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開完總結會,我跟小夥伴們說多看點書,她們普遍反映不喜歡看書,堅持不下去,看書就走神,看書就犯困。
我忍不住給她們提建議,先覺察你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想要解決的問題點,再找到這方面的書籍去閱讀。早睡早起,保持好的精氣神,看書時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啦。
說到一半,我就發覺自己錯了,這不隻是讀書習慣的問題,隻是怎麼做的層面,更值得思考的是我們為什麼要看書!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裡,給她兒子寫過一段話:孩子,我為什麼要求你讀書?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将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也在想為什麼我會在下班後或早起來看書?綜藝節目不好看嗎?還是抖音不好玩呢?
下面,我來玩一個不斷追問為什麼的遊戲。
我為什麼要讀書?經過不斷追問,我得到了9個答案,尤其到最後3個答案的時候,它已經不斷接近我為什麼要讀書的本質了。
平時工作生活忙忙碌碌,看書能讓我意識到我在思考,我在主動選擇自己的生活,我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這是讓我有安全感的地方。
現在的世界,尤其是互聯網環境真的變化太快了,知識過時又非常快,看書讓我能夠覺察世界的變化,提前做出應對措施,這能平和我的内心。
在所有技能裡,目前來看,寫作是離我最近的,然而,我不是生活覺察能力特強或能夠有時間去經曆多彩世界的人,所以對我來說,看書是最好的素材來源。
這是我畢業多年,仍在堅持在看書的深層次原因。它不是社會主流催促,也不是同輩壓力,而是立意于我的理想生活。我想要過上自己能掌控的生活,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你不妨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不斷追問自己為什麼要讀書。
如果讀書對來現階段的你來說可有可無,那你大可放下自己不愛看書的焦慮感了。
如果你從内心深處發現了看書的why,就可以去找how了。
當你開始讀書時,要始終記得讀書的主體是我們自己,而不是書。趙周在《這樣讀書就夠了》裡提到:“閱讀本身不能創造價值,理解和記憶都不能創造價值。改變行為才有可能創造價值”。
讀書不是我們的目的,而是通過讀書得來的知識,在現實問題中實踐和驗證,我們的行為改變了,生活變更好了,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