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的字念“huí”,同“回”的意思。
右邊的字念“jiǒng”,遠或者差得遠的意思。
左邊的字念“xǐ”,用水去掉污垢。
右邊的字念“xiǎn”,姓氏。
左邊的字念“qí”,古時候對地神的稱呼。
右邊的字念“zhǐ”,“隻(zhǐ)”的繁體字。
沒看清?盯着下面多瞅瞅:
貴胄的「胄」和甲冑的「冑」下面兩橫唱到:我們不一樣。
貴「胄」下面是「月」,這個「月」其實是「肉」字旁,當然很多「月」其實都是古代的「肉」,比如腋、腿、臉、脖、胸…貴胄指的貴族後裔。
甲「冑」底下呢?是個「冃」。「冃」mào其實就是帽子,所以這個冑指的作戰時戴的帽子,也就是頭盔啦。
實際上不僅是甲「冑」的「冑」,感冒的「冒」上面也是個「冃」,而不是封口的「曰」。寫對這個「天下第一易錯字」的冒字的,還真不多…
怎麼樣,是不是很驚喜!
不要慌,今天就給你們多看點這些看得人質壁分離的雙胞胎漢字——
大概要感謝周鴻祎和鞠婧祎兩位的聲名遠播,讓我們認識了示字旁的祎yī。祎表示美好,現在最大的應用怕也是用在人名裡了。
衣字旁的袆huī,就不一樣了,主要指王後的祭服。
對這兩個字的最大誤會,大概是老是喜歡把溥心「畬」yú寫成溥心「畲」shē,連搜狗輸入法都是這樣。
舊王孫溥儒,字心畬,滿清貴胄,書畫詩文為人所重,所謂「文人畫的最後一筆」,與張大千并稱「南張北溥」。
哭笑不得的是,這個心「畬」老是被寫作心「畲」。而畲shē,現在僅用在畲族中。
「畬」有shē和yú兩個音,讀作shē指刀耕火種的田地,但是古代有時候又跟表示活躍于東南一帶的遊耕民族的「畲」字通用。
「畬」讀作yú的時候,指開墾兩三年的良田,《爾雅》裡說「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格言有所謂「心作良田百世耕」,溥儒的字心畬,大概就是從這裡來的。
類似的誤解,還有容易把作為姓氏的佘shé,看成了餘。好端端的佘詩曼就成了餘詩曼……
抔póu是用手捧東西,一「抔」淨土掩風流,不是一杯淨土。
厍shè是方言裡的村莊,或者姓氏。
說起來《盜墓筆記》裡的厍國也是這個厍shè字。
市shì上面是一點,巿fú中間是個丨,上下貫通的。
巿fú是衣服的象形字,也就是後來的「韨」fú。
秦代方士徐福,在《史記·始皇本紀》裡就寫的徐巿。書畫家米芾,下面也是個巿fú。
當然,肺字右邊也是巿fú噢。
虿chài下面是蟲,指蛇蠍等毒蟲。據說殷商有酷刑虿盆,将人投喂給毒蟲。電影《盜墓筆記》裡也出現了這個虿盆。
趸dǔn,主要用在廣東話「擁趸」中,而且還經常被錯用成「擁泵bèng」。
現代人名裡頗受歡迎的兩個字。
昱yù是日光、照耀。李煜的煜右邊就是昱。
旻mín是天空,或者秋天。
有種昆蟲叫甴yóu曱yuē,其實,它的别名你最熟悉不過了,那就是——小強。
甪lù字在江浙的地名裡出鏡率比較高,比如甪直,比如甪裡。
囟xìn,囟門,是嬰幼兒頭蓋骨間的間隙。小孩子剛生下來,顱骨結合處不緊,有個小開口,摸起來軟軟的,後來才逐漸骨化,那個地方就是囟。
兩個字都有念zhé的時候。但是上面長得不一樣。
蟄zhé是内向自省式的,指動物冬眠。驚蟄、蟄居都是這個字。
蜇念zhé的時候是名詞,指海蜇,也就是水母。蜇念zhē的時候,做動詞,這個動作還是外向進攻性的,指毒蟲叮刺,或者刺痛,比如蠍子蜇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