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視網膜黃斑病變怎麼治療?開篇語:眼睛被稱作“心靈之窗”,讓我們得以看見光明、感知世界眼病不僅會讓心靈之窗“蒙塵”,還有可能奪走我們的光明,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眼睛視網膜黃斑病變怎麼治療?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開篇語:
眼睛被稱作“心靈之窗”,讓我們得以看見光明、感知世界。眼病不僅會讓心靈之窗“蒙塵”,還有可能奪走我們的光明。
有不少患者因缺乏對眼病的正确認識而拖延就醫,或者病急亂投醫,沒有接受規範治療,導緻病情惡化甚至緻盲,令人扼腕歎息。為了讓更多朋友了解眼病防治知識,有備無患,廣州日報特邀請國内眼科名醫“大咖”,從今天起推出“眼科名醫談——常見緻盲眼病防治”系列專題,以新媒體方式多維度呈現報道精華。更多詳細的報道内容和專家視頻教學環節,可關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微信公衆号“健康有約”(ID:gzrbjkgj)。
視力在下降、眼前飄灰影、門窗會變形……遇到這種情況,不少中老年朋友會以為“年老眼花”或“得了白内障”。其實,這極有可能意味着眼底黃斑病變的到來!
随着老齡化進程加速以及各類電子産品的普遍使用,眼底黃斑病變對人們視力健康的威脅越來越大。我國著名的黃斑病變專家、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主任呂林教授指出,黃斑病變通常指的是三種病,即黃斑變性、黃斑前膜和黃斑裂孔,其中又以黃斑變性的危害性最高。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以往不太為老百姓所知的黃斑變性,如今已成為老人主要的緻盲眼病,與白内障、青光眼一道被世衛組織列為三大常見緻盲疾病。由于對該病缺乏認識,一些老年患者發現視力下降時,往往誤以為是年老的正常變化,結果延誤了治療時間,最終導緻失明。
呂林提醒,黃斑是視網膜上最重要的區域,一旦受損,視力便永久受損,無法逆轉。如何及時截獲黃斑病變的早期警報信号?日常如何保護黃斑、做好預防工作?呂林給出了詳盡指引。
危害: 不治療兩年内85%的患者變盲人
“黃斑是眼睛裡新長出來的‘老人斑’,不用治療?”一看到眼底黃斑,有些人難免心生疑問。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黃斑是視網膜上最重要的區域。之所以叫‘黃斑’,是因為這個部位凝集了大量的葉黃素。”呂林打了個比方:如果把視網膜看作是相機中的底片,黃斑相當于底片上最核心的區域,這個區域受損,底片就無法正常地顯像,眼睛也就看不清東西或者視物變形,嚴重者失明。
黃斑區的視神經細胞不可再生,死一個便缺一個,一旦被破壞,視力便永久受損,損害是不可逆的。黃斑變性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一般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幹性黃斑變性,另一種是濕性黃斑變性(AMD),我國患者以濕性為主。
黃斑變性的治療很複雜,發病機制目前尚屬未知。有的認為與太陽光照射有關系。“幹性黃斑變性相對情況還好些,濕性黃斑變性意味着新生血管反複在滲血,對視力狀況影響比較大。”呂林表示,如果患有濕性黃斑變性而又不治療,兩年内85%的患者視力會下降到0.05以下,成為法律意義上的盲人。
目前,黃斑變性的發病人數正在逐漸增加,也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呂林介紹,中國老年黃斑變性的發病率高達7.67%,發病率曲線随着年齡漸長而上升,50~59歲老人中的發病率約在3%~6%之間,到了60歲後逐漸增加,“80歲以上的老人,基本上每5個就有一個患有老年性黃斑變性”。
提醒: 黃斑有異常 會發兩種警報
呂林強調,由于黃斑變性引起的視力下降與視野缺損是無法逆轉的,也就是說,隻有在病變發生後盡早幹預,才有更多機會來延緩、減少對視力的損害。
黃斑病變高發人群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發病時沒有眼睛疼痛等症狀,時常被人忽視。
醫生發現,門診收治的患者最容易把黃斑病變的症狀誤認為是幹眼症、老花眼、白内障。老人過了60歲,容易患白内障,不少患者同時得了黃斑變性和白内障,卻把黃斑變性表現出來的症狀誤當做白内障所緻,疏忽大意,導緻耽擱了治療時機。
其實,白内障通常表現為眼前灰蒙蒙、看不清楚東西,而黃斑變性還有兩大“警報信号”:一是視物變形,二是視力下降。一旦察覺到“警情”,一定要及時到眼科就診,結合眼底OCT檢查,可以确診是否有黃斑變性。尤其是患有白内障的老人,懷疑自己有黃斑變性時一定要做眼底OCT排查隐患。
治療: 越早開始幹預效果越好
目前,黃斑變性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最難治療的眼科疾病之一,現代醫學還沒有找到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
呂林說,“眼内注射”是全球公認的一線治療方法,主要通過打針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長,能夠使大部分病人的視力明顯改善,但是無法斷根,要長期打針。從去年開始,治療老年黃斑變性的眼内注射藥品列入了醫保,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的經濟壓力。
老年黃斑變性最佳的治療時間是當黃斑内出現新生血管時越早進行治療,效果往往會越好。目前,我國患者中有四至五成的老年黃斑變性患者歸類為“眼底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PCV)類型。PCV更為複雜,早期并不是發生在黃斑正中央,而是在邊緣出現,因此早期“警報”發出的信号更微弱,更難被察覺。
治療上,PCV比一般黃斑變性治療更加困難,有的患者光靠打針沒有太大的效果,需要使用激光治療、手術治療等聯合手段。如果能夠做到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會比拖到晚期才求醫要好。
支招: 在家早發現 隻需要一張小方格表
黃斑病變的患者等到出現明顯的視物變形、視力嚴重下降時才就診,已經晚了!呂林指出,有的人黃斑病變的症狀不明顯,有的人一隻眼睛先發病,另外一隻眼睛默默扛起病眼的“工作”導緻掩蓋視力下降的症狀,因此往往難以及時發現早期“警情”。
如何盡早發現病變引起的細微變化?呂林推薦采用一個簡便的居家自測方法,就是用Amsler方格表自測,具體做法如下:
1.把方格表放在視平線30厘米的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
2.如有老花或近視,需佩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
3.用手蓋着一隻眼,測試眼凝視方格表的中心黑點;
4.重複步驟1至3,檢查另一隻眼;
當自測發現中心黑點或者方格表中心區出現空缺、曲線等,就意味着可能是眼底出現了問題,要盡快找眼科醫生進一步檢查。
不過,專家提醒,自測并非萬能,50歲以上人群、有眼底疾病的高危人群,還是應該堅持每年做規範的眼底檢查。如果已經有明确的症狀出現,應立即尋找專科醫生,必要時做OCT眼底檢查,可以立刻準确地了解黃斑狀況。
黃斑前膜: 視力降到0.3應做手術
黃斑前膜也是一種常見的黃斑病。由于發病時均産生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的症狀,患者時常将黃斑變性和黃斑前膜混淆。
“實際上,這是兩種眼病,治療方法、疾病的結局也大不一樣。”呂林指出,黃斑前膜是在視網膜的黃斑區域前面多長出一層膜。視網膜如同電影屏幕,“這好比電影屏幕上蒙了一層紗,讓人看不清楚。如果這張膜對電影屏幕的牽扯大,那麼看東西會變形。”
與緻盲風險更高的黃斑變性相比,黃斑前膜進展緩慢,一般來說不會直接緻盲。但是,這并不意味着它“溫柔”。黃斑前膜往往令兩隻眼睛先後或者同時“中招”,如果放任不管,或者前膜面積廣、對視網膜的撕扯較大,那麼視網膜也會受損,表現為視力嚴重下降。
為了盡可能延緩病情進展,必須尋找适合的時機進行治療。呂林指出,黃斑前膜主要采取手術治療,手術時機比較靈活,根據患者生活的要求和手術指征綜合考量。
通常當視力下降到0.3以下應該進行手術。如果患者視力在0.5~0.6的範圍,已經出現影響生活、工作的情況,或者看事物變形厲害,那麼也可以進行手術。
呂林表示,目前剝離前膜的手術已經比較成熟,所以對于早期黃斑前膜可考慮積極的手術治療,它的視力恢複程度往往與發病時間有關,一般手術剝離後3~6個月視力可緩慢恢複,一年後完全恢複。但是如果發病時間長,前膜與視網膜粘連嚴重,牽扯時造成視網膜損傷,那麼手術後視力的恢複也會受到影響。
“任何眼科手術都要考慮風險。”呂林指出,手術效果不僅與醫生團隊的經驗和水平有關,也要考慮到疾病本身的影響和侵入性治療的風險。
手術後一至兩年後,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新發白内障,或者原有白内障病情加重。“這是因為手術過程中改變了眼底原生的自然環境,裡面的細胞活動會發生改變。”呂林建議,如果是年紀比較大的患者,可考慮黃斑前膜和白内障手術聯合做,如果是比較年輕的患者,黃斑前膜手術後要定期随訪,每隔半年或一年做一次OCT眼底檢查,看是否有白内障的發生。
預防: 多吃“紅黃藍”三色食物
醫學界認為,強烈的陽光對黃斑有一定的影響。呂林提醒,和皮膚的防曬相比,眼睛也要做好“防曬”。戶外陽光猛烈時,應該佩戴太陽鏡或者是防紫外線的眼鏡,以減少強烈陽光的傷害。
目前,黃斑病變的發病正有年輕化趨勢。在使用手機、電腦和看書看電視時,要注意兼顧工作和用眼衛生的平衡,不要長期處于視疲勞狀态。
對于黃斑的保護,還可以從生活飲食上進行調理,可在醫生指導下攝入營養藥物,例如葉黃素、胡蘿蔔素、抗氧化劑,對于老年黃斑變性的預防有一定的幫助。
呂林推薦“紅黃藍”三色食物來保護黃斑。“紅黃藍”指的是枸杞、胡蘿蔔、玉米以及藍莓。此外,甘藍、南瓜、猕猴桃、葡萄等富含胡蘿蔔素、葉黃素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對于黃斑的保護有一定的好處。(全媒體記者梁超儀、任珊珊 通訊員邰夢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