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時代

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時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5 04:11:20

【出處】《資治通鑒·周紀四》

【原文】趙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請易以十五城。趙王欲勿與,畏秦強;欲與之,恐見欺。以問蔺相如,對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許,曲在我矣。我與之璧而秦不與我城,則曲在秦。均之二策,甯許以負秦。臣願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請完璧而歸之!”趙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無意償趙城。相如乃以詐绐秦王,複取璧,遣從者懷之,間行歸趙,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為賢而弗誅,禮而歸之。

【解讀】完璧歸趙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為了突出主角蔺相如機智、勇敢的形象,秦昭王被塑造了一個徹底的陪襯人物。但是在寫給宋神宗以及此後帝王看的《資治通鑒》中,關于這個故事的每一句記載都值得反複品讀。

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時代(資治通鑒關于完璧歸趙的記載)1

趙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請易以十五城。

秦昭王想要用十五城去換和氏璧——這本身又是一個荒唐的決策。之前我寫過一篇頭條号——《資治通鑒》告訴你:任何荒誕的決策都沒有這麼簡單(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看曆史文章)。作為秦國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直接打下統一基石的秦昭王,會用秦國将士用鮮血換來的十五座城池去換一塊和氏璧,用腳指頭想想都不太可能。筆者以為,秦昭王此舉真正的目的應有要有兩個:

一是趙武靈王去世後,秦國忙于攻打魏國、韓國、齊國,與趙國沒有直接的軍事鬥争,他摸不清趙國的底細,借此用以城換璧的方法,摸一下趙國君主和将帥的底。

二是秦國可能真正計劃要對趙國動武了。但是沒有出兵由頭,于是編了這麼個由頭。

趙王欲勿與,畏秦強;欲與之,恐見欺。

趙惠文王很實在,肉體也很誠實,一下子就漏出了膽怯之心:

一是不想給,卻又害怕秦國的強大不得不給。

二是想用和氏璧換十五座城池(也還劃算),但又害怕被欺騙。

秦昭王的摸底策略馬上見效了,趙國君王優柔寡斷、手足無措、患得患失,應對無法的樣子躍然紙上

以問蔺相如,對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許,曲在我矣。我與之璧而秦不與我城,則曲在秦。均之二策,甯許以負秦。臣願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請完璧而歸之!”趙王遣之。

僅看蔺相如對趙惠文王的回答,感覺邏輯有點混亂。

一是物物交換,講究的你情我願。我想不想和你換,那是我的事情,哪有什麼理直理虧的說法。

二是甯可秦國負我,不可我負秦國。弱國無外交,僅此一下,再次讓秦昭王确認了趙國的實力

蔺相如此次的出發點,無非就是在和氏璧不得不換的前提下,盡可能保證趙王得到秦國的十五座城池。

相如至秦,秦王無意償趙城。

秦昭王看到趙國使臣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前來換城之時,他對趙國的摸底行動和效果已經達到,自然也就“無意償趙城”。

相如乃以詐绐秦王,複取璧,遣從者懷之,間行歸趙,而以身待命于秦。

蔺相如能從秦昭王處騙得和氏璧,秦王也不生氣。

蔺相如随從如此輕松地能回到趙國,秦國也不追殺。

此兩點更說明了秦昭王的目的根本就不在和氏璧。

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時代(資治通鑒關于完璧歸趙的記載)2

秦王以為賢而弗誅,禮而歸之。

秦昭王的目的達成了,對于蔺相如“禮而歸之”,實際上是秦昭王表演了一下外交禮儀,順便麻痹一下趙國、趙惠文王和蔺相如。

果不其然,在完璧歸趙的第二年,秦國開始攻打趙國,兩國20餘年的和平被打破了。


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時代(資治通鑒關于完璧歸趙的記載)3

後來,秦國還用過這一招去摸過齊國的底。

齊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65年),齊襄王法章病逝。秦王得知新繼位的齊王年幼,其母以太後身份主政,覺得自己消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于是派使者去一探虛實。

《戰國策·齊策六》:“秦王嘗使使者遺君王後(齊襄王後)玉連環,曰:‘齊多智,而解此環不?’君王後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後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

後以“齊後破環”為稱頌後妃智解疑難的典故。

秦王看見齊後如此智慧過人,氣魄雄偉,便不敢對齊國輕舉妄動。

所以,完璧歸趙其實是一次失敗的外交活動,一次失敗的政治鬥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