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話或第一個段落應該迅速地抓住讀者,最好的辦法是讓讀者通過閱讀文字,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想象自己品嘗着食譜中的美食,聞着被陽光曬幹的沙灘的氣味,聽着密林深處一片寂靜中突然出現的鳥鳴聲,感受着赤腳踩在沙灘上沙粒摩挲腳趾的酥麻。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些呢?那就是要嘗試多感官描寫。
所謂多感官描寫,就是指在描寫某個事物時,盡可能多地使用描寫多個感官的形容詞,來喚起讀者的感情。
描寫的感官角度主要有視覺描寫、聽覺描寫,嗅覺描寫、觸覺描寫、味覺描寫等。
比如,我們描寫春天,從各個不同的感官角度來描寫,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從視覺的角度寫花的嬌豔:“紅得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
從嗅覺的角度寫春的氣息:“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裡醞釀。”
從聽覺的角度寫風的柔和:“鳥兒在風中飛舞着,呼朋引伴地賣弄着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
從味覺的角度寫風的清新:“一陣風吹過,讓人心裡癢癢的,張開嘴巴,品味着風帶來的甜味兒。”
從觸覺的角度寫風的輕柔:“風吹在臉上,就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着我們的臉龐。”
感覺一下,是不是有着不一樣的感受。
在描寫某個事物時,要盡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感官進行描寫,這樣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描寫景物,可以使描寫更加豐富細膩,有立體感,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比如,我們描寫一個女人站在沙灘上看大海,就可以這樣寫:
她站在荒涼的沙灘上,柔軟的白沙在腳趾間摩挲着,耳邊隻聽見陣陣濤聲和海鷗呼朋引伴的鳴叫聲。夏日的驕陽炙烤着她的皮膚,海水的鹹味讓她想起往日,想起别的沙灘。她望着大海,沉浸在回憶裡。
這個描寫使用了大量與感官相關的詞彙,讓讀者身臨其境,代入到所描寫的人物和場景中,很容易與人物産生同理心,産生情感共鳴。
讀者想象着自己身處海灘上,遠遠地看着那個女人在那裡沉思着,回憶着她在沙灘上的點點滴滴,并且想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會如何去發展。
再比如,我們描寫鄉村的田野,可以這樣寫:
在鄉村的田野裡,映入眼簾的不是黃色,就是綠色,黃色是廣闊的麥田。春天,它們綠油油的,有點像可愛的小草,又像披上了嫩綠的服裝;夏天,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可愛極了。那綠色就在蔬菜上了。你看:卷心菜、蘿蔔、土豆、油菜花、玉米……它們都在你的眼前。田野中間還有個稻草人在吓唬偷吃糧食的鳥。紅色、紫色就在田野邊上的花朵中。瞧,有幾隻小蜜蜂正興高采烈地在花蕊中嗡嗡地采蜂蜜。
這樣描寫多彩的鄉村田野,會讓人仿佛置身于其中,看着季節的變化,欣賞着田野的美景,聽着蜜蜂的嗡嗡聲,嘴裡也會産生蜂蜜的甜甜味道。
多感官描寫不僅适用于虛構類作品,對于非虛構類作品也同樣适用。
比如,你想告訴讀者按照食譜做出來的菜品非常美味可口,他們就會讀着你的介紹,去想象菜品的顔色和味道,并不自覺地在口中産生某種感覺。
你告訴讀者做某種運動能讓人身體強健,身材苗條,他們就會想象自己做完運動後的感覺,并把容光煥發的強健體魄,苗條健美的身姿與自己聯系起來,仿佛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标。
在寫作時,要盡可能從多個角度進行描寫,多使用一些反映不同感官的詞彙。詞彙要恰當、準确,能真實地反映所描述事物的具體特征,不能為了使用感官而濫用感覺。
同時,千萬别着急着一氣呵成,每寫一段,就停下來檢查一下,看看所用的詞語能不能更豐富一些,能不能通過增加或修改内容來喚起讀者的感受。
如果你經常這樣去做,你就發現自己的寫作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你的作品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閱讀興趣,讀者也希望能夠讀到你的更多作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