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13:43:46

魏王不信佳公子,

醇酒美人終已矣。

兵法空名賓客書,

合縱未雪諸侯恥。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歸一系列14】呈上


自從函谷關建成之後,這裡的人氣一直都是居高不下。

秦國從這裡頻繁東出,不斷攻城略地。而東方六國也不是待宰的羔羊,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主動向秦國發起好幾次合縱大戰,戰場都在函谷關。

其中規模較大、參與人數較多的戰役有五次:

一、第一次合縱之戰【公元前318-前317年】

任何事情,都是第一個做出成果的最難。在這一戰之前,沒有誰組織過這麼大規模的函谷關旅遊團。

第一次合縱之戰的核心人物,就是魏國“犀首”公孫衍。

他原本是在秦國工作,後來在與張儀的崗位競争中落敗,黯然離開了秦國,回到魏國任職。

這就是在各個單位都會發生的一幕場景:

兩位很有能力的中層幹部競争更高的職位,經過一番角逐,勝利者隻能有一位。而失敗的一方心氣很高,不甘心在原來的對手手下幹活兒,有很大可能離開原來的單位。

就像下面兩位的關系一樣: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五次大規模合縱攻秦)1

張儀vs公孫衍

那麼,離開的這一位,心裡最想做的是什麼呢?當然是想換一家單位做出一番成績,讓老東家後悔當初的選擇。

公孫衍就是帶着這樣的心思來到了魏國:你秦國不是心心念念想要東出嗎?有俺公孫衍在,想都别想!

要說業務能力,公孫衍确實有兩把刷子,既有理論,又能執行。

古時候開會不像現在拉個視頻快得很,要想攢個合縱聯盟出來,那得坐着馬車,一家一家去談。

等都談妥了之後,還要拿出個章程和行動方案出來。

這麼大的工作量,公孫衍愣是在一兩年的時間内完成了,你說牛不牛?

公元前318年,楚、魏、韓、趙、燕五國合縱,由楚懷王擔任“合縱長”,組成聯軍浩浩蕩蕩攻向函谷關。

沒錯,帶頭大哥就是楚懷王!

這個時期能和秦國單挑的,隻有齊國和楚國。齊國不參與攻秦,那麼楚國就是合縱聯盟裡當之無愧的最強者。

而且楚國在楚懷王的老爹楚威王時期國力達到極盛,楚懷王此時也還沒有遇上張儀這個苦主,還沒有淪為天下人的笑柄。

因此由他來擔任帶頭大哥,是完全跳不出毛病的。

不過俗話講得好,三個和尚沒水吃。這人一多,心就不容易齊,就會有人劃水偷懶。

在合縱聯盟裡,對于秦國有切膚之痛的,隻有魏、韓。距離更遠的齊、楚等國,對秦國的擴張會有一些忌憚,可遠遠達不到“心腹之患”的地步。

因此,第一次合縱之戰,各國的分工大約是這樣的:

齊國:我不參與~

楚國:我遠程輔助~

燕國:我也遠程輔助~

魏、趙、韓:好家夥,這一個個都是來蹭經驗的?

結果,名義上是五國伐秦,實際上隻有魏、趙、韓三家真正出兵。(果然,“買家秀”和“賣家秀”差距是很大的)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五次大規模合縱攻秦)2

印象中的“合縱攻秦”與現實的“合縱攻秦”

魏國很賣力,上來硬橋硬馬地真打,奈何隊友實在帶不動。這一年,合縱聯盟沒能在函谷關占到絲毫的便宜。

轉過年來,公元前317年,公孫衍使出神來之筆---聯絡義渠

這個計策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公孫衍說服了義渠從秦國後方發起突襲,讓秦國兩面受敵,首尾不能相顧。

但計謀不在于多複雜,能夠産生效果就是好計謀。

秦國措手不及,中了義渠的“背刺”,損失慘重。

而且隻要義渠存在一天,公孫衍的這個計策就永遠有效。

好在東側的秦軍很争氣,在修魚之戰大敗合縱聯軍,消滅八萬多人。有這樣一場大勝保底,秦國總算是撐住了局面。

另一邊,此次合縱聯盟的真C魏國,又肝又氪一年多,實在熬不住了,就準備議和。而秦國對于義渠是如鲠在喉,為了避免雙線作戰,也就順水推舟同意議和。

第一次合縱戰争到此結束。

順帶提一下,我們本系列《司馬錯拿下巴蜀,竟激活了一個勝利公式,讓秦、漢、唐都受益無窮》講述的司馬錯伐蜀,就是在第一次合縱之戰結束後的公元前316年。

而司馬錯僅用一年時間就拿下整個巴蜀,對于秦國的戰略意義是無法估量的。他用最小的資源和時間成本,完成了秦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擴張。

司馬錯的功勞,再怎麼褒獎都不為過!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五次大規模合縱攻秦)3

秦國已經完成了升級

二、第二次合縱之戰【公元前298年---前296年】

這個時候的秦國完成了對巴蜀的消化吸收,綜合實力急速提升。同時吸取了第一次合縱之戰兩面受敵的教訓,為了解決隐患,秦國逮着義渠一頓猛捶。攻下了義渠25座城池,将老對手打成殘血。

由于張儀把楚懷王給忽悠瘸了,所以這幾年秦、楚兩國的關系一直非常脆弱。原本強勢的楚國在秦國面前頹勢盡顯,同時又受到齊、魏、韓三國聯軍的攻擊,日子過得相當憋屈。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龐大的楚國很可能将以極快的速度衰弱下去。

可有一個人拯救了楚國,他就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五次大規模合縱攻秦)4

大家好,我是孟嘗君

由于互不接壤,秦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對于最東邊的老牌強國齊國一直是拉攏的态度。

公元前299年,孟嘗君到秦國擔任相邦。

可惜好景不長,他遭人陷害,被秦昭王下獄問罪。之後就是著名的“雞鳴狗盜”的故事,孟嘗君在一群有特殊技能的門客幫助下逃回齊國。

堂堂戰國四公子,孟嘗君什麼時候受過這個罪?一回到齊國,他就開始張羅合縱攻秦的事。

公元前298年,秦楚之間爆發大戰,秦國消滅楚國5萬人。

雖然取勝,但秦軍也精疲力竭。而孟嘗君帶着齊、魏、韓組成的聯軍來到函谷關,準備偷塔。秦軍隻能憑借函谷關之險,艱難頂住合縱聯盟的攻勢。

這次合縱之戰持續了三年之久,雙方都已經吃不消了。合縱聯軍需要借糧度日,而秦國國内也遭遇旱災,兩邊都在苦苦支撐。

這時候,打破天平平衡的力量出現了。

趙武靈王趁着各國在函谷關角力的好機會,發兵二十萬,消滅了老對手中山國,雄踞北方。随後,趙國與宋國加入【合縱】一方,使得戰局終于發生改變。

五國聯軍攻破函谷關,一直打到現在的山西運城。

秦國迫于壓力,不得不議和,将武遂和封陵等地盤退回給了魏、韓。

第二次合縱之戰以秦國失敗而告終,這也是敗得最慘的一次。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五次大規模合縱攻秦)5

第二次合縱之戰打穿了函谷關的防禦

三、第三次合縱之戰【公元前287年】

第三次合縱之戰與前兩次都不一樣,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詭異”。

在合縱的前一年,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整了個大活兒,在宜陽稱帝了!

這就讓其他國家很不爽,本來大家都是王,你咋悄悄把輩分擡上去了呢?

要問秦國為啥突然這麼膨脹?

因為在幾年前的公元前293年,秦國打了一場“伊阙之戰”。

這一戰的詳細過程和意義,我們在本系列的後面專門介紹,這裡隻說一下結果:

伊阙之戰,魏、韓兩國報銷了24萬人,從此徹底躺平,秦國一隻腳已經踏進中原。

有這麼漂亮的業績打底,秦昭王自然有底氣折騰一番。不過他腦袋很清楚,知道“稱帝”這事兒拉仇恨,所以他找了一個人來分攤傷害---齊湣王。

自從秦國崛起之後,與周邊幾個大國都交過手,基本上都占了便宜。隻有最東邊的齊國沒有正面單挑過,實力完好無損,依然處于一流強國的行列,連秦國也不敢小觑。

就這樣,秦國和齊國同時稱帝,齊國稱“東帝”,秦國稱“西帝”。

小步:瞧瞧,這稱号多土氣,還不如叫“東邪西毒”,再不行叫“東成西就”也行啊~

秦昭王和齊湣王不光名頭上過了把瘾,還約定共同攻打趙國。

這時候有一個人出來控場了,誰?

蘇秦!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五次大規模合縱攻秦)6

蘇秦:終于輪到我出場了!

蘇秦作為【合縱】的代表人物,他對于秦國的敵意其實并不強,相反對于齊國一直是在暗中謀劃。

當時的邏輯是這麼一個情況:

蘇秦在巅峰時号稱“挂六國相印”,但他真正心中所屬,盡心竭力為其效力的,是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燕國。

而當時燕國最痛恨的敵人,不是秦國,而是交戰不斷的齊國。由于齊湣王好大喜功,他在位時期的齊國對外進攻性極強,讓周邊接壤的國家忌憚不已。

對于蘇秦而言,為了保住燕國,必須要有一個強國能夠制衡齊國,而最好的選擇就是完成了“胡服騎射”版本升級的趙國。

所以如果真的讓秦、齊聯手将趙國給辦了,等齊國騰出手來,燕國基本要涼。

于是蘇秦找到齊湣王一頓忽悠,忽悠的内容比較多,就不細說了。

總之結果就是齊湣王放棄與秦國聯手進攻趙國,轉而又組成了五國聯軍(齊、魏、韓、趙、燕)攻打函谷關。

這麼一分析,蘇秦作為第三次合縱之戰的發起者,他是這麼個邏輯鍊:

【保住燕國--->趙國不能挂--->轉移齊國注意力--->合縱攻秦】

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三次合縱攻秦壓根兒就不是為了削弱秦國,而是為了穩住齊國。因此在籌備期間,五國就矛盾重重。

而另一邊的秦昭王倒是被這陣勢給驚着了,五國聯軍來勢洶洶,這讓秦國回想起了慘烈的第二次合縱之戰。

為了穩一波,秦昭王展現了難得的溫柔一面:取消了“西帝”稱号,并且歸還了趙國和魏國的一些土地。

看到秦國認慫,合縱聯軍也見好就收。因此這第三次合縱之戰,其實就沒打起來。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五次大規模合縱攻秦)7

秦昭王:我這不叫慫,叫能屈能伸

順帶提一句,蘇秦不僅忽悠齊國組建合縱聯軍,他還忽悠齊湣王攻打宋國。

此時已經飄了的齊湣王認為自己天下第一,真的就大手一揮,将宋國滅了。

這一段劇情的前因後果,我們在系列後面還有詳細分析。

總之,齊湣王這下子可惹了大禍,在秦國苟了一波之後,齊湣王是毫不猶豫地接過了MT的大旗,将仇恨給拉穩了。

公元前284年,秦、魏、趙、韓、燕五國伐齊,将齊國打成殘血,從此再也不能算是一流強國了。

小步:人家秦國有函谷關,尚且知道低調發育,你齊國憑啥這麼浪?該!

四、第四次合縱之戰【公元前247年】

這一次合縱之戰的組織者是另一位戰國四公子---信陵君

知識後,曠世規模的“長平之戰”已經打完,合縱聯盟最後一個能打的趙國也倒下了。

在趙國命懸一線的“邯鄲之戰”,信陵君玩了一手漂亮的“竊符救趙”,将同樣筋疲力盡的秦軍趕了回去,保住了趙國的這一口氣。

不過信陵君這種行為,就像是在父母沒有同意的情況下,女兒偷偷從家裡拿了戶口本,去和某個傻小子領了證。

婚是結了,家也回不去了,信陵君不得不在趙國住了好幾年。

過了幾年,等秦國緩過勁來,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張。說直白一點,就是盯着三晉猛捶。

韓國丢了荥陽和上黨,趙國丢了37座城池,被格外關照的魏國更慘,不僅丢了河東,而且國都大梁已經直接受到秦軍的威脅。

魏安厘王吃不消了,不得不将能力很強的信陵君請回來,看看有沒有辦法解決危急。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五次大規模合縱攻秦)8

信陵君:我們戰國四公子的排面不能丢!

要抵抗秦國還能有啥辦法?合縱呗!

而要組織合縱,發起者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聲望一定要高。之前的公孫衍、孟嘗君、蘇秦,無一不是名震天下的人物。

這一次的信陵君無疑也滿足這個條件,各國聽說信陵君回到了魏國,紛紛派兵來支援。于是合縱聯軍再次集結,依然是五國:楚、趙、魏、韓、燕。

要不怎麼說信陵君可能是戰國四公子之中,軍事能力最強的一位。

他帶着合縱聯軍,大敗秦國名将蒙骜,将戰線從大梁一路推回函谷關。

要知道那可是蒙骜,不是什麼阿貓阿狗。

這一次可能是合縱聯軍戰果最輝煌的一次,趙、魏、韓三國收複了大量的失地,讓秦國将這幾年吃下去的地盤全吐了出來。

不過秦國雖敗,可函谷關依然固若金湯,遠遠談不上傷筋動骨。所以這次的合縱之戰隻能算是戰術上的勝利,秦國的戰略優勢已經無可逆轉。

五、第五次合縱之戰【公元前241年】

這是戰國時期,東方六國的最後一次努力了。此時秦始皇還在幼年期,秦國正處于呂不韋的掌控之下。

不過,這場【合縱5:終局之戰】在《史記》中的記載卻出現完全相反的結果,甚至連參與的五國具體是誰,都有兩個版本。

一個版本是楚、趙、魏、韓、衛五國;另一個版本是楚、趙、韓、魏、燕。

而這一戰的結果,《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五國聯軍打到了壽陵,《趙世家》中記載合縱聯軍打到了“蕞”這個地方,而《楚世家》和《春申君列傳》中則記載聯軍打到函谷關,沒占到什麼便宜,就退去了。

這就讓人很疑惑,除了時間一緻之外,各個版本的人物和地點都不一樣,這就沒法判斷哪個記載是準确的。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五次大規模合縱攻秦)9

哪個版本才是真的?

小步的判斷如下:

對于合縱的參與者,應該不會有衛國,畢竟從春秋到戰國,衛國從來都不是一流強國。

而且要參加合縱早就該參加了,偏偏到秦國勝局已定的時候來拉一波仇恨,這明顯就是腦袋被門夾了,完全不符合正常邏輯。

對于第五次合縱之戰的戰績,首先可以排除壽陵,壽陵是處于燕國境内,合縱聯軍攻打秦國怎麼會打到燕國去?

其次從國家實力來看,戰國末期的秦國優勢已經無法撼動。而“蕞”這個地方已經在函谷關以西,距離鹹陽不遠的地方。以合縱聯軍的力量,似乎不足以做到這一步。

因此小步認為《楚世家》和《春申君列傳》的記載可信度更高一些,合縱聯軍依然沒能突破函谷關的防禦,最後一次的努力就此化為泡影。

五次大規模合縱之戰,最好的戰果也不過是攻破函谷關,卻始終無法真正對秦國造成傷筋動骨的損失,更無法扭轉秦國越戰越強的走勢。

看似聲勢浩大,實則作用有限,頂多減緩一下秦國擴張的速度而已。

究其原因,除了老生常談的六國心不齊之外,其實也由于距離秦國最近的地方,缺乏一個有足夠分量的強國對秦國進行常态化的牽制,讓秦國不能輕松恢複實力。

春秋時期的晉國、戰國初期的魏國都曾經很好地擔任了這個角色。

可随着魏、趙、韓的衰弱,秦國的周邊已經沒有強敵。合縱聯軍雖然可以短時間内抗衡秦國,但組成聯軍的成本遠遠高于秦國兵出函谷關的成本,所以很難成為一種常規手段,更不要說遏制秦國了。

合縱伐秦成功了嗎(五次大規模合縱攻秦)10

數次合縱之戰,始終無法真正壓制秦國

結語

【合縱】與【連橫】的較量,持續了整個戰國時期。

如果說國力的強弱是戰國争霸的基礎,那麼“縱橫”之術的興盛,則是将國力的運用技巧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此以後,如何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收益,成為了一門經久不衰的學問,這門學問名叫“外交”。

而張儀、公孫衍、蘇秦這些縱橫家們,在當時甚至比那些威名赫赫的将軍還要令人恐懼,做到了“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但是張儀的【連橫】并非完美無缺,其中依然包含着濃重的春秋時期的痕迹。

即依然在意“稱霸”的虛名,而不是“兼并”的實利。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也沒有明确的戰略規劃和操作手冊。

如果說在秦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秦孝公和商鞅是奠基者,讓秦國從根本上變得富強起來。那麼秦惠文王和張儀則是開始初步地學會運用力量,将秦國的影響力首次輻射到函谷關以東。給東方各國加上debuff,讓他們相互牽制,相互削弱,無法形成一塊鐵闆來阻擋秦國的東進。

當秦國的王座傳到秦昭襄王的手上之時,這位在位時間五十六年的長壽君王,将舉起按捺已久的戰刀,與東方群雄展開硬碰硬的正面較量,用彪炳的戰績将秦國的霸業推上新的台階。

我們這個系列,也即将進入秦昭襄王的篇章。

請看下集

我是小步

【七雄歸一】系列14,同名視頻系列也在更新。

如果覺得不錯,那麼點贊、轉發一下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