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旺火的傳說山西

旺火的傳說山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13:28:43

母親生性勤快,手上總有幹不完的活兒。八十多歲了,仍是一天到晚忙個不停,縫縫補補,洗洗涮涮,一日三餐準時端到我面前。

有時候我想幫忙做點什麼,母親總是把我當成小孩子,擺擺手說:“快放下吧,你做事又不精幹。鍋碗外面也不知道洗一洗,火圪廊也不給抹一下。”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

童年美好的回憶

老母親口中的“火圪廊”,是山西平定方言,指廚房裡做飯的火爐台。

在家鄉,“火圪廊”是一個極其常見的方言口語詞。從小到大,一直聽母親這樣說,很親切,很溫馨。後來進了學校,跟着老師學會說了普通話,便覺得“火圪廊”這個詞實在是太土了。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2

溫暖的家

再後來,念古代漢語專業,老教授在講解漢代揚雄《甘泉賦》“闶阆阆其寥廓兮”這一句時,告訴我們說,“闶阆”一詞,至今仍活躍在晉方言中。

這時我才發現,母親口中的“火圪廊”,非但不土,反而雅緻得很,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極富文采的書面語。

“闶阆”是什麼意思

“闶阆”一詞最早見諸文獻,似為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書》一二簡:“阬阆強伉以視強”,這句話的大緻意思是(惡吏)自視高大,蠻橫倔強,顯示自己很強幹。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3

闶阆,讀作 kàng làng(音同“炕浪”)

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又稱睡虎地秦簡、雲夢秦簡,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1155枚(另有80枚殘片)竹簡。這些竹簡寫于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是研究秦代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第一手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阬,讀作kēng(音同“坑”),南朝字書《玉篇•阜部》:“阬,亦作坑。”宋代《增韻•庚韻》:“阬,陷也。亦作坑。”是說“阬”的本義為深坑,俗作“坑”。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4

雲夢睡虎地秦簡原址紀念館一角

元代李文仲不同意這種解釋,他在《字鑒•庚韻》中認為:“阬,《說文》:‘阆也。’從阜亢聲,亢音剛。俗作坑,或作坈,皆非。”是說“阬”字的讀音為“剛”,其本義不是“坑”,也不是“坈”(按,坈讀作kēng,古同“坑”),而是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解釋的“阆”。

阆,讀作làng(音同“浪”),據《說文解字》:“阆,門高也。”是說“阆”的本義或指門高大的樣子,又可轉指高門,如《宋本玉篇•門部》:“阆,高門。”

在四川有一個城市叫“阆中”,非常古老,2300多年前就叫這個名字了。三國時候,張飛曾經在這個地方當了7年太守,死後又安葬于此。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5

阆中古城遠眺

“阆中”因何得名?

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解釋說:“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是說阆中周圍山形似高門,城在其中,所以稱阆中。

《舊唐書·地理志》認為:“阆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經阆中一段,古稱“阆水”。意思是說:嘉陵江繞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稱“阆中”。

阆中,就其地形而言,四面山形如高門,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經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還有一個詞,看過電視劇《紅樓夢》的人應該都比較熟悉:“阆苑”。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6

四川阆中“阆苑第一樓”

劇中主題歌《枉凝眉》中有一句:“一個是阆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這個“阆苑”,是“阆風巅之苑”的省稱。

阆風巅,傳說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昆侖之巅。漢代志怪小說集《海内十洲記•昆侖》:“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幹辰之輝,名阆風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東,名曰昆侖宮。”

雲夢秦簡中的“阬阆”一詞,在其他文獻中又寫作“闶阆” “伉阆”,或者“亢阆”,“阬” “闶” “亢” “伉”音近義通,均有高大義,是為同詞異寫。

如清朝桂馥《劄樸》:“《說文》:‘阆,門高也。’《新附》‘闶’字雲‘闶阆,高門也。’……《文選•西京賦》:‘高門有闶。’李善注雲:‘《毛詩》臯門有伉,與闶同。’按,《說文》:‘伉,阆也。’闶、伉,當為‘阬’。”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7

古代典籍《說文解字》

闶,讀作 kàng(音同“炕”),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闶,高門貌。”也就是說,“闶”字與“阆”字一樣,意思都是指門高大的樣子。

在古代文獻中,“闶” “阆”二字經常聯起來用,本義是指門高大,後來詞義有所擴大,又引申為人或事物高大,睡虎地秦簡《語書》“阬阆”一詞,就是指人高大視強之義。

同時,“闶阆”一詞又引申為“空曠” “空虛”,即事物中間空闊的部分。如漢代揚雄《甘泉賦》:“闶阆阆其寥廓兮,似紫宮之峥嵘。”唐代顔師古注:“闶阆,空虛也。”這句話的大緻意思是,高門空闊呵,好似紫微宮那樣深邃。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8

許慎與《說文解字》

又如,《莊子•外物》:“胞有重阆,心有天遊。”西晉郭象注:“阆,空曠也。”這句話的大意是,胎胞裡有許多空隙,心靈當遊于自然。

這說了這老半天,不管是“阬阆”,還是“闶阆”,也不管是“深坑”,還是“高門”,似乎跟山西方言中的“火圪廊”(即火爐台)搭不上邊啊。

别急,請繼續往下看。

山西方言“圪廊”是指什麼

山西方言中,“圪廊”是個表音的詞彙,一般沒有固定的字形,泛指物體中間空曠的部分。

比如,“房子才蓋好,隻是個空圪廊,還沒有裝修呢。”新屋剛落成,空蕩蕩的室内叫“房圪廊”。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9

山西盂縣大汖古村

“我的老哥,這你就把心放在肚殼阆裡吧。”肚子叫肚殼阆,胸腔叫胸殼阆,或殼阆翅。

“快把口袋放到車克廊上,我捎你一程。”過去的騾馬大車,車中空處用來載物的地方,叫“車克廊”

“找點水泥,把牆角這個圪牢堵住咾。”老鼠在牆角打的洞,叫“圪牢”。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0

家的味道

“穿過這道圪阆阆,就到俺家了。”狹窄的過道,細細的小巷,叫“圪阆阆”。

“鞋殼旯裡面進了沙子了,硌腳。”鞋子裡面中空處,叫“鞋殼旯”。

“這口井幾百年了,井下的坑阆這可真大。”井筒内的空間,叫“井坑阆”。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1

山西民居

“你看,圓克欄中間那個仰頭腆肚的人,就是新來的鄉長。”人們圍成一個圈,叫圍成一個“圓克欄”。

“這人真懶,褲也不搊一下,黑旯快掉到地上了。”過去,人們穿的是“緬裆褲”,這種褲子腰圍很大、褲裆很深,用帶子“緬”在腰上,褲裆處往往形成一個較大空間,這就叫“黑旯”。“黑”在山西方言中讀入聲,發音大緻為hek,近似“殼”音。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2

過去的中式深腰褲,即“緬裆褲”

火爐台是一個相對開闊的平面,不具備“高深、中空”的特征,為什麼在山西平定方言中叫作“火圪廊”呢?

山西平定盛産煤炭,過去,家家戶戶用的都是煤火竈。

煤火竈燒的是煤泥,這種煤泥幹淨耐用,火候适中,還不易熄火,是用煤末兒和燒土按一定比例,加适量水和制而成的。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3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這個“燒土”,估計隻有山西人才能說清楚,就是未經耕耘過的、黏性較大的紅土,油浸浸、濕漉漉的,一䦆頭刨下去,隻能刨下一小塊兒,掂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是一塊溫潤的紅玉。

别的地方,燒的是煤餅、煤球,就是把煤泥拍成餅狀、團成球形,再曬幹。我們家鄉不用這麼麻煩,每次做完飯後,直接往爐膛裡填上一大鏟子半濕的煤泥,再用火柱往中間捅一個眼就可以了。等到下一次做飯,煤泥也就燃燒得差不多了,上面竈口捅捅,下面爐眼擻擻,等塵埃落定,爐膛裡的火苗便一跳一跳的,蹿起老高。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4

煤火竈

我們家鄉的煤火竈比較有特色,爐台一米來高,人站在爐前做飯,不用彎腰。台面多用耐火磚砌成,二尺來寬,五尺來長,鍋碗瓢勺,油鹽醬醋,什麼都能盛得下。爐膛很深,竈口卻不是很大,跟今天常用的煤氣燃氣竈的爐頭差不多大小。爐台旁邊還有個盛放煤泥的洞,方便人們取用。

“火圪廊”,其實就是“火闶阆”一詞在山西平定方言中的音變。這個“圪廊”本來是指裝柴火,或者煤泥的爐膛,人們在做飯的時候,接觸最多的是火爐的台面,便用“火圪廊”代指整個火爐台。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5

火爐台

如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下村志》有這樣的記載:“火闶阆,煤火肚兒。”

楊争光小說《驢隊來到奉先畤》中這樣寫道:“他抱起瓦罐,把他折在了竈闶阆裡。”

闶阆,本義是指門高大,門有中空如洞的特征,後來便把凡孔穴深大者,都叫作闶阆。

如清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阬,阆也。阆者,門高大之貌也。引申之,凡孔穴深大皆曰阆。阬,《釋诂》雲:‘虛也。’地之孔穴處與門同,故曰阆也。”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6

火爐台

火竈的爐膛,就是“孔穴深大者”,這便是山西平定人為什麼把火爐台稱之為“火圪廊(火闶阆)”的原因。

“闶阆”一詞還有哪些異寫

也許你還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物體中空”這種物象,在山西方言中有的叫“圪廊”,有的叫“圪牢”,有的叫“殼旯”,對同一類事物的稱呼,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變音呢?

俗話說得好,五裡不同調,十裡不同音,任何方言都存在地域差異。而且方言在表達上有着豐富多彩、準确細緻、生動傳神、入木三分的特征。方言的豐富,不僅僅有其詞彙的豐富、所表達感情的豐富,也有表達生動形象的豐富。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7

農家廚房

這種豐富性,在方言表達上則表現為發生了許多音變。這種現象,古已有之。

“闶阆”一詞,除了上文說的“阬阆” “亢阆” “伉阆”等異寫之外,在古代文獻中還有十來種不同的寫法。

在《淮南子▪道應訓》中有這樣一段話:“若我南遊乎岡㝗之野,北息乎沉墨之鄉,西窮窅冥之黨,東開鴻蒙之光。”其中的“岡㝗”一詞,《古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空虛的樣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像我向南遊過的無邊無際的空曠之地,在北方休息在寂靜幽暗的地方,向西跑遍幽深邊遠的地方,往東一直來到日出之處。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8

古代建築

《莊子•應帝王》載:“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圹埌之野。”這裡的“圹埌”,讀作kuàng làng(音同“況浪”),唐朝陸德明釋文引崔譔雲:“圹埌猶曠蕩也。”是指原野空蕩遼闊的樣子。這句話的大緻意思是說,我生活在什麼也不存在的地方,居處于曠達無垠的環境。

唐張志和《玄真子•鹫鹫》:“濛洞茫唐,青冥蒼茫,廓兮而㝩㝗。”㝩㝗,讀作kāng láng(音同“康郎”),表事物空廓、空大義,西漢揚雄《方言》卷十三:“㝩,空也。” “㝗”亦表空義,《說文》:“㝗,㝩也。”南朝字書《玉篇》:“㝗,空虛也。”所以,東漢許慎在《說文》中這樣說:“㝩,㝩㝗也。”

西漢司馬相如《長門賦》有“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參差以槺梁”一句,這裡的“槺梁”,也寫作“㝩梁”,清朝王念孫《讀書雜志》載:“槺梁者,中空之貌。”形容屋空。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19

火爐台

在古代漢語中,從“康”之字多有“虛、空”義,如“漮”為水虛,是說水的中心有空處;“糠”是米空,谷米從谷皮稻殼中脫落;“嵻”形容山空,今湖南新甯有嵻崀山;“㱂”為餓腹之虛,就是肚子裡空空如也。

此外還有十多個跟“闶阆”讀音相近、詞義相同的詞語,如㝗圹、曠蕩、闶蕩、莽㝗、漭浪等,還有幾個詞電腦上打不出來。

另外,湖北荊州關沮秦漢墓出土的簡牍有内容為“令禾勿阆”,原簡文注釋說:“阆同稂,谷物之穗生而不成。”意思是說谷物子粒不飽滿就叫作“稂”。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20

火爐台

“阆”有空義,“稂”從“良”得聲,“阆” “稂”音同,可以通假,皆表空義,所以說谷物之穗生而不成就是空的,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秕谷、秕子,或癟籽。

這種音義相關、由同一語源孳生的詞或詞素,叫同源詞。

所謂“同源詞”,是指意義上相類相關、語音上相同相近,且具有同一語源的詞,比如“柔弱” “明滅” “剛強” “晶瑩” “彷徨” “徘徊”等等。

那麼,什麼是“同一語源”呢?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21

“兼”字的演變

舉個例子吧,比如“兼”的古文字構形是一隻手持兩株禾,表示同時做幾件事情或占有幾樣東西之義,這個意思今天還存在,比如“兼顧” “兼職”。

“缣”是雙絲織成的絲織品,漢以後,多用作賞贈酬謝之物。

“鹣”是比翼鳥,“比翼”是說并翅飛翔,翅膀挨著翅膀飛翔,常用來比喻恩愛夫妻。

“鳒”是比目魚,這種魚的兩隻眼睛都在頭的一側,需要兩隻魚并肩而行。

“兼” “缣” “鹣” “缣”這四個字,讀音一樣,意義上都含有“雙”,命名的依據也相同,屬同一語源,即同源字。

“闶阆” “阬阆” “圹埌” “㝩㝗”也是一組同源詞,由于這些詞的前後兩字的聲母都是-k、-l,所以有些語言學家就給起了個名字,叫“k-l-”式雙音同源詞。

旺火的傳說山西(山西方言把火爐台叫火圪廊)22

火爐台

在語義方面,㝩㝗,表屋之空,引申泛指事物之空大;圹埌,本義指墳墓,《說文》:“圹,塹穴也。”清代段玉裁注:“謂塹地為穴也,墓穴也。”西漢揚雄《方言》:“冢,秦晉之間謂之墳……或謂之埌。” “闶阆”表高大義,亦泛指物體中空的部分。

由此可歸納出,該組同源詞的核心義為“中空”。

這個“中空”義,一直保留在晉方言中,千百年來一直沒變。(張文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