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

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07:20:08

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1

隋末農民起義是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推翻隋王朝的一次起義,這次起義從隋炀帝大業七年(611年)王薄首義開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反唐失敗,前後整整14年,沉重打擊了隋王朝。隋朝滅亡後,以李淵為首的地主貴族集團搶奪了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建立了唐王朝。

  隋炀帝楊廣,是曆史上有名的驕奢淫逸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百役繁興,民脂榨盡。僅建築東都洛陽,每月役使200萬人,半數以上死在工地。他在西郊建造了一個大花園,周圍100公裡。從江南采得大木柱,運往東都,每根大柱須2000人往返遞送,沿途絡繹不絕。據記載,西苑“堂殿樓觀,窮極華麗”,不知搜刮和浪費了人民多少财富!楊廣又在大業七年(611年)至大業十年(614年)連續發動了三次對高麗的戰争。公元611年,隋炀帝為了發動攻打高麗的戰争,大批征兵、調糧、造戰船。在隋朝官吏監督之下,造船工們日夜立在水中工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去很多人。被政府征調的兵役,由全國各地向幽州(今河北、遼甯地區)集中,源源不斷;搬運糧食、兵器、盔甲和攻城機械的民夫千裡征途,日夜不絕。許多人有去無回,屍體“臭穢盈路”,十分凄慘。在農村,“耕稼失時,田疇多荒”。山東、河北一帶,曆來是隋統治者搜刮财賦的中心,又是進攻高麗的戰争中征調最多、受害最深的地方,再加上這年夏天發大水,山東地區災情特别嚴重,“百姓困窮,财力俱竭”。處在饑寒交迫困境的貧苦農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農民起義的烽火便首先在這裡燃起。

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2

  大業七年(611年),山東鄒平縣鐵匠王薄領導貧苦農民舉起了反隋第一面大旗,起義軍占領長白山,王自稱知世郎。王薄發難,猶如幹柴烈火,全國各地立即蜂起響應。同年,平原(今山東德州市)劉霸道、漳南(今河北固城縣東北)孫安祖、脩(今河北景縣)人高士達相繼舉行起義。大業九年(613年),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孟海公、齊郡(今山東曆城縣)孟讓、北海(今山東青州市)郭方預、河間格謙、渤海(今山東陽信縣)孫宣雅相繼而起。同年,餘杭(今浙江杭州市)劉元進、梁郡(今河南商丘市)韓相國、吳郡(今江蘇蘇州市)朱燮、扶風(今陝西鳳翔縣)向海明、淮南杜伏威等紛紛聚衆起義。短短兩年時間,全國各地起義軍發展到百餘支,人數幾百萬,隋朝統治政權陷入了農民戰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從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革命的風暴已席卷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後來,農民起義軍彙成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

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3

  瓦崗軍是三支農民起義軍中最強的一支,大業七年(611年),翟讓聚衆在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起義,舉兵反隋,山東、河南兩地農民紛紛參加,單雄信、徐世勣、李密、王伯當都率衆投奔瓦崗窦,隊伍迅速壯大。大業十二年(616年),李密向翟讓建議:“先取荥陽,休兵館谷,待士馬肥充,然後與人争利。”荥陽是隋朝重要軍事據點,翟讓親自率兵攻下荥陽門戶金堤關及周圍屬縣,同年10月,隋炀帝派2萬隋軍主力前來鎮壓。瓦崗軍采取誘敵深入、伏兵襲擊的戰術,把隋軍全部殲滅。河南道“讨捕大使”張須陀突圍不成也喪了命。農民起義軍取得了荥陽大捷,威震河南。  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軍攻下隋朝最大的糧倉——興洛倉,“開倉恣民所到,老弱襁負,道路相屬”。把糧食分給貧苦的群衆,農民起義軍的隊伍也迅速壯大到數十萬。接着,瓦崗軍又大敗越王楊侗的軍隊,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成為中原地區起義隊伍的中心。不久,這支農民軍又攻占了黎陽,回洛二倉,開倉濟民,10天内得兵20餘萬人。農民軍向隋朝東都洛陽進軍,隋炀帝十分恐慌,派王世充率精兵增援洛陽。瓦崗軍和幾十萬隋軍展開了激戰。洛陽戰役曆時3個月,經過60餘次戰鬥,打得王世充全軍潰敗,所剩不過數千。瓦崗軍圍困東都,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區。随着起義軍發展壯大,迫切需要建立一個革命政權,領導反隋戰争。這年二月,瓦崗軍推李密為主,任統軍元帥,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設三司六衛,建立了瓦崗軍農民政權。李密發布讨隋檄文,聲讨隋炀帝罪行:“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4

  當瓦崗軍即将取得勝利之時,瓦崗軍内部發生分裂,以翟讓為首的農民軍将領與以李密為首的地主勢力矛盾公開激化。李密出身大官僚貴族家庭,參加楊玄感兵變失敗後,隐姓埋名,流浪在河北、河南之間。公元616年,他混入瓦崗軍的隊伍,用欺騙手段取得了部分領導權。同時,他又招降納叛,擴大了自己的勢力。李密的陰謀活動引起了瓦崗軍内部的鬥争。翟讓被李密奪了權。李密自稱魏公兼元帥,讓翟讓當了副手。公元617年十一月,李密以賜宴為名,又殺害了翟讓等重要農民将領,瓦解了瓦崗軍人心,導緻将卒離心,極大地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大業十四年(618年)六月,李密率軍投降了隋朝楊侗,瓦崗軍最後失敗了。公元618年王世充擊敗李密,李密投降李淵(即唐高祖),因起兵反唐被殺,斷送了這支農民起義軍。  窦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是在河北各地起義軍反隋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大業七年(611年),窦建德領導農民在高雞泊(今河北固城縣西南)起義,樹起反隋大旗,隊伍迅速發展到1萬餘人。大業十二年(616年)十二月,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守将郭洵率軍進犯高雞泊,窦建德率7000義軍乘隋軍不備,突然襲擊,殺敵軍數千,獲馬千匹,斬隋将郭洵,聲威大震。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窦建德在樂壽(今河北獻縣)稱王,建立了革命政權。隋炀帝派涿郡薛世雄圍剿起義軍,雙方在樂壽七裡井交戰,窦建德佯裝南敗誘敵,設下埋伏,乘隋軍追殺之際,突然折回,伏兵齊起,夾擊隋軍,薛世雄大敗,丢下無數屍體逃回涿郡。大業十四年(618年)五月,窦建德稱夏王,勢力進一步壯大,但在隋朝滅亡以後,窦建德逐漸蛻化變質,抛棄了農民戰争的根本目标,革命性大大減弱。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與李世民在虎牢關(今河南荥陽西北)交戰,因輕敵冒進,起義軍被李世民打敗,窦建德被俘,後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被殺。武德五年(622年),李世民在洺州(今河北永平縣)戰役中鎮壓了起兵反唐的窦建德部将劉黑闼,河北起義軍失敗。

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5

  杜伏威、輔公祏領導的江淮起義軍是南方一支重要反隋力量。大業九年(613年),杜伏威、輔公祏在山東齊郡組織起義,随後率軍南下,到淮河以南廣大地區發展革命力量。杜伏威彙集了其他義軍,力量不斷壯大。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起義軍進逼江都(今江蘇揚州市),隋将陳棱率兵救援,與江淮起義軍遭遇。陳棱因懼怕起義軍不敢交敵,杜伏威送去一套婦人衣服,稱他為“姥姥”,激怒敵軍。陳棱果然中計,惱羞成怒帶兵出戰。杜伏威率兵強攻隋軍,戰鬥中被敵箭射中前額,帶箭沖入敵陣,殺得隋軍人仰馬翻,大獲全勝。此後,起義軍攻下高郵、曆陽,建立革命政權,杜伏威任總管,輔公祏任長史。隋炀帝在江都被殺後,起義軍面臨着繼續革命還是向地主集團投降的嚴峻考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杜伏威去長安投降了李淵。次年,輔公祏重新起兵反唐,建立了革命政權,控制了江蘇、安徽部分地區,以丹陽為中心展開鬥争。唐朝派大兵鎮壓,形勢對起義軍不利,輔公祏在當塗與唐軍對峙,堅持鬥争10個月,終因力量弱小,丹陽失守。輔公祏被俘,于武德七年(624年),六月在丹陽就義。

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6

  隋末農民起義軍經過8年浴血奮戰,造成了隋朝總崩潰的趨勢,三大起義軍消滅了張須陁、薛世雄、宇文化及三支隋軍主力,促成了隋炀帝江都被殺,李淵攻取長安的局面。隋末三支大軍在河北、中原、江淮三個戰場分兵作戰,沒有聯合為一支強大隊伍,雖然在客觀上起到了相互支援的作用,卻難以形成強大力量,很容易被地主階級武裝各個擊破。農民起義領袖由于曆史局限性,不能分析複雜的社會局面,隋朝滅亡後失去了鬥争目标先後投降了新王朝,充當了地主階級改朝換代的工具。農民軍沒有防止混入起義隊伍中的地主階級分子和隋朝的殘餘勢力,他們逐漸影響起義軍向封建軍隊轉化,瓦崗軍領導人翟讓沒有認識到領導權的重要性,拱手讓出了政權,導緻了義軍瓦解,英勇奮鬥14年的隋末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被李淵地主集團奪去。但是,這次農民大起義,推翻了隋炀帝的暴虐統治,打擊了士族地主,對唐初的政治、經濟産生了重大的影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