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浙江餘姚漁民沈文煥日前捕獲一條2米長野生中華鲟後又放生的視頻引發關注。9月13日,其所屬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沈文煥今年已捕獲和放生了20多條中華鲟,他也因此被評為“餘姚好人”。(據9月13日極目新聞)
視頻截圖
這條2米長中華鲟的視頻上網後,不少人為之欣喜。查詢資料得知,中華鲟常見個體體長0.4-1.3米,體重50-300千克;最大個體體長5米,體重可達600千克。也就是說,這條野生的中華鲟,突破常規尺寸,算是中華鲟界的“巨物”了。這是第一個好消息。
第二個好消息是,漁民沈文煥野生動物保護自覺性很高,在拍照識别上報後,将其放歸大海。中華鲟的保護,離不開包括漁民在内的大力支持。
第三個好消息是,沈文煥今年已捕獲和放生了20多條中華鲟。根據報道,餘姚市從去年10月開始至今,登記上報意外捕獲、放生的中華鲟已經有70多條,僅今年以來捕獲、放生的就有50餘條。這些是不是表明,中華鲟野外的種群數量在擴大?雖然需要權威調查才能給出結論,但越來越多的數字也讓人振奮。
當然,事實求是地講,中華鲟的命運依然讓人揪心。
根據權威報道,包括中華鲟研究所在内的多個機構,30多年來共放流中華鲟700萬尾以上。2021年,科考隊在中華鲟産卵地附近解剖食卵魚,江底采卵,水下視頻,以及聲呐檢測等調查中華鲟是否野外産卵,但一無所獲。至此,中華鲟目前僅剩的産卵場,已經沉寂了5年。另有資料顯示,中華鲟的野外種群自2010年起就已不足百尾,其野外個體數如倒計時般。
這條2米長的中華鲟,雖然媒體稱是“野生的”,但它是野外自然繁殖的個體,還是增殖放流的個體?沒有權威的鑒定,就無法确認。但不論如何,在野外發現一條2米長的中華鲟,總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另據極目新聞報道,9月6日下午約6時,湖北省團風縣漁政執法大隊接到市民王先生求助後,在團風縣羅霍洲網紅沙灘救助了一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久前被宣布為野外滅絕的長江鲟。這條消息同樣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并為之欣喜,因為長江鲟已經被權威機構宣布為野外滅絕。
後來有專家表示,發現的長江鲟是人工放流個體。專家解釋稱,野外滅絕是指長江鲟在自然界沒有自然繁殖了,并不是說野外沒有長江鲟,野外發現一條長江鲟并不具備别的什麼意義。
但無論如何,不管是中華鲟也好,還是長江鲟,人們都希望它們不要步入白鲟的後塵。近年來,随着長江大保護以及十年禁漁的實施,長江環境生态惡化已經逆轉,鲟魚的“口糧”也開始豐富了起來。隻要它們能在野外生存下來,并且生活得不錯,當種群達到一定的數量,在野外自然繁殖也許隻是時間問題。
中華鲟是長江旗艦物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魚類的共同祖先——古棘魚的後裔,距今已經有1.4億年的曆史,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我們希望它的命運真的能和大熊貓一樣逆轉。
而這,需要時間。那麼,今年産卵場能發現中華鲟的魚卵嗎?真希望到時候有令人驚喜的消息傳來。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