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無論用什麼辦法,隻要沒到淩晨,他們就始終無法入睡——并且他們通常得比一般人晚起,否則總會覺得沒有休息好。
這些夜貓子或許患有一種常見的失眠症,即睡眠相位後移綜合症(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DSPD)。
今年7月7日,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Scientific American《科學美國人》的一篇文章表明:這種症狀不僅具有一定程度的遺傳性,而且他們還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或許可以解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這種睡眠作息。
睡眠相位後移綜合症的主要特征
根據國際睡眠障礙分類(ICSD),睡眠相位後移綜合症的主要特征是:
1 . 睡眠開始和醒來的時間,比理想情況不可控制的晚。
2 . 每天入睡時間基本相同。
3 . 一旦入睡,并不會輕易醒來。
4 . 在早晨理想時間起床是非常困難的。
5 . 沒有能力把睡眠相位提前,如無法強迫自己在正常的時間睡覺和起床。
如果頭天晚上沒睡足,一個有正常日夜節律系統的人通常會在第二天很快的入睡。早睡通常會自動提前他們的日夜節律時鐘。
但相比之下,就算DSPS患者缺乏睡眠,他們仍然不能在正常的睡覺時間之前入睡。
努力按照正常作息生活的DSPS患者會很難入睡,也很難醒來。因為他們的生物鐘不是在那個相位上。
影響睡眠的Cry1的基因存在突變
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重點調查了一位46歲的女性,她從出生就一直面臨着睡眠問題。
“通常她會在淩晨2點或3點入睡,有時甚至到早上5點或6點才入睡,”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Alina Patke說。
研究人員讓這名女性在一間沒有鐘表也沒有窗戶的房間裡生活了14天。
結果發現,她産生可誘導睡眠的褪黑激素的時間,比以往參加類似研究的人晚了5至7個小時,并且她的睡眠呈奇怪的碎片狀态,有時僅僅隻是小睡。
研究團隊對她的DNA進行了分析,發現一種名為Cry1的基因中存在突變,在她那些具有睡眠問題的家人體内也存在這種突變。
Cry1基因編碼的一種蛋白,會抑制兩種主要的生物鐘蛋白——CLOCK和BMAL,這兩種生物鐘蛋白會在白天激活大量基因(包括一些與不眠有關的基因)的功能。
這一突變導緻了Cry1蛋白的部分結構缺失,從而使其能更有效地抑制CLOCK和BMAL。
研究團隊篩選了一個遺傳數據庫看基因,發現另有39個人體内存在這種突變。并且他們當中絕大多數的就寝和起床時間都非常晚。
睡眠相位後移綜合症不會對所有患者造成困擾
睡眠相位後移綜合症并不會對所有患者造成困擾。
Patke說,如果患者的職業是酒保或音樂家(通常需要工作到深夜),那麼他/她也許永遠不會去問診或尋求治療。
不過,對于大多數其他人而言,尤其是對朝九晚五作息的大學生及上班族而言,這種病症或許等同于折磨。
所以說,在缺乏睡眠的情況下,依然無法在正常的睡覺時間入睡,有可能是因為Cry1的基因中存在突變,導緻了睡眠相位後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