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1:19:12

昨天送兒子到幼兒園門口,遇見了一幕。

一個小女孩對媽媽說:“媽媽,我的水杯忘拿了”。媽媽看了眼孩子,忍不住責怪了起來:“不是給你準備好了,放在餐桌上嗎?怎麼又忘記了?”

女兒聳拉着腦袋不說話,媽媽又說到:“都不知道說你什麼好,才多大記性就這麼差,你先去上課,我等會給你送來。”

我們的孩子都在小區内的幼兒園,而我們也在同一棟樓上,于是我們結伴回家。路上,她不僅埋怨了起來:“你說現在的孩子,才多大點,記性就這麼不好,我幫她裝好水後,對她說水杯裝好了,等會自己帶上,結果還是忘了,真的太讓人頭疼了!”

其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的情形:

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将一件玩具放在了别的地方,但是下次玩的時候就忘記了,于是到處找。

孩子看完的書,下次找的時候就不記得放在了哪裡,怎麼都找不到。

讓孩子幫忙放一樣東西,結果找的時候卻不見了,問孩子孩子也不知道。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1

很明顯,孩子的這些習慣是不好的習慣,總是丢三落四,或者忘記東西放在哪裡,可是孩子這樣的行為真的是記性差嗎?

當然不是!那麼今天晴風來為大家分享孩子為什麼會丢三落四,造成孩子丢三落四的原因是什麼?作為父母的我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改掉丢三落四的壞習慣?

01孩子丢三落四,不是記性不好,而是自理能力弱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丢三落四,總以為孩子是記性不好,記不住自己将東西放哪裡了,所以才會總忘記,但其實,孩子是因為自理能力弱,才出現這樣的情況。

記得去年的時候,兒子每次玩完的玩具,總是不知道放在那裡,一會找汽車,一會找積木的圖形,幾乎每天都會上演找玩具的情形。

心理學家曾對孩子丢三落四的習慣做過研究,最終發現:孩子丢三落四的習慣,并非是記憶力差,而是他們的自理能力沒有培養起來,所以才會出現丢三落四的習慣。

所以,孩子丢三落四是因為他的習慣不好。而現在的孩子,丢三落四的問題非常嚴重。

據某調查結果顯示:3~9歲的孩子中近60%的孩子都出現過上學忘帶作業本的情況。

也就是說,孩子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自理的好習慣,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後就會出現丢三落四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自理能力呢?

自理能力指:人們在生活上能自已處理日常生活瑣事的能力,比如說做飯吃飯,衛生,購物,學習等等。

對于孩子來說,自理能力就是在一定的年齡内,能夠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自理能力是孩子從依賴走向獨立的前提和基礎,是孩子學會照顧自己衣食住行的必備能力,這會幫助孩子逐漸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成為真正獨立的人。

隻有孩子擁有了自理能力,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擁有獨立的人。所以,對孩子來說自理能力很重要,而對我們父母來說,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加重要。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2

02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是什麼?

現在很多的孩子自理能力都差,曾經有一名學霸被清華退學,退學的原因就是因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那麼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呢?

  • || 受父母不良習慣的影響

心理學中有一個“壞習慣效應”,是指一個人的習慣很容易影響到同生活人的習慣。也就是說,一家人中的生活習慣會相互影響,特别是壞習慣,而孩子也是最終容易被壞習慣影響的人群。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生活習慣來源于父母,當孩子看到父母總是亂扔亂放,孩子就會受影響,也會亂扔亂放,當孩子一旦習慣了亂扔亂放,那麼孩子必然學不會做事的條理,從而容易出現丢三落四的問題。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3

  • || 父母過度包辦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90%的父母會幫孩子收拾房間,8%的父母會督促孩子自己收拾,2%的父母會不聞不問。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太多的父母選擇包辦,從而讓孩子失去了自我鍛煉的機會,也就失去了自理的能力。

孩子在小的時候,大部分時候,父母都會說:“寶寶,你玩就好了,媽媽來。”于是從小孩子習慣了媽媽來幫自己整理。

每次一旦孩子有需求,需要幹活的時候,就會想到父母,孩子會想:“有媽媽幫我整理。整理的事情不用我來,我還小。”慢慢孩子的内心就會出現偏差,總以為任何事父母都會幫自己做好。

當孩子逐漸長大後,就無法脫離父母的包辦,因為從小父母的包辦讓孩子不懂得自理,更是因為孩子習慣了父母的包辦。

若在此時,父母想讓孩子自己來做,孩子就會因為不會而容易出現丢三落四的問題。

這其實是因為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的表現,導緻孩子真的要自己做的時候,會出現依賴心理,總覺得即使自己做不好也有父母在,所以會出現丢三落四的問題。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4

  • || 沒有責任心

其實很多孩子出現丢三落四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沒有責任心。

因為從小的生活習慣讓孩子習慣了不用操心,孩子知道有父母幫自己想,幫自己做,自己不用管。

之前《少年說》中一名高中的男生對媽媽喊話說:“媽媽,你離開的這一個月,爸爸沒有為我做過一頓飯,每天都帶我在外面吃”。媽媽聽完後雖然差異,但同時也發現了問題所在,于是對兒子說:“這一個月爸爸沒為你做飯,那你為什麼不想着為爸爸做飯呢?”

其實孩子自理能力弱也是這樣的原因,孩子習慣了接受,習慣了父母的給予,習慣了不用自己操心。

所以孩子的大腦,理所應當的将自己歸類為家中的享受着,當要面臨自理的時候,孩子大腦抗拒的想法,第一時間向身體發出指令,此時孩子會用丢三落四來告訴父母,自己做不好。但其實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因為父母過度的包辦,導緻孩子沒有責任心,從而出現丢三落四的問題。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5

  • || 沒有養成好得習慣

很多孩子出現丢三落四的問題,是因為在3歲前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比如父母從不要求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孩子很少整理甚至是從沒有整理過,當在孩子3歲的時候,父母要求孩子自己整理的時候,孩子就會不願意。

記得之前在兒子兩歲的時候,每次兒子玩完玩具,都是我幫他整理起來,後來在孩子即将三歲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更适應,我學着慢慢讓孩子自己去整理自己的物品,方便放學的時候可以整理好自己的書包。

可是每次讓孩子整理,孩子不是裝作聽不見,就是故意不管。很多時候,催孩子的時間,自己早都做完了,于是慢慢也不愛催孩子做。

可是等孩子上幼兒園以後,自己的書包不會整理,快放學的時候,不會将書和玩具裝整齊,而是一股腦全部塞進書包。

若父母因為覺得讓孩子做起來太慢,從而幫孩子做後,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更加不會被培養起來。一旦孩子從小沒有養成好的整理習慣,孩子就會習慣于父母整理,或者自己胡亂整理。我們都明白隻有整齊的時候才好找東西,若是亂七八糟,孩子必然不知道是不是落了東西,就很容易出現丢三落四的問題。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6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改掉丢三落四的壞習慣?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2歲是孩子學習自理的關鍵時期,若在此時孩子擁有了自理能力,那麼孩子到3、4歲時,就會萌生出自信和獨立的特點,很多事都想自己做。

也就是說,孩子的自理能力在為以後的獨立能力打基礎。所以對孩子來說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改掉丢三落四的壞習慣呢?

首先,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

孩子丢三落四的問題,很多都是來源于家庭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先做到以身作則:

  • 01父母不丢三落四

如今,雖然我們已經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了,但是很多父母卻在以身作則總是自控力太差,導緻孩子受父母不良的影響。

所以我們要先學會改善自己丢三落四的問題,學會有條理的整理,無論是整理家裡還是自己的物品,都要學會有條理的整理,隻有我們不丢三落四了,不亂扔亂放,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整理的好處,讓孩子慢慢習慣于待在一個整齊的家中。

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将家中的水杯、書、常用物品,每次用完及時歸位,隻有這樣,慢慢才會影響孩子,讓孩子改掉丢三落四的問題。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7

  • 02父母要養成好的收納習慣

當我們學會不丢三落四了,就要開始進一步加強,養成好的收納習慣。

我們可以購買一些整理物品的收納盒等,可以将小而不好歸整的物品放置在收納盒中,并且要将家中儲物的地方進行分類。

可以用:常用、偶爾用、不常用來分類。

常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位置,偶爾用的放在次位置,不常用的放在不好拿取的地方。當我們對家做好了分類,就要開始對物品做分類,比如剪刀、充電器、等放在常用的地方,工具雨傘等放在偶爾用的地方。刀片、鏟子等放在不常用的地方。

做好了歸類,整理起來就比較容易,當我們一次大的整理完畢後,以後每次隻需要維護就好。若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有條理的家中,孩子必然也會受父母的影響。

隻有我們明白:作為父母的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優化自己,始終将自己看做孩子的榜樣,并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當我們養成好的習慣後,孩子也會受我們的影響,才會為孩子的自理能力奠定基礎。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8

其次,父母要懂得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當我們能夠為孩子做好榜樣後,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了,此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 01父母要學會放手

很多孩子丢三落四,自理能力差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父母不懂得放手,所以孩子從小習慣于父母的包辦,此時我們就要學會放手,鍛煉孩子,從而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前段時間,為了培養兒子的自理能力,于是要求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書包。

可是孩子每次要上學走了,卻總是沒整理好,對我說:“媽媽,我的書包沒整理好,你甭我整理一下。”聽完兒子的話,我對孩子說:“整理書包是你自己的事,你需要自己完成。”孩子聽完很不願意的對我說:“可是我快要遲到了!”看着孩子不願意的表情,繼續對孩子說:“媽媽之前就對你說了,你需要自己整理好書包,趕快整理吧!媽媽等你。”

孩子很不願意的整理好了書包。第二天的時候,孩子依然耍賴,我依然拒絕,之後過了幾天,孩子開始不再喊我來整理,而是很自覺的自己整理好。

其實,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父母不舍得放手,隻有我們勇于放手才會培養出自理能力搶的孩子。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9

  • 02面對孩子的耍賴,堅決拒絕

我們一開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時,總會因為孩子的求饒或者特殊情況而功虧一篑。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學會堅決拒絕(除非是很嚴重的大事)。

記得前段時間帶孩子去看電影《哪吒》,在去之前,我對孩子說,等會了自己将玩具收拾起來,我們去看電影,到時媽媽告訴你,孩子點頭回應着。

後來距離要走還剩20分鐘了,我對孩子說:“現在将玩具收拾起來吧!然後把外套穿上,我們要出發了。”孩子“嗯”答應着,可是卻不動。快要走的時候孩子起來将衣服穿好後對我說:“媽媽,我們走吧!”看到身後亂七八糟的玩具,對孩子說:“玩具還沒收拾好!”兒子卻開始向門口走,并對我說:“回來還要玩,我們趕快走吧!不然電影要開了。”

看着兒子的反應,堅決的對兒子說:“你要玩的放在一邊,不玩的收拾起來,我等你收拾,收拾完再走!”兒子看我堅決的模樣,走過來,将自己的玩具收拾好。

很多時候,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挑釁行為,若是我們選擇縱容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将不會被培養起來,所以,面對孩子的撒潑打滾,我們要堅決拒絕,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無孔可入,才能培養起來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10

  • 03父母要讓孩子完成自己的事

當我們學會了放手,面對孩子的撒潑打滾選擇堅決拒絕,孩子就會開始學着自理。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開始做自己的事。

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先做這些事:

1.5-3歲時:

讓孩子自己整理玩具;

吃完飯,将自己的碗短刀廚房;

讓孩子整理自己的衣服;

讓孩子歸類自己的洗漱用品;

讓孩子學會自己刷牙,自己洗臉,洗腳

3~5歲時:

讓孩子整理自己的床;

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書;

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書包;

洗自己的襪子和内褲;

讓孩子學會自己洗頭發;

6歲後:

讓孩子打掃自己的房間;

洗一些小而薄的衣服;

讓孩子學會自己洗澡等......

一開始可以讓孩子先做這些,慢慢長大點,可以給孩子增加他可以做的項目。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危險的,孩子夠不到的,或者力氣不夠的就需要我們父母協助完成。

隻有我們懂得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孩子才能慢慢生出責任感。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11

最後,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當孩子開始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時,就意味着孩子開始學着變自理,此時我們就要幫助孩子,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 01利用“21天定律”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定律叫:21天定律,是指一個人若要建立一個新的習慣或者理念,并讓習慣或者理念鞏固,就需要21天重複的練習。

也就是說我們若想讓孩子學會自理,就需要讓孩子進行21天重複的練習。

心理學将這21天定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7天,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的提醒。

第二個階段是7-21天,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依然需要有意識的控制。

第三個階段是21-90天,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此時不需要刻意控制,就能夠做的很好。

所以我們可以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第1-7天,不斷提醒孩子,讓孩子刻意的進行自理練習,在第1-21天的時候,孩子已經有了自理的意識,此時我們就需要監督孩子,鞏固孩子自理的行為。當這21天結束後,孩子不僅學會了自理,并開始很習慣的自己完成自己的事了。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12

  • 02不斷強化孩子自理的好習慣

當21天結束後,孩子其實還會偶爾出現松懈的情況,此時我們父母就要不斷的強化孩子自理的好習慣。

比如孩子身體不舒服,我們可以代孩子完成,但若是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孩子就需要自己完成,我們不可以代替完成。

不能覺得孩子的習慣已經有了,一次兩次沒關系。有句話說:“下坡容易,上坡難。”破壞孩子建立起來的好習慣很容易,隻需要父母一次兩次的代勞就好了,可若是一旦破壞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好習慣,那麼再次去建立的時候,就要比第一次難上百倍、千倍。

所以,即使習慣建立起來了,我們也不能随意破壞,而是要不斷的強化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就是在過程中,依然堅決的不代勞,讓孩子自己完成。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13

  • 03學會用“積極效應”讓孩子愛上自理

在個性心理學中,人們把由于自信而引發的積極心理現象,稱之為積極效應,也稱為亨利效應。

也就是說一個人因為做一件事而感受到了自信,從而更願意去做。

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若是孩子通過自理感受到了自信那麼孩子就會愛上自理。所以,當孩子在自理的時候,若是孩子做的不好,我們不能肆意批評孩子,而是要慢慢引導孩子,讓孩子做的更好。若孩子做的好的時候,我們就要及時誇獎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理帶來的好處,從而愛上自理。

隻有父母不斷的鼓勵和贊美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信,從而産生意願的内動力,此時孩子就會愛上自理,最終變為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

孩子經常丢三落四是怎麼回事(孩子丢三落四是這4種原因)14

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的養育方式非常重要,是培養孩子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習慣,還是一味的包辦,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都在于日常生活的點滴中。

智慧的父母懂得放手從而培養孩子,讓孩子擁有一生受益的好習慣,願每一對父母都能明白獨立的重要性,在小時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從而讓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大家好,我是晴風,80後寶媽,育兒達人,多平台簽約作者,喜歡讀書、碼字,每日與您分享育兒路上的感想,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贊、關注或轉發!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