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一個音樂人

論一個音樂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59:57

《我是唱作人2》在衆望中強勢回歸了,撇開節目歡(尬)樂(聊)氣氛,單從音樂和表演觀賞性來看,這檔号稱國内标杆性原創音樂的節目,還是帶來了一些驚喜。彈幕裡不少人同時也在懷念一季,那個擁有梁博、常石磊等高品質唱作人們“神仙打架”的日子。

其中,郝雲在一季彩排中,演唱《不期》落淚的場景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1

郝雲演唱原創曲目《不期》落淚而中斷排練

在歌曲評論區,看到這樣的評論: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2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3

難道音樂人們不知道什麼樣的音樂在舞台更受歡迎嗎?既然這麼“不讨好”,有些人卻抛棄遊戲規則,寫這樣的音樂,值得嗎?

在大部分聽衆眼裡,融入創作者真情和思想,并能打動自己的音樂,就是好音樂。但是反觀當今樂壇,很多音樂同質化已成不争事實。知乎上有個話題“你有多久沒聽新歌了?”更是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關于音樂同質化,成批量生産的原因

1.各類神曲“下沉營銷”紅利,引發部分音樂人走捷徑

這年頭很多主流歌手都玩起了“帶貨”,在各樣綜藝節目或晚會上演繹網絡爆曲,借着歌曲熱度漲漲人氣、提升粉絲好感度,同時也為這些神曲的熱度再添一把火。

随着《學貓叫》、《綠色》等作品的爆紅,許多音樂公司嗅到了商機,開始批量生産同類産品,并利用平台的視頻流量為其宣傳造勢。

在無形中,神曲不再囿于網絡,而是悄然登上了台面,如今已産生網絡歌曲比主流唱片還火的場面。

很多粉絲一聽感遭到從未有過的考驗,“這也能火?也太土了吧,唱的什麼啊”“不對啊,好多歌手都唱了啊,應該沒那麼俗吧,現在聽感覺也沒那麼難聽了”。

“下沉營銷”的神曲順利換裝,伴随着巨大的名氣與收益紅利,成功将一大批音樂人“馴服”。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音樂人不再顧及個人創作需求,而是以市場為創作點,一首首千篇一律的作品被高速量産,投放市場。

2.音樂制作門檻降低,音樂生态圈融合過程中創作者産生文化審美的割裂

去年,網易雲音樂曬出了一份成績單:慶祝網易雲音樂人突破10萬 。入駐音樂平台的門檻,在互聯網時代的推動下,被極大地降低了。一首詞曲幾非常鐘趕完,用midi簡單編曲,後期粗略地混下音,提交申請,就能成為官方認證的音樂人。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4

這是個極易展現自我的時代,更大包容性和自由性的市場洪流,全民皆可創作,寫歌變成很多人觸手可及的事。這并不是壞事,但也加重了我們對音樂的篩選難度,部分人由于缺乏專業性、審美能力有限、加上浮躁功利的心,歌曲質量往往一言難盡。再加上對于名氣的盲目追求,這類創作者更容易走上套路化的道路,從而進一步加劇作品同質化的問題。

3.以前市場選擇粉絲,現在粉絲決定市場

互聯網大浪潮湧現,全民進入聽歌時代,音樂享受的門檻被特有的降低。這一批海量湧入的新興聽衆審美能力尚未确立,卻不得不接受流量時代下娛樂媒體的狂轟濫炸。

最終的結果就是,新觀衆的口味受到同質化作品的影響,也逐漸變得單一。而他們單一的選擇能力也反過來影響了市場對音樂作品的選擇,最終形成了無解的惡性循環。

4.創作者們創作思維固化,詞曲隻循套路

疫情爆發時,舉國上下都同舟共濟,樂壇也沒閑着,一大批應援歌曲産生。在QQ音樂搜索“加油,武漢”,就有上百首同名歌曲出現。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5

創作者以歌發聲本無可厚非,但細聽作品,隻有極少數歌曲是耐聽且打動人的。多數還是一樣的套路,同質化嚴重。

很多音樂風格被标簽化,變成創作“黃金”模闆:

情歌:分手回憶難入眠

民謠:姑娘遠方一支煙

說唱:金錢跑車我最6

獨立音樂人:¥……&*%#@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6

音樂人如何避免作品同質化?

1. 要有“匠人精神”,和自己死磕的狠勁

對于不會的,就狠命學,先儲備能量,創作是第二步考慮的事。和聲理論不熟的,多學習;樂器不精的,多練習;寫詞沒靈感的,多看書,有什麼好丢人的?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7

台灣資曆深厚編曲大師鐘興民,曾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說過他編曲的一段佳話。

周傑倫請他為《夜的第七章》編曲,為了表現歌曲懸疑的氛圍,他遲遲沒有動工,而是花了七個月去研究電影配樂的技巧,聽《哈利波特》全集原聲帶。最後如何?

這首歌無論詞、曲、編曲都堪稱出色,至今成為華語流行樂壇難以逾越的出色。

許嵩在新歌《雨幕》發布時自述,在發布前,自己先聽了500遍,力求每個細節都盡可能做到出色。新歌一出,就空降各大排行榜榜首,詞中的“江湖“”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8

對于一名創作者,自身實力要追得上創作的“野心”。空想着感動世界,卻因為水平有限,連自己都感動不了,這是一名音樂人的悲哀。

2. 創作不是閉門造車,走進生活、取材生活、描寫生活

毛不易出道後發行了兩張專輯,繼續用他細膩柔軟的筆觸,寫着平凡人的生活。實習期的日子、住過的出租房、路邊的小攤、母親的離世,他一一寫進了歌裡,“歌很溫暖,詞寫到心裡去了”是所有歌迷的聽歌感受。所以《消愁》、《借》等的成功不是偶然,這樣包含愛與感動的溫情作品,注定更能打動人心。

beyond黃家駒曾說:“我們的歌曲,并不是用來娛樂,是用來欣賞的。”在成名前,他四處碰壁,經曆多重坎坷,才寫出了“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這樣有血有肉,感動萬人的出色。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9

寫作文要講求真實,這是小學生就懂得的道理,對于一名創作者而言,這應該也是基本要求。用心體察生活,其實會發現,原來生活,才是較佳的靈感來源。

願樂壇未來盛世,能如你我所願

如今太多良莠不齊的網絡神曲大行其道,留給出色創作人的資源和空間也越來越少,音樂人們能做的,就是用一首首付諸真心的作品回饋聽衆,在充滿虛浮和躁動的世界撕開一道口子,将溫暖傳遞出去。

回答最初的問題,音樂人抛棄遊戲規則,寫能夠感動自己的音樂,有意義嗎?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10

我想,應該是有意義的。

《歌手》的舞台上,吳青峰談及新作《燕窩》:“對我來說,創作的時候是一種無知的狀态,就像燕子築巢的時候并不知道(燕窩)最後會變成商品。我在做這個的過程中是無悔的,不應該有任何的目的性。”

在這樣一個時代裡,不論為了生存,我們要向資本如何的卑躬屈膝,但在寂靜無人的深夜,總歸是要回到我們的内心,直面我們的痛苦與悲傷,快樂與欣喜,将這一切最純粹的感情經過千錘百煉,寫成一首能讓自己都潸然淚下或是喜笑顔開的歌曲。

論一個音樂人(摘自音樂人網)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