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争,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斐迪南大公夫婦
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着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争。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意大利、日本等國。原屬同盟國的意大利,考慮到利害的關系,加入到了協約國方面作戰。日本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借口,在1914年對德國宣戰,并迅速占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範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914年是戰争的第一階段。在這一年裡德軍根據戰前制定的施裡芬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由于馬恩河等戰役中法、英、比三國軍隊的奮力抵抗和俄國在東線的進攻,緻使德軍速戰的計劃破産。西線作戰的雙方修築戰壕,長期對峙,轉入陣地戰。
1915年~1916年為戰争的第二階段。由于雙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決定性的一年,所以這一年裡出現了三次大型的陸地上戰役,即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俄軍的夏季攻勢,在海上,日德蘭海戰役後,英國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權。這一階段,大戰的戰略主動權轉移到了協約國一方。
1917年~1918年為戰争的第三階段。1917年,美國參加對德作戰,中國等國也相繼投入戰争,協約國的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國主義戰争。
1918年11月,德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争,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的災難,同時也帶來了科技上的一大進步,是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以及軍事等許多方面大大加強,同時一戰加快了人權實現的步伐。
戰争相關人物:
1、道格拉斯·黑格将軍
黑格在索姆河戰役中指揮英國軍隊作戰,在戰争的第一天就有多達6萬的英軍傷亡。這次戰役使得協約國共喪失60萬多的兵力——卻僅僅向前推進不到八英裡。黑格于1918年率軍隊重新獲勝,然而他也成為一戰曆史上最受争議的将軍之一。
2、德皇威廉二世
德皇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熱的軍國主義者,威廉二世在薩拉熱窩事件之後鼓動奧匈帝國采取侵略政策。威廉隻是名義上掌管德國軍隊,真正握有實權的卻是他手下的将軍們。1918年,一戰接近尾聲時,他被迫退位。
3、赫爾穆特·毛奇
赫爾穆特·約翰内斯·路德維希·馮·毛奇,俗稱小毛奇。 德意志帝國陸軍大将,因為他偉大叔叔的老毛奇的名字和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侍從武官出身,性格軟弱的他超越許多比他更能幹的人出任德軍總參謀長,主持一戰初期的施裡芬計劃,計劃失敗後被解除職務,默默無聞的死去。
4、埃裡希·馮·法金漢
法金漢于1896年至1903年在中國服役,參與了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戰争。1913年,他出任普魯士戰争部長(相當于德國國防部長)。他一開始并不主張德國卷入全面戰争,但是很快他改變了立場,敦促德皇威廉二世向英國、法國宣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之一。
5、亨利·菲利浦·貝當
法國元帥、維希法國首腦。一生頗為坎坷。民族英雄和叛徒集于一身。1878年畢業于聖西爾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領導1916年凡爾登保衛戰而出名,成為當時的英雄。在法軍索姆河慘敗後,他在最黑暗的時候重振了法軍的士氣。二戰法國戰敗後,出任維希政府總理,1940年6月22日與德國簽訂《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1940年7月~1944年8月任維希政府元首,成為希特勒德國的傀儡。1945年4月被捕,同年8月因叛國罪被最高法院判處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
6、約瑟夫·霞飛
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法國元帥和軍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的法軍總指揮。性格穩重,木讷寡言,雖略顯遲鈍,卻極其堅韌,人稱“遲鈍将軍”。
7、費迪南·福煦
法國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幾個月協約國軍總司令,公認是協約國獲勝的最主要的領導人。一戰爆發後參加了多場戰鬥。在取得一系列勝利後被任命為北部集團軍司令,并一直任職到羅伯特·内維爾接替約瑟夫·霞飛出任法軍總司令,之後被調往法軍總部。1918年被任命為協約國最高司令。1918年代表法國在貢比涅森林簽訂對德停戰協定,後又在巴黎和會上發揮重要作用。生平有不少著作,曾提出勝利在于意志的觀點,後來認識到軍隊新裝備和機械化程度具有決定性作用,強調殲滅思想和集中優勢兵力原則。著有《戰争原理》、《戰争指南》等。
8、喬治·克列孟梭
喬治·克列孟梭(1841年9月28日 - 1929年11月24日),法國政治家、新聞記者、第三共和國總理,法國近代史上少數幾個最負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延續了半個多世紀,與法國多次重大政治事件緊密相連。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的勝利和凡爾賽和約的簽訂作出重要貢獻,被當時歐洲人稱為“勝利之父”。
9、英王喬治五世
在為期4年的戰争期間,喬治五世全力以赴地支持戰争勝利。他視察陸軍和海軍部隊、醫院、工廠和船塢。他向國庫作捐獻,在一名議員的建議下,戒了酒并遵守配給規定。他在法國視察部隊時從馬背上摔下,骨盆嚴重摔傷。他還把兩個王子送到軍中服役。
10、
沙皇尼古拉二世
俄羅斯末代皇帝,在位時間1894年~1917年。他對内鎮壓,對外擴張。卻一事無成。1905年中國(清)東北的旅順被日本攻克之後,首都發生流血星期日事件,引發了1905年革命。由于斯托雷平改革而暫時度過難關,但是又陷入更複雜的巴爾幹問題。俄國軍隊在一戰前線損兵折将的消息徹底摧毀了皇帝“小父親”的形象。這個形象在俄國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幾百年。俄國先後爆發了波瀾壯闊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推翻了皇帝專制的統治,後者則最終結束了他的性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