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邊防哨所哨兵站崗

邊防哨所哨兵站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01:57:47

邊防哨所哨兵站崗?一座山,一個家■解放軍報記者 陳小菁,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邊防哨所哨兵站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邊防哨所哨兵站崗(守哨一家人刻在心中的守望)1

邊防哨所哨兵站崗

一座山,一個家

■解放軍報記者 陳小菁

軍嫂劉俊蘭創作的漫畫。

晨曦照在林間小路。路,向遠方延伸。前方,一片開闊的臨海路段,海的氣息撲面而來。

一條狗,追着一對夫妻的腳步。每一個這樣的清早,這對夫妻都會伴着鳥鳴聲出門巡線。崖邊駐足,他們一起眺望海上日出。身後的北山哨所,與他們一同沐浴着海風與陽光。

一年又一年,日子平淡如水。對于守哨夫妻——北部戰區海軍某部倉庫一級上士趙克克和他的妻子劉俊蘭來說,數千米的巡邏路和這座山,以及山上的洞庫,是刻在他們心中的守望。這一切,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這座山海拔不高,沿路巡一趟不過二三十分鐘。夫妻倆一般都是在洞庫門口分别。劉俊蘭沿路下山,哨所中他們的女兒還在酣睡。悉心叮咛妻子幾句話,身為倉庫保管員的趙克克低頭轉身,走進洞庫。借着手電筒微弱的光,開始了一天中的第一次巡檢。

竈台上冒着熱氣,桌上的碗筷擺得整齊,這一刻的哨所洋溢家的氣息。喚醒女兒、整理家務,下山買菜、上山背菜……一切,緣自9年前的那個選擇,為了支持丈夫守哨,劉俊蘭不顧親友勸阻辭去在縣城當美術老師的工作,搬進大山裡的哨所。

劉俊蘭給了趙克克一個家。有了彼此的陪伴,日子不覺苦。記憶中每次任務歸來,趙克克的眼前不再是冷冰冰的牆、冷冰冰的竈,而是妻子的笑容、女兒的擁抱、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正是這些溫暖點滴,讓常年守山的老兵瞬間忘記山海間的冰雪嚴寒,歸途中的風雨兼程;忘記了守山望海的艱苦,遠離繁華的孤寂。

少年時,老兵懷揣夢想、執着于心中的遠方。在與妻子相守相伴的歲月中,他漸漸懂得那些夢想,就是眼前的山海和長路。守望,讓遠方不再遙遠,夢想照進現實。你守山,我守你——這是夫妻二人對彼此的承諾,也是他們笃定的幸福生活。

路越走越遠,溫暖始終如一。偶得閑暇,劉俊蘭會用筆描繪哨所風景。歲月如水,在她細膩的筆觸之下,“初見大山是美景,後見大山像高牆,終把大山當成家”。經年累月的創作,她聚焦不同的風景,“守望北山的‘家’”卻是永恒的主題,一如她當年上山時的決定:守望他的守望,歲月不覺漫長。

那山那哨所:刻在心中的守望

■李木強 王垣镔 路 雲

北山哨所,位于渤海邊一座小山上。這山并不知名。山在營區北面,“北山”因此而得名。

山靜默,哨所無名。官兵上哨執勤,擔負管線巡護、洞口警戒、收發油值班任務。

20多歲時,倉庫保管員趙克克第一次上哨所執勤,在山上一待就是半個月。2013年作為連隊最老的兵,面臨進退走留的趙克克做了一個決定:上山守庫。從此,他把北山哨所當成家。

這一年,趙克克的妻子辭掉縣城的工作,拎着行李,追随丈夫上了山。陪伴丈夫守哨,山中四季景緻,一條巡線小路,守望成為他們生活的日常。

趙克克與妻子劉俊蘭山中巡邏。

哨所·家國

喚醒還在睡夢中的女兒甜甜,照顧她洗漱、吃早飯,随後牽着她走出哨所大門。門外,一塊平整的空地,趙克克已在那裡等候着她們。

這天是4月11日,星期一。對于趙克克一家人來說,這也是一周中最重要的一天。

風很大,趙克克手捧着的五星紅旗,被風吹起一角,身旁的劉俊蘭小心翼翼地将它撫平。随後她和女兒一起,望着丈夫捧着五星紅旗走到旗杆旁。

已經9歲的甜甜,看起來比同齡的孩子個頭要高一些。在媽媽陪伴下,小姑娘仰起頭看着那抹紅色在爸爸的手中一點點升空。劉俊蘭俯下身,輕輕對女兒說:“孩子,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守在山上嗎?”

甜甜認真地點了點頭, 把目光投向頭頂的國旗,清澈的眸子閃動晶亮的光。這一幕,年幼的甜甜已經曆了許多次。

打記事那天起,爸爸就帶着她們母女,每周在哨所門前升起五星紅旗。爸爸告訴女兒,國旗是國家的象征,讓五星紅旗在心中升起,才會明白我們為何要在這裡守望。

去年女兒到了上學的年齡。縣城小學位于幾十公裡外,路途遙遠,小姑娘隻能住校、一周才能回一次家。

每逢周一,甜甜下山的日子。為了讓女兒參與哨所的升旗儀式,每逢這一天,夫妻倆天不亮就要起床。

駐守深山,日子不曾放慢節奏。結束升旗,劉俊蘭和甜甜立即啟程下山,到公交車站乘車。

這一趟上學路,要耗費1個多小時。為此,部隊領導建議劉俊蘭,讓她帶着女兒到縣城生活。她放心不下山上守哨的丈夫:“守哨是他的事,守他是我的事,孩子吃點苦不是個事。”

在劉俊蘭看來,守哨是一家人共同的責任。她對甜甜說:“早點學會吃苦,不是什麼壞事。”去年國慶節假期,甜甜所在小學舉行作文比賽,她寫下“在北山守山”這篇作文。那次,全校師生都認識了這個在哨所長大的女孩。

去年春節前夕,甜甜所在小學組織老師家訪。班主任老師王麗風塵仆仆爬上山,走進甜甜“北山的家”。

從背包中拿出甜甜的“全優生”獎狀,望着夫妻二人臉上不約而同綻放的笑容,這位老師輕輕拭去額角的汗水,也笑了。

趙克克仔細巡檢洞庫。

選擇·責任

在劉俊蘭的理解中,守哨所就是守家。而在趙克克心裡,守望是一種責任。

“既然選擇了上山,就要擔負起這份責任。”當年班長的話,趙克克始終不能忘記。

2013年初春,守哨老兵王剛即将脫下軍裝。山上的洞庫是連隊重要的執勤點位,過去一直由技術骨幹輪流執勤。那一年,已是中士的趙克克成為保管技術骨幹,一直跟着老兵參與巡線巡檢。

一次,從洞庫裡檢修出來,趙克克就被教導員叫到了辦公室。當時他剛結婚不久,妻子劉俊蘭在縣城當老師。夫妻倆此前還在計劃,下一步要把家安在縣城。

班長王剛原本無意離隊,誰料父親突發重病卧床不起。得知消息的那晚,他找到趙克克:“我已經決定退伍了。你懂技術,做事也踏實,哨所交給你守,我才放心……”

一邊是“師傅”的囑托、連隊的期望,一邊是妻子的團圓期盼,輾轉反側一整夜後,趙克克選擇了“上山守哨”。第二天一早,他就将一張“駐哨申請”交到了時任教導員手中。

走出教導員房間,望着天空紅彤彤的霞光,趙克克内心不再焦慮。“每一次選擇,都要給自己一個充分的、不會後悔的理由。”在電話裡得知丈夫選擇長期駐守北山哨所,雖然有點不理解,劉俊蘭卻懂得:尊重丈夫的選擇,就是對他的最大支持。

一個人“駐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的北山沒有手機信号,哨所與外界通聯僅靠一部電話,物資運輸還需肩挑手拎。

獨自守在山上,每周下山一趟,山上的丈夫牽動山下妻子的心。“哨所都好。”每天和丈夫電話聯系,聽到的都是寬心的話。一想起山上的條件,劉俊蘭就心急如焚。

一次大雨過後,山上的電話線路出現故障。擔心山裡突然降溫,丈夫身邊禦寒的衣物卻沒幾件,翌日清晨,她背着棉衣、被子就上了山。

這是劉俊蘭初次踏上哨所。她發現哨所并不是丈夫描述的那個“世外桃源”。“兩座山峰一條溝,房子建在溝裡頭。”坐落在峽谷地帶的北山哨所,風大、潮濕、陰冷。在哨所守了一個多月,劉俊蘭都快認不出丈夫了,“人瘦了,也黑了”。伸手一摸被子,一層濕氣,她心疼地坐在床上,眼淚直流。

趙克克咧嘴一笑:“這裡安靜,這裡挺好。”丈夫一向内向,過去就是“問一句、答一句”。想起以後的生活,劉俊蘭更是放心不下。

下山的路上,她的心裡不是滋味。經過一夜反複思考,天一亮她就找領導,說明了“上哨照顧丈夫生活”的想法。

一周後,上級批準了劉俊蘭的請求。得到消息,她開始收拾衣物和物資,又聯系了幾個戰友幫忙“搬家”。

那天,看着“大隊人馬”搬着物資上山,趙克克才知道妻子辭掉了工作,縣城裡租的房子也退了,一心一意搬來哨所照顧自己。

妻子的舉動深深地感動了他。從此要跟着自己在山上吃苦了,趙克克的心裡也有點五味雜陳;又想起往後和妻子再也不用“一個守在山上、一個守在山下”,他又滿心期待。

北山哨所的升旗儀式。李加九攝

陪伴·溫暖

守哨的日子,夜晚最難熬。

上哨第一年,山上還沒接通市電。夜裡山風吹來,林間的聲響讓劉俊蘭不敢一個人待在哨所。

趙克克每天深夜都要外出巡線,劉俊蘭也會跟着一起出門。腳下還是一條土路,遇到雨雪天氣,往返一趟鞋襪都被打濕了。

哨所潮濕,衣物、鞋子清洗後,有時好幾天都曬不幹。附近賣菜的老鄉,沒人願意把菜背上山。劉俊蘭每天下山去買菜,沒幾天就穿壞一雙鞋。

“總是覺得太費鞋……”如今回憶最初上哨的艱難,劉俊蘭笑着說道。

還有一次陪丈夫夜間巡線,劉俊蘭跟在趙克克身後。正是初春融雪的時候,路上布滿一層冰淩,她腳下打滑在半山腰摔倒了,小腿被鐵絲網劃出一道血口子。

翌日一早,她悄悄起床,給丈夫留下一張字條:“下山處理傷口、買菜。”當天下午,她背着一筐菜回到哨所,卻被趙克克一頓“訓斥”:“下山看病,為什麼不讓我陪你去。家裡啥也不缺,不用天天背菜……”

委屈的淚水奪眶而出,劉俊蘭哽咽許久。那天,趙克克也落淚了。也是在那次以後,夫妻倆在哨所門前辟出一畦菜地。作為夫妻倆的朋友,山下的一位鄉村醫生每隔半個月會上山一趟,給他們送來急需藥品。

又過了一年,在機關協調下,縣城的一家物流公司定期把快遞送到山下一位老鄉家中。夫妻倆可以随時下山取回網購的物資。有時候,老鄉們也會幫助夫妻倆把物資背上山。

每次看到風塵仆仆的老鄉,替他們把物資背運上山,劉俊蘭都感動不已。随着時間推移,艱苦的滋味漸漸被沖淡,湧動二人心頭的常常是感動和欣喜。

2014年,連隊組織官兵把山上的巡線路整修一新。夫妻倆背土、和水泥,更是積極參與。夏天山裡濕氣重,酷熱難當,劉俊蘭每天都準備一鍋綠豆湯或薏米水,給施工的戰友送去。

戰友的關心,給這對夫妻帶來無盡溫暖。那年,夫妻倆迎來生命中最特殊的時刻——2014年夏天,他們的寶貝女兒出生了。

在老家帶娃剛滿10個月,劉俊蘭放心不下守哨的丈夫,又一次回到了山上。

2年時光,女兒一直在奶奶家生活。夫妻倆以哨為家,日複一日巡山、查庫,他們的“守哨日志”記錄了各類險情和排故處置方案。

2016年,哨所接通了市電,上級給哨所安裝了全新的取暖、飲用水設備,山裡的通信基站建好,哨所有了穩定的網絡信号。夫妻倆和老人商量,把已經快3歲的女兒接上山。

女兒上山那天,是個雨後的晴天。傍晚,夫妻倆抱着女兒眺望海面。夕陽映照着女兒的笑容,劉俊蘭輕聲說,孩子的小名就叫“甜甜”吧。

望着妻子和女兒的臉龐,趙克克感覺此刻的海風别樣溫暖。

感恩·前行

趙克克的微信頭像,是北山的峰頂。他說,這座山峰時刻提醒自己感恩,守望的背後有家人的支持,有戰友的關愛。

去年底,服役期滿16年的趙克克再次面臨進退走留的抉擇。這一次,他的選擇比9年前更堅定。有了妻子的陪伴,哨所真成了一個家——一個他再也舍不下、離不開的家。

經上級研究,趙克克被批準延期服役,繼續守在北山哨所。回望守哨的日子,他獲得了不少榮譽。但在心裡,與家人一起攜手守望的歲月經曆,才是生命中最寶貴的一筆财富。

如今女兒已經在縣城小學上學,一家人每個周末都能團聚。妻子在哨所外開墾的菜地,每天都有綠色的“收獲”。

夫妻倆每天巡線,在相守陪伴中,他們一起走過艱難困苦、也一起欣賞落日餘晖。

2016年,趙克克一家被表彰為“全國文明家庭”。這份榮譽讓夫妻倆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難離别,就不離别”“已經守了這麼多年,還可以再守這麼多年”……沒有人比劉俊蘭更了解丈夫的執拗。永遠的支持和陪伴,也是她作為一名軍嫂無悔的選擇。

不久前的周末,是女兒甜甜的生日。山下的老鄉送來夫妻倆提前預訂的蛋糕,連隊幹部也帶着戰友們送來鮮花和禮物,難得回家一趟的甜甜開心極了。

一座山,一個家,一處哨所。悠悠時光裡,他們攜手前行——這就是守哨一家人刻在心上的守望。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