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于涵
走進文登區張家産鎮鄒家床村的李延榮老人家,映入眼簾的就是炕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面燈面塑。幾位老人與自家孩童邊聊天邊為面塑上色,大家喜笑顔開,場面好不熱鬧。面燈個頭不大,但形态各異。一塊塊面團經過巧手揉捏,很快就變成了龍、虎、猴子等形态各異的生肖動物造型。面燈這不僅寄托着人們濃厚的鄉情,也蘊含着對美好生活的祈盼,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做面燈的面由大豆、玉米、小米、小麥、白薯五種農作物進行拼配,寓意“五谷豐登”,材料早在春節時候就開始準備,在正月十五這天,不僅要捏生肖面燈,還要捏碗燈與面魚。早年間,家家戶戶往往都團聚在一起,根據家裡人的屬相來捏生肖,“那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大人帶着小孩學,都得兩個案闆一起擺上才能讓大夥兒一起捏,蒸的時候一鍋往往不夠,得三四鍋才能把全家人的屬相都蒸全。”李延榮說。
面燈頂端或背上會捏一小碗,内部插一纏繞棉絮的草棍做燈芯,倒入花生油,在元宵節晚上點燃面燈,放在屋内及院落不同位置。“刺猬”放在窗台,寓意“”财源滾滾;“看門猴”放在門口,可“鎮邪祛災”;“面魚”放在家中的水缸中,寓意“年年有餘”。
在這一天,還要捏十二個碗狀的“燈碗”,這十二個“燈碗”,對應着一年的十二個月,每一盞燈都要捏上一圈皺折,代表一年中的一個月份。燈上盤“聖蟲”,也有的叫“升蟲”、“神蟲”、“剩蟲”,寓意糧食滿倉、生活吉祥。其中五月、八月的燈又有特意做的“底”,與傳統的谷倉結構相對應。“待一開鍋,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哪個燈裡有水,有水就代表這個月份雨水多。”當地居民劉中玲說。
待到晚上七八點鐘,各家各戶就開始點燃面燈,祈願新的一年能夠辟邪祛病,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此時的面燈則最能顯出主婦們的巧拙。特别精緻、好看的面燈擺出不一會兒就不見了,想必是被頑皮的鄰家孩童拿去玩耍,各家主人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會認為這是對自家手藝的褒獎。浸過油的豆燈,煙火微醺之後豆面的清香,糅合着淡淡的花生油香氣。當地往往将其切片與時令蔬菜一起進行炖煮,獨特的香味已成為不少人壓在心底的兒時記憶味道。
在這個時節,老人間還流傳着“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說法,意思是說當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如果天空被雲幕遮蔽(陰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圓月,來年正月十五這天就會陰天或下雪。就在這一年又一年的時光輪轉間,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習俗代代相傳。
在文登,正月十五元宵節制作面燈的習俗已經傳承數百年,成為當地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來,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豆面燈的品種、花色、裝扮也越來越豐富多樣。在以往,用作裝飾的“桃花”、“石榴花”需要農婦的巧手來捏,現在有了各色精緻的木模,面燈變得愈發精緻。此外,胡蘿蔔、菠菜等天然的材料也提供了更加多彩的顔色,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今年已經80歲的李延榮老人是遠近聞名的巧手,經常被邀請教授家長和孩子們如何制作生肖面燈,共同體驗傳統民俗。“現在的小孩們聰明,也有創造力,怎麼捏生肖一教就會,學會了就放不下了,一直要捏好久。對咱們這種的老傳統也非常感興趣,老是纏着問我老輩子的習俗和傳說。”
不僅如此,李延榮最近還在自學英語,原來,随着“文登花饽饽”品牌的進一步叫響,她的課堂更是吸引來了當地的留學生。“這幫外國留學生對咱們的老傳統更是感興趣,有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屬相,我就給他們推算出來再教他們捏,有個學生舉着面牛一直喊‘我是牛’、‘我是牛’,他們高興,我也高興。”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