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黛珂,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在電視版《紅樓夢》的結尾,黛玉病情加重,寶钗前來探望,瞧見桌上的詩稿,憐惜地說:“颦兒啊颦兒,你非得把這顆心嘔出來才算完了。等你好了,有多少詩作不得?何苦這會兒子弄這些!”
不得不說,87版的改編真的是深入人心。以前每每看到這幕,心中頓生無限酸楚。不光是心疼林妹妹,也為有寶姐姐這樣體貼的姊妹感到幸運。後來绛珠魂歸離恨,寶钗嫁給了那個“不值得托付終身”的頑石,在一個夏日雨夜默寫出颦兒臨終前抄下的幾句詩:
燭花剪夢恨難雙,雨暗羅衾淚暗江。
一自孤山春盡後,荷花柳浪枕幽窗。
不知道那個終日無所事事的賈寶玉讀了之後,會作何感想?
黛玉是極慧的,又兼空付癡情,所以那一世芳華變得短促而傷惋。因其最不喜李義山的無題詩,又喜歡毫無顧忌地創作一些新奇幽怨的“靈魂”詩句,故我想,她是喜歡李賀的。那個生命短暫又和她有着相鄰心境的青年男子,當是她創作生涯中最大的知己。
1
說起李賀,那是一個想象力可以和李白相媲的偉大詩人。貞元六年(790年),李賀出生于河南昌谷,父親李晉肅是杜甫的遠房表弟,人過中年方得一子。李賀頭上有一個姐姐,此後又添弟弟李猶。
作為家中長子,李賀自是深得雙親寵愛。因為打小體弱多病,父親遂給他取字長吉。長吉便是祈求天地庇佑、好運纏身之意。此時的李晉肅任陝縣令,俸祿不高,随着長女出嫁,家中生活越來越拮據,所以對兩個兒子的期望很大。尤其是李賀,七八歲時就顯露出了過人的才氣。這個才氣大到什麼程度呢?應該比我們一般誇贊的“才子”之名還要高很多。
《新唐書》記載了這麼個故事:據說李賀七歲之時,韓愈和皇甫湜在洛陽做官。韓愈不經意間讀了李賀的詩,頓時頗帶質疑地對學生說:“若說是古人,那還罷了。可若說是今人,我們怎麼聞所未聞呢?不行,必須親自與他見一面才好。”于是兩人便騎着馬前去拜訪李賀。見到之後,韓愈面對着一個七八歲孩子,實在難以置信,于是決定出題考一下,看看是否如真傳言所說的那樣。
誰知小長吉不慌不忙,向二位身着青袍的大人鞠了一躬,接着提起毛筆,“唰唰唰唰”,片刻過後,一首《高軒過》就誕生了。韓愈接過詩讀道: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辔搖玲珑。
馬蹄隐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李賀不喜歡應題作詩,但是這首應前輩之求所寫的詩确實很好。“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如此誇贊,若是比韓愈低一檔次的文人,恐怕實在難以擔當。“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奇思妙想,于此可窺一斑。
不過,此詩好是好,但若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寫的,我隻能說此子的思想過于早熟。駱賓王七歲詠鵝很正常,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通百家”也很正常。
可是讓一個七歲的孩子,把自己比作“龐眉書客”,以“秋蓬”自喻,這未免有些強人所難。而且,“誰知死草生華風”這般陳述,定是經受了一系列的嚴霜苦打之後才有感而發。人生若尚未踏入風雨,遂言冷酷,怎能瞞得過“東京才子”、“文章巨公”?所以李賀作詩的實際年齡,七歲為假,十七歲倒還稍為真切。
2
少年的李賀,長相很有特色。李商隐說他:身材纖瘦,和小姑娘一樣,此外眉毛濃密,幾乎要連在一起,成為别具風流的“一字眉”。而除了這兩樣,最具特色的,當屬他那細長的手指了。手指長,這是聰慧的象征。
因為家境貧寒,買不起馬,所以他常常騎着一匹瘦驢,背着一個破舊的布囊外出漫遊。每每心有所感,便記錄在小紙片上,塞進口袋。等到晚上回到家時,母親讓婢女收拾布袋,發現一堆寫滿了小字的句子。于是便發出寶钗心疼林妹妹時的感慨:“賀兒啊,你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作罷!”母親阻止不了他,于是隻能端來飯菜,李賀吃完之後,鋪紙磨墨,将白天尋覓來的句子補成完整的詩。除了喝醉酒和吊喪的日子,他幾乎每天都這麼做。所以說,天才的成功絕不是突如其來,背後隐藏着極緻的熱愛。
另外不得不稱道的是,李賀這種作詩的方法當真十分奏效。世上能有幾人擁有如王勃、李白那樣倚馬可待的才思?多的是杜甫、李賀這樣的精雕細琢。雕琢之後,格律工整,精妙無窮。可是李賀卻擯棄詩律的限制,鐘愛樂府古體,力求出新,自成一派。
3
寫過那篇命題作文的《高軒過》後,李賀的才名更為顯著,被時人聯同李益合稱“二李”。李益是“大曆十才子”中名氣最大的。青年的李賀初出茅廬就能與前輩齊名,這樣看來,前途應當是一片光明。然而事實不盡人意,這條看似光明的道路上處處暗布荊棘。
李賀十八歲時,想要參加科舉考試。為了獲得府試的資格,前去拜訪韓愈。一般的士族子弟,有權有勢着,自然會找宮中的一些“名流”,比如吐突承璀、皇甫镈這些人。而李賀,雖然自稱是唐諸王孫,但是早已被人遺忘。除了韓愈這樣喜歡援引後輩的文壇盟主,又有誰會幫助這個名動京城的青年才俊呢?
李賀再見韓愈,又拿出許多自己平日裡絞盡腦汁寫就的詩作。其中第一首代表的就是《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律詩講究起承轉合,李賀開口便是激烈的戰争場面。接着步步緊逼,色彩濃豔,直到最後直抒胸臆,發出一聲沖天呐喊。韓愈讀到這樣的詩句,心情亢奮,理所應當要推舉李賀。然而不巧的是,李賀的父親此時突然去世,為了守孝,不得不放棄考試機會,返回老家昌谷。
這一待便是兩三年,等到元和五年,二十一歲的李賀才在韓愈的推薦下參加了河南府試。成績出來後,他如願中舉,獲得了春闱一戰的資格。
因為李賀的才名實在是太大了。這時遂有不少别有用心之人出來尋釁滋事。早在兩年之年,便有京兆尹李實給考官施加壓力,公薦二十門徒之事。如此兩年過去,情形依然未改。襟帶的權貴把控朝政,為非作歹。因其父名字中帶有一“晉”字,與進士的“進”諧音,李賀便被指責有違孝悌,枉顧家諱,背上了無德的罵名。
韓愈聽罷怒火中燒,大筆一揮,就是一篇引經據典的《諱辯》。内容不僅着實可考,而且極具趣味。韓愈說:“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想來作為幽默化身的東坡先生,在日後初讀時,也一定會忍俊不禁地為韓愈點贊。接着,他又列舉了周公、孔子、曾參、《春秋》、漢武帝、呂雉,最後抨擊了一把宦官、宮妾和一些心術不正之徒。
韓愈此文一出,影響力自然是有的,但也無法改變李賀被科舉排擠門外的命運。于是他憤然地離開了京城。
4
李賀幽憤還鄉,走走停停,驿館駐足之際寫下了“眉疏目爽之作”(錢鐘書語)——《開愁歌》:
秋風吹地百草幹,華容碧影生晚寒。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衣如飛鹑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
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贳宜陽一壺酒。
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裡閑凄迷。
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二十歲,本是人生士氣高漲的時候,李賀卻萬分愁苦,如同枯萎了的蘭花。如果說心裡的痛不容易被察覺。且看外表:衣服破爛不堪,曾經為了參加科考,母親砸鍋賣鐵給他買了一匹馬,如今瘦弱如狗。一路彳亍,在岔路口忍不住拔劍四嘯。也許此時的他并沒有劍,因為已經窮到喝酒都得脫下衣服抵押的地步了。喝完一壺酒,隻覺眼前頓生凄迷。
店主人不忍見一個年輕人這般頹廢,關切道:“酒能傷人,你有什麼事情想不開呢,何苦要如此買醉!”是啊,治愈年輕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他青春是不可估量的,未來的旅程更加可期。李賀似乎聽取了這道理,回到家中開始過起了隐居生活。
這期間雖然遠離塵世,無人問津,但他在詩歌創作上又産生一批精品,《南園十三首》就是代表。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
——其一
曹先生後來借黛玉之口吻吟道:“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歎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便是從李賀此句化用而來。越是由年輕人道出,越是心酸。人生有多少痛,需要你如此嘔心泣血?不過也不必為李賀擔心,因為接下來幾首,又回到了昔日的豪情壯志。
三十未有二十餘,白日長饑小甲蔬。
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韬一卷書。
——其四
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其五
老者為何要贈書給他呢?還不是因為他胸懷大志,夢求封侯!寫完上戰場殺敵的熱血鬥志,最終又回到了現實的隐居生活。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卧春風。
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
——其十
然而,李賀的隐居生活終究沒過多久,韓愈便給他寫信,推薦他做了奉禮郎。這是他第一次入朝為官,也是最後一次。
5
李賀在奉禮郎職位上過着打雜生活,一過就是三年。此間的快樂少之又少。一天,憲宗參加完秋祀,舉行太子冊封大典,喚梨園弟子李憑前來彈奏箜篌。
李賀作為擺放器皿的雜務人員,有幸忝列其中。片刻過後,隻見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者懷抱箜篌入場。聲音一起,會場頓時陷入阒寂。其音究竟如何,未見之人無從得知,且聽李賀當時的描述: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娲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妪,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李憑箜篌引》
音樂初起,天上的白雲已經凝聚不動,這暗示着美好時光的靜止與永恒。那擅長鼓瑟的湘娥素女,禁不住愁緒滿懷,潸然淚下。接着又從清脆、雍和、歡快、悲戚、柔美、高亢這些本身對立卻又共存的意象進行渲染,此乃李賀詩的經典之處。如果說,前面幾句虛虛實實可以通過想象拼湊,那麼後面代替女娲補天、教神仙彈奏、引得老魚跳波、瘦蛟起舞,真不知從何處得來?!
李賀将此事記錄下來,之後偶爾也參加一些文人宴會,但職位沒有絲毫調動的意思。到元和八年春天,因病回家休養了一段時間,次年病好之後,便正式提出了辭職。随後四處遊曆,從宜陽到洛陽、再到經河陽、太行,經過長平、高平,于深秋之際到達潞州。在潞州得到張徹的薦舉,在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門下做了三年幕僚。
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鎮叛亂,郗士美讨伐無功,休病洛陽,張徹也回到了長安。李賀此時亦染重病,又無路可走,隻能強撐瘦體回到昌谷老家。歸來後自感時日無多,便開始整理平生詩作,不久抑郁而逝,時年二十七歲。
據說李賀臨死之際,忽然大白天看見一個穿着紅色衣服的仙人,駕着紅色蒼龍,手拿一塊兒書寫上古篆字的檀闆,說是前來召他回去的。李賀跪在地上連連磕頭,哭訴老母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因此不忍離去啊。仙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看來這位仙人對李賀凡間的生活知之甚深,此番前來召他正是時候。
李賀哭泣了一會兒,氣絕身亡。這時屋子裡升騰起了一股白煙,還聽見嘒管行車之音。李賀的母親連忙制止大家哭泣,等和往常一樣将煮熟的米飯端來時,他卻再也無法下咽了。
李商隐道:“這件事情是聽長吉的姐姐說的,她不是那種會編故事的人。當日所見,确應如此!”
李賀終究是死了。李商隐作罷傳記,忍不住感歎:“嗚呼,天蒼蒼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宮室、觀閣之玩耶?苟信然,則天之高邈,帝之尊嚴,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獨眷眷于長吉而使其不壽耶?噫,又豈世所謂才而奇者,不獨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其實,關于李賀,還是适合借《紅樓夢》來解答。賈寶玉說:“晴雯是管芙蓉花的神,那林妹妹一定是管所有花的神,是萬花之主。她沒有死,隻是天上缺少一位花神,百花祈求她去做花神罷了。”所以,李賀他并沒有死,隻是在那人才稀少的天宮,書寫着永恒絕世的篇章罷了。
悲哉,李長吉;偉哉,是鬼詩!
-作者-
黛珂,原名孔堯。熱愛生命,熱愛文學,熱愛詩詞。一個清純樸素的文藝青年;一個難以自拔的紅迷;一個性空靈的古詩詞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