熏”轉為表嗅覺的詞了,黃縣人經常會說:“你熏熏什麼味兒?”

這幾個動詞在宋元之際的字書中都出現過,說明這在當時是正在使用的語言,現在過了近千年,這些宋元時期的動詞仍然活在黃縣話中,而且數量如此之多,不能不說是十分罕見的。

部分圖片引自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