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緣閉殼龜生活的環境與海拔,500米到1000米左右,這個海拔的動植物豐富。為黃緣龜的生存發展讓其有所可能。也告訴我們黃緣閉殼龜需要水。陸生。伏于倒木、岩石及落葉下。下雨時常外出。也可能去水域活動。
但是水深不能超過25厘米,在安徽皖南山區,多栖于林緣或有雜稀疏灌木叢的雜草山中,活動地離水源不遠,旱時多在有流水的溪谷附近。夏季以夜間活動為主,白天隐蔽于陰涼的柴草或溪谷邊的亂石堆中。當氣溫低于10℃時,進入冬眠。冬眠地多在陽坡,有雜草及細枝落葉堆成的較厚的覆蓋層的地方。根據此龜生活習性,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黃緣環境造景生态環境養龜。
感謝龜友(陸空司令--唐)提供素材。
現在我們就細細說說造景具體的步驟:
先來一份草圖,有規有矩也不至于毫無思路。
九月初就去山上挖了腐殖土,前後總共挖了六袋!
拿到家全部倒出來在太陽底下曬了一個多月。可能會有讀者問到。其他的土不行嗎?例如黃土,紅土,沙子等一系列土。
小編在此解釋一下。小編覺得用腐殖土的好處有兩個:第一符合龜的本來生存環境開生态環境造景就是為了接近自然,第二後期種植植物腐殖土無論是肥力還是透氣性都比其他的土壤要好。故選擇腐殖土。
既然預備了環境基質,沒缸怎麼行?不過不着急,先着手準備缸架!
缸架選用3*5cm的紅木硬料!
裁長度、點墨、鑿鉚隼、組裝成型、釘台面、安滑輪、貼緩沖泡棉!
就這樣平闆車系列底架就做好了!
挖土的時候順道野采了兩棵香樟樹苗!
先定植放在角落,後期移栽到缸裡去。
從玻璃店訂做了一個1.5*0.6*0.4m的玻璃缸,靜置了兩三天,目的嘛就是等玻璃膠持續硬化和散味!然後從小溪裡野采了小石子鋪底,其作用類似花盆種花底下鋪石子一樣的,畢竟玻璃缸底部沒有開孔。用腐殖土也是這樣的道理。
期間野采了一塊躲避加曬台的石頭,還開鑿了一個梨樹根躲避,不過因為樹根尺寸沒估計好,導緻樹根躲避設計流産,後期更新石頭躲避效果圖。
石子上面放網袋,隔離土和石子,這樣就有個明顯分别,防止石子打底多此一舉,也是為了防止以後上層澆了太多水全滲到土裡,導緻土層太濕進而引發植物爛根!畢竟玻璃缸底部沒有開孔,不能真的像花盆哪樣直接多餘水分流出,作用類似地下水資源吧!
土層和底部石子有個明顯的界限了,這一步就算完成了。
直接把土用的隻剩一袋,石頭躲避也一起入缸,以提高整體協調性,并且種上之前野采的樟樹苗,在家調養了半個月都已經爆芽了呢。
躲避特寫!
後面用陶罐片堵住,盡可能的仿野外石洞,讓緣更有安全感!
洞口又加了一塊石頭,并且種上了一種麥冬還是蘭花搞不清楚
,從網上買的火棘苗移栽到缸裡,定植修剪枝葉,一步步按照草圖實施!把後期泥盆和水盆要用到的位置預留了出來,暫時先用紙闆代替。
網上買的米竹和佛肚竹到貨!
沒想到這兩種竹子都自帶了竹筍,隻要成活就有新竹,照例定植、修剪枝葉,以提高成活率。
開始搭建深水區!
早兩個月準備的河床泥、小溪石,當天野采的石菖蒲,搭配起泥水缸!
免除換水的煩惱!或者偶爾用一下虹吸式換水就行,深水區絕不會這麼簡單就算了,後期有空去野采附石苔藓繼續造景!
加了一部分水沉澱以後的效果圖!慢工總能出細活!兩隻陶土盆到貨,紫色的以後給緣玩泥漿用,紅色的洗澡!順便加高了洞口,層次感更明顯了!
用現有的苔藓稍微裝飾了一下,有那麼一點感覺了!
拆了去年做的苔藓盆景,回收利用了樹根和松樹皮!然後用樹根和石頭搭配了一下,在角落裡種上了蕨類,也算是按照規劃草圖布置了。
暫時的全景圖片和移栽了兩棵紅花檵木在空白區,期待成活以後開枝散葉!
另外根據龜友提供的意見和結合自己的喜好,樹樁裡種上了兩棵紫羅蘭!整體環境慢慢的有些樣子了!
再加一些銅錢草到深水區,并且把泥盆稍微裝飾了一下!自我感覺還不錯,你們呢? 又買了一棵散尾葵種植到缸裡,和沒種植之前對比反差好大。
逐步加高水位,捉了幾條原生溪魚先養着玩。
移栽、修剪、定植三步走!
多餘的葉子剪碎撒在環境裡,算是提高養分吧!撒了滿滿的一缸,随意的拍了一張。
重新撒上三葉草籽,另外還撒了狗牙根草籽,準備培植草坪了。
進一步完善了躲避洞口!看起來更完美、自然!最後鋪上枯葉、松針,封缸!靜等時間沉澱!
一張全景圖片,水一水系列!
沉澱了幾日,這水怎麼樣?無過濾。生命的力量。
這樣的水質你們可滿意?
我也給環境裡模拟了下雨,然後晚上去環境查看,一些蝸牛都出來覓食了, 蚯蚓也出來活動了,平常都找不到了,隻能看見蚯蚓鑽過的道。
植物全部存活,環境也在慢慢成景!
整個冬天都在環境裡的小青蛙也安全過冬了。
為了構成一個更加完整的生物圈,我又加了石龍子。看它挺開心。
太茂盛了,再修剪修剪。
更多細節圖。
恩,環境好了,身體就棒,吃什麼都香
。
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圖文與本人無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及時處理。
小編淺說,定有不足,都是龜友,多多指教。
歡迎大家關注一入龜坑,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