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36個雙胞胎漢字你能辨别幾個

36個雙胞胎漢字你能辨别幾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21:47:59

36個雙胞胎漢字你能辨别幾個?漢字的曆史源遠流長,數量衆多,常用漢字就達3000多個,在一撇一捺之間,有許多漢字的構成十分相似,有的幾乎一模一樣,許多人常将它們認錯,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36個雙胞胎漢字你能辨别幾個?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36個雙胞胎漢字你能辨别幾個(30組雙胞胎漢字)1

36個雙胞胎漢字你能辨别幾個

漢字的曆史源遠流長,數量衆多,常用漢字就達3000多個,在一撇一捺之間,有許多漢字的構成十分相似,有的幾乎一模一樣,許多人常将它們認錯。

現精心挑選非常容易混淆的30組漢字,并列出了它們之間的區别,便于我們理解和記憶。

1.垚、壵

垚(yáo),形容山高的樣子。

壵(zhuàng),古同“壯”,意思是有力,強盛;增加勇氣和力量。

區别:垚由三個“土”組成,壵由三個“士”組成。

2.洞、泂

洞(dòng),指洞穴,窟窿;透徹,清楚。

泂(jiǒng),表示遠,清澈深邃。

區别:洞字右半部為“同”,“泂”字右半部為“冋”。

3.姫、姬

姫(zhěn),謹慎的意思。

姬(jī),一般指古代對婦女的美稱,也指舊時以歌舞為業的女子;侍妾;還是上古八大姓之一。

區别:姫的右邊是個“臣”字,而姬的右邊中間是個“口”字。

4.雎、睢

雎(jū),是一個少有的姓氏;又特指魚鷹。

睢(huī或suī),讀huī時,表示仰目,仰視,以及歡樂的樣子等。讀suī時,用作姓氏、縣名等。

區别:雎的左邊是一個 “且”,睢的左邊是一個“目”。

5.胄、冑

“胄”(zhòu),古代戰士打仗時戴的保護頭部的帽子;帝王或者貴族子孫。

“冑”(zhòu),一般指頭盔、戰盔。這個字現在已經基本上不用了。

區别:這兩個字不容易區别,放大了才能看清楚,胄的下邊為“月”,冑的下邊為“冃(mào)”。

6.未、末

未(wèi),表示否定;将來;不足,不夠;沒,沒有,還引申指地支的第八位。

末(mò),東西的梢頭,盡頭;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終了,末尾。

區别:“未”字第一筆橫比第二筆橫短,“末”字第一筆橫比第二筆橫長。

7.妹、妺

妹(mèi),指同父母而年齡比自己小的女子,後引申為少女,女子。

妺(mò),專用字,指的是傳說中夏王桀的寵妃妺喜。

區别:妹的右邊是“未”,妺的右邊是“末”。

8.壺、壸

壺(hú),容器名稱,一般指陶瓷或金屬制成的一種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來盛茶、酒等液體。

壸(kǔn),古代皇宮中的道路,借指宮内;也有廣的意思。

區别:壺的下半部是“業”,壸的下半部是“亞”。

9.候、侯

候(hòu),等待,問好,表示時節等。

侯(hóu或hòu),古代爵位名,又可指諸侯,後又泛指達官貴人。

區别:“候”比“侯”多一豎。

10.币、帀

币(bì),本義是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現指錢币。

帀(zā或shī),讀zā時同“匝”,環繞一周也;遍,次也。讀shī時在古文中多用為“師”,泛指軍隊。

區别:币的上邊是一撇,帀的上邊是一橫。

11.毫、亳

毫(háo),指細長而尖的毛;毛筆;數量極少,一點兒等。

亳(bó),地名,現在指的是安徽亳州。

區别:“亳”字的下邊比“毫”字少了一筆。

12.薛、薜

薛(xuē),周代諸侯國名;古書上指一種蒿類植物;姓氏。

薜([bì),古書上指當歸、野麻,現常指一種常綠灌木薜荔。

區别:兩者左下部分不同。

13.祟、崇

祟(suì),本義是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引申義是不正當的行動。

崇(chóng),本義是指山高,引申為泛指高大,表示尊敬、重視等含義。

區别:祟的上半部“出”,崇的上半部是“山”和“宀”。

14.丐、丏

丐(gài),乞求、乞讨,也指靠乞讨為生的人。古文中有給予的意思。

丏(miǎn),意思是遮蔽,看不見。

區别:“丐”字的第三筆畫是一橫,“丏”字的第三筆畫是橫折。

15.采、釆

采(cǎi),摘取,挖取;選取,搜集;神态,精神。

釆(biàn),象形字,模拟獸爪留下的印迹,引申為分辨、辨别。

區别:采字是由“爫”和“木”組成,“釆”字一撇下面是“米”。

16.茶、荼

茶(chá),一種常綠木本植物,嫩葉加工後就是茶葉;用茶葉做成的飲料。

荼(tú或shū等),指古書上說的一種苦菜和茅草的白花。讀shū時,通“舒”,是舒緩的意思,另外也指古朝會時所執的玉闆。

區别:“茶”的下面多一橫就是“荼”字。

17.日、曰、汨、汩

日(rì),指太陽;從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時間;每天,一天天;泛指一段時間等。

曰(yuē),本義是說,引申為叫做,虛化為語氣助詞。

汨(mì),水名,一般指汨羅江。

汩(gǔ),水流的聲音;水流的樣子;治理,疏通。

區别:“日”字比“曰”字瘦一些。汨(mì)字的右邊是rì,汩(gǔ)字的右邊是yuē。

18.肓、盲

肓(huāng),古指人體内心髒下膈膜上的部位。“膏肓”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

盲(máng),看不見東西;對某種事物不能辨别或不懂。

區别:肓字的下部是“月”,盲字的下部為“目”。

19.汆,氽

汆(cuān),是一種烹饪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中煮一下,随即取出。

氽(tǔn),漂浮;用油炸。

區别:汆字的上面是“入”(rù),氽字的上面是“人”(rén)。

20.市、巿

市(shì),做買賣的地方;城市;行政區劃單位。

巿(fú),古代朝觐或祭祀時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種服飾。為避免與“市”相混淆,現在一般隻用作偏旁

區别:市字的上面是一點,巿字的第二筆畫是一豎。

21.塵、麈

塵(chén),同“塵”。

麈(zhǔ),在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其尾可做拂塵。

區别:塵字的底部是“土”,麈字的底部是“主”。

22.芙、芺

芙(fú),一種落葉灌木,即木芙蓉;荷花的别稱。

芺(ǎo),古書上說的一種草,即苦芺。

區别:芙字的下部是“夫”,芺字的下部是“夭”。

23.涑、洓

涑(sù),水名,指涑水。

洓(sè、qì 或zì),指小雨零落;水名,指洓(qì)水;古同“漬”,浸,泡。

區别:涑的右半部是“束”,洓的右半部是“朿”。

24.春、舂

春(chūn),春季;指一年的時間;比喻生機等。

舂(chōng),意思是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裡搗,使破碎或去皮殼。

區别:春字的底部是“日”,舂字的底部是“臼”。

25.第、笫

第(dì),表示次序,舊時官僚和貴族的大宅子等。

笫(zǐ),指竹子編的床席。

區别:“第”的中間是豎折、橫,“笫”的中間是一撇。

26.畬、畲

畬(shē或yú),焚燒田地裡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開墾過兩年的田地。

畲(shē),主要指少數民族畲族。

區别:畬字的上部為“餘”,“畲”字的上部為“佘”。

27.母、毋

母(mǔ),家族或親戚中的長輩女子;指能有所滋生的事物;養育,哺育。

毋(拼音:wú)表示禁止或勸阻,相當于“不要”

區别:“母”字裡面是兩點,“毋”字裡面是一撇。

28.茸、葺

茸(róng),草初生時細小柔軟的樣子;鹿茸。

葺(qì),用茅草覆蓋房頂。現泛指修理房屋。

區别:“茸”字比“葺”字中間少了一個“口”。

29.己、已、巳

己(jǐ),常用作第一人稱代詞,指自己。

已(yǐ),停止,罷了,後來,引申為表示過去。

巳(sì),本義是胎兒,引申指後嗣,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六位。

區别:“己”字是全開口,“已”字是半封口,“巳”字是全封口。

30.撥、拔

撥(bō),手腳或棍棒等橫着用力,使東西移動;分出一部分發給,調配;用于成批的人或物。

拔(bá),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體裡的東西往外拉,抽出;挑選;超出,高出;奪取,攻克(據點、城池等)。

區别:撥字的右半部是“發”,拔字的右半部是“犮”。

你學會了嗎?


關注@琳琅文齋,我的世界裡希望有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