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新聞刷屏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印度人,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印度新晉首富高塔姆·阿達尼(Gautam Adani)以1460億美元的财富,超越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成為全球第二富,僅次于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
相比于貝佐斯、馬斯克這類家喻戶曉的人物,大部分人應該都對這位阿達尼知之甚少。即使在百度百科上,對這位老兄的描述也僅限于:“印度人,财富來源大宗商品,港口”。
作為第一個登上世界第二富的亞洲人,這位看起來憨憨的低種姓“賤民”,究竟是什麼來頭?
溫馨提示:本篇文章中關于阿達尼的故事經過多篇國内外文章的交叉驗證,應該可以說是目前中文資訊中最全面客觀的一篇。因為素材過多,且可以清晰地分出不同階段,所以本篇文章将分為上下兩期。
1962年6月24日,阿達尼出生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一個普通的耆那教家庭。
古吉拉特和耆那教是阿達尼兩大重要标簽,古吉拉特的故事我們暫且按下不表,先來看看耆那教是什麼。
耆那教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但并非印度大教,隻有約0.4%的印度人信奉該教,但有時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上,該教與衆不同之處就在于它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
創始人大雄作為高種姓”刹帝利“,卻主張男女平等、種姓平等,這些現在和印度聯系起來都聽上去很超前的思想。
耆那教的教徒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他們既不從事農業(因為在他們看來犁地也會傷害蟲類等生物),也不從事屠宰業,而是主要從事工商業。
正因如此,理性又仁慈耆那教徒中誕生出來大量印度優秀的商人或著名财團,例如瓦爾昌德、達爾米亞和賈恩三個财團的家族都是該教的傑出代表。
像多數耆那教教徒一樣,阿達尼的父親是一名小本經營的紡織商人,從小耳濡目染自然不少。
童年時期,阿達尼曾在一次學校旅行中參觀了蒙德拉港。龐大的港口在小阿達尼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他默默在心裡告訴自己,我阿達尼将來也要建造一個這麼大的港口。
17歲那年,阿達尼考上了家鄉的古吉拉特大學,攻讀商科。
但可能他覺得商科課程和他認為的商業世界相去甚遠(我大學讀的也是商科,因此合理揣度一下),阿達尼在大二就辍學了,他想利用他的時間做更遠大、更有意義的事情。
于是18歲的阿達尼揣着一百盧比的鈔票,隻身去了印度的第一大港口城市——孟買。
身無一技之長的他第一份工作是鑽石分揀員。但以阿達尼的商業頭腦,他注定不是過來做苦力的。
在這段工作經曆讓他意識到鑽石這個行業的暴利,于是沒多久就開了一家自己的鑽石經紀公司。
在孟買的第三年(1981),20歲的阿達尼就通過鑽石買賣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一百萬!
然而他卻并沒有在鑽石行業裡繼續馳騁,而是在哥哥的要求下回到了家鄉,因為這時候他哥買下了一家塑料廠,并希望阿達尼能和他一起管理運營,業務不過是倒買倒賣pvc材料,可見商業最原始的賤買貴賣原則永不過時。
随着業務的不斷壯大,阿達尼在1988年成立了Adani Exports Ltd(阿達尼出口有限公司)。90年代,是印度經濟自由化政策的元年,阿達尼适時開啟了多元化之路,公司業務擴展到金屬、紡織品等貿易領域,阿達尼的全球事業正式啟航了。
補充小知識:1947年印度獨立後,尼赫魯擔任第一任總理,開啟了事實上的“尼赫魯王朝”三代人近半世紀的統治。尼赫魯将蘇聯的崛起作為榜樣,堅持中央計劃、自給自足、進口替代的發展模式,強調國家對戰略經濟的管控。然而到90年代初,印度外彙儲備瀕臨枯竭,生産停滞,人民生活貧困,不得開始印度版”改革開放“。
如果說耆那教教徒的身份是阿達尼接觸商業的第一步,那麼跟随國家大勢,乘風起飛,順勢而為就是阿達尼商業帝國建立的基石。
1995 年,年僅33歲的阿達尼兌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赢得了建設和運營蒙德拉港的合同,并将之一步步建設成為印度最大的貨運港口。
所以有夢想是成功的第一步,是從0到1的本質區别。
至此作為耆那教教徒的阿達尼上半場故事落下帷幕,接下來他即将迎來自己作為古吉拉特人身份的全新挑戰。
如果大家覺得寫得還不錯,求贊,求轉發,求關注,兩天内更新阿達尼與莫迪這對政商密友的“中場戰事”。
本期是黃金屋系列第一期,做這個系列的初衷是,我認為隻有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财商和視野上,才能更好地應對不确定的未來。正如《人類簡史》所言,我們都生活在共同的虛構故事之下,循規蹈矩地在既定道路上生活着,但我希望有一天能成為故事的創作者。未來黃金屋系列将主要關注财富人物、标的物和思維方式三個層面,與諸君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