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诋毀”是人之常情,隻有我們正視他人的“诋毀”就不會過分懷疑自己,甚至會練就我們強大的内心,讓我們擁有更好的未來。對一個人最好的報複不是謾罵和反抗,隻有四個字。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看似應該是無盡的嘉獎,但是實際上他也遭受了人生最大的诋毀與侮辱,面對大家的懷疑,莫言不僅沒有出言诋毀,更沒有因此悲傷,隻說了四個字:不聞不問。這是對一個人最好的報複,莫言的話真讓人解氣。
想要不被别人的情緒影響,首先要了解别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般喜歡诋毀别人的人具有非常強的嫉妒心,心胸狹隘,讓他們内心充滿了不自信和自卑。
并且企圖用侮辱别人、诋毀别人來擡高自己。面對這樣的行為和方式,想要不被他們影響,就要對他們的話充耳不聞,不聞不問會讓他們感覺不到注意,沒有回饋的诋毀會降低他們的熱情,并且會陷入自我懷疑,這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報複。
這一類的人通常在心理上缺乏非常嚴重的自信,并且心理防禦特别強。
在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名詞叫作“補償心理”,這是一種心理适應機制,也是一種心理的防禦機制,當他因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焦慮的時候,為了緩解這樣的焦慮并建立自尊心,便會通過诋毀他們來得到這方面的反饋。
因為诋毀者是需要支持他的觀衆的,沒有反饋,他們就會敗下陣來。
對于他們來說,诋毀本身就是一種“他們所無法到達的仰望感”,他們的思維隻能局限在一定的範圍内,自私并且淺薄,所以對他們“不聞不問”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報複。
因為這一類人是社會最低等的存在,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更高級生物的認知,無法打破思維和社會階級的底層,他們就是最悲哀的存在。
那麼從多方面來講,這種“補償心理”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以生理為側重點,他們在适應社會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偏差,無法正視整個社會,那麼為了在這種偏差中為了得到補償,便隻能從别人身上來得到回饋。
這其實是一種“自卑感”,那麼為了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他們便要發展自己的“長處”,而這種“長處”就是我們所認知的“報複”,在這樣的心理機制影響下,他們便擁有更大的“生理缺陷”,而這種“自卑感”感就會越強烈,那麼就越想要尋找“補償”,從而變得更加惡毒,更加無法看到别人的努力和光芒。
所以面對這樣的人和诋毀,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冷漠”“不聞不問”“充耳不聞”。
強者不是天生的,都是通過後天修煉才能得到更加完善的自己,所以提高自己的容忍度,戰勝自己的軟弱,不要無端懷疑自己,不要用别人的認知來強迫自己,幹涉自己的想法,便能夠以一種坦然自若的态度去面對别人的猜忌和懷疑。
保持“心理平衡”是每一個強者所應該有的心态,莫言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大的成就,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他有接受诋毀的勇氣。
“不聞不問”看似是一種非常輕松的方式,但是卻是非常難做到的,并且也是非常具有殺傷力的。
诋毀者接收不到反饋,他就會逐漸思索自己的言論是否說到了對方的心理,而對方的不在意會更加引起诋毀者内心的不平衡。
或者說久而久之,我們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就足以來證明他們所诋毀的無用,他們會内心慚愧,在你的影響下變得心服口服。
所以與其“謾罵”“指責”,“以德報怨”“不聞不問”才是對解氣的方式。
這是一種人生智慧,更是一種很多人所無法達到的人生高度,這種讓内心清淨的解決方式,不僅會讓我們不被這些煩心事多打擾,更會有益于我們的健康。
所以開闊自己的心胸,不要過分在乎别人的看法,以最簡單的方式給予對方最強大的暴擊,才是最佳的處事方式。
隻有認清這一點,我們才能讓我們的内心更加平衡,因為人世間是平衡的,有人喜歡你,必定有人想要诋毀你。
每一個都以暴力的方式對報複,傷害的不是對方,而是我們自己,所以正視“诋毀”,接受“诋毀”,甚至從“诋毀”中學習,才是我們讓诋毀者低頭的正确方式!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第一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