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綜合素質文學常識1000題含答案

綜合素質文學常識1000題含答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08:17:34

綜合素質文學常識1000題含答案(2023一輪複習文學類文本)1

【考情簡述】

本考點側重從欣賞的角度來品味語言的藝術表現力,命題者一般會選擇表達上富有特色的語句(或段落),往往一題三考,即含義、作用、賞析。這類題目又分兩種,一是側重語言特點的局部賞析,一是側重語言風格的整體賞析。

【概念簡述】

語言特色鑒賞與表達技巧鑒賞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比如鑒賞散文運用的修辭手法既可以說是技巧鑒賞,也可以說是語言特色鑒賞。但鑒賞語言特色更多的在于理解散文遣詞造句的特點,體會行文的風格,品味語言的韻味;這一點和鑒賞技巧側重分析手法的如何運用及運用效果有着明顯的區别。

【試問方式】

(1)(2021新高考II)文本一中畫線部分用了多個“跑”字,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好處。(《放猖》《莫須有先生教國語》廢名)

(2)(2020天津)請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線條之美》梁衡)

(3)(2018浙江)作者的興奮情緒在文中畫橫線部分表現為怎樣的語言特點?(《汴京的星河》葉文玲)

(4)(2017全國I)本文的語言充滿生活氣息,請結合全文對此加以賞析。(《我們的裁縫店》李娟)

【解題思路】

1.審清語言特色的題幹

題幹中往往有“分析”“賞析”等作答動詞和“語言特色”“表達效果”等表答題方向的名詞。

2.鑒賞語言特色的角度

(1)用詞之美。

角度特點或作用

動詞、形容詞

①準确;②精練;③生動、形象、傳神

疊字、疊詞

①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使語言具有繪畫美;②韻律铿锵悅耳,使語言富有音樂美;③疊字可以組成整齊的句式,使語言具有建築美;④疊字能使意思強化,起到強調作用;⑤疊字能使上下文聯系緊密,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詞語反複

突出某種思想,強調某種情感,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成語或古語化用

文言詞語富有文采,典雅優美

(2)句式之美。

角度特點或作用

長句短句結合

行文錯落有緻,生動活潑,富于變化

整句散句結合

句式參差,錯落有緻,節奏頓挫,音韻和諧

(3)風格之美。

豪放、直白、華麗、精練、凝練、柔婉、含蓄、細膩、典雅、凝重、清新、明麗、樸素、活潑、幽默、诙諧等

(4)手法之美。

角度特點或作用

修辭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對偶句、反問句等。修辭方式是指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方法,使語言表達得準确、鮮明而生動有力,情感真摯、強烈而又引人入勝

描寫之美

如白描,細描,動靜結合(以動襯靜),視、嗅、聽結合(有色有聲),對比襯托,鋪陳渲染,等等,使描寫細緻生動,形象鮮明

注意:語言特色(風格)除以上角度外,還可以從“時代特色”“地域特色”“語體特色”等角度分析。

3.鑒賞語言特色解題步驟

第一步:概括語言特點。

語言特色範圍較廣泛,要針對題目類型和文本特色确定鑒賞點,找出屬于鑒賞對象獨有的特色或技巧。其角度大緻有:

(1)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分析,如人稱的使用、描寫方式、抒情方式。

(2)從表現手法(狹義)的角度分析,如象征、襯托、對比等。

(3)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分析,如比喻、比拟、誇張、排比等。

(4)從遣詞造句的角度分析,如詞語的準确、鮮明、生動、形象,句式的整散等。

(5)從語言風格入手,如平實、華麗、清新、典雅、幽默、辛辣、簡潔明快、含蓄深沉、寓莊于諧、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地方色彩鮮明等等。

從以上角度,用一兩個詞語概括。概括時既要考慮到一般文本語言的特征,又要充分考慮所給語言片段的特征。

第二步:列舉事例分析。

結合文本具體表現,緊扣内容(關鍵詞、關鍵句)析作用(對主旨的體現、對情感的表達)。

第三步:按照規範做答。

題目所涉及的語言特色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題時應先答最主要、最突出的,然後再答次要的。答案要分點表述,形成合理的順序。另外,指明效果用詞要準确,要注意運用術語。

典型例題

【題目】

(2022·重慶市巴蜀中學一模)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繁盛

李娟

我常常想,一百多年前,最早決定定居此處的那個農人,一定再無路可走了。他一路向北,在茫茫沙漠中沒日沒夜地跋涉。後來走上一處高地,突然看到前方視野盡頭陷落大地的綠色河谷,頓時倒下,撫地大哭。

他随身帶着種子,那是漫長的流浪中唯一不曾放棄的事物。他以羊腸灌水,制成簡陋的水平儀勘測地勢,開渠墾荒。在第一個春天的灌溉期,他日夜守在渠邊。每當水流不暢,就用鐵鍁把堵在渠口的魚群鏟開。

那時,魚還不知河流已經被打開缺口,更不知何為農田。它們肥大笨拙,無憂無慮,争先恐後湧入水渠,然後紛紛擱淺在秧苗初生的土地上。秧苗單薄,天地寂靜。陽光下,枯萎的魚屍銀光閃閃,像是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

冬天,河面冰封。人們鑿開冰窟,将長長的紅繩垂放水中。雖然無餌無鈎,仍很快有魚咬着繩子被拖出水面。它們憤怒卻迷惑。世界改變了。

春天,魚群逆流産卵。魚苗蓬勃,河流拐彎處的淺水裡,如堆滿了珠寶,璀璨耀眼。若在此處取水,一桶水裡有半桶都是細碎小魚。人們大量捕撈小魚,晾幹,喂養牲畜。牲畜吃得渾身魚腥氣。冬天,牲畜被宰殺炖熟後,肉湯都是腥的。世界改變了。

魚越來越少,人越來越多。耕地不斷擴張,沿着唯一的河流兩岸上下蔓延。才開始它們如吸吮乳汁般吸吮河流,到後來如吸吮鮮血般吸吮河流。再後來,河流被截斷,強行引往荒野深處。在那裡,新開墾的土地一望無垠。無論在種子播下之後,還是農作物豐收之時,那片土地看上去總是空曠而荒涼。而失去水源的下遊湖泊迅速萎縮,短短幾年便由淡水湖變成鹹水湖。從此,再也沒有魚了。世界改變了。

又過去了很多很多年,我們一家才來到這裡。我們面對的又是一片逾萬畝的新墾土地。仿佛什麼都不曾發生。路也是新的,水渠也是新的,仿佛一切剛剛開始。隻有那條河舊了,老了,遠在數公裡之外。河床開闊,水流窄淺。而魚又回來了。它們彼此間一條遠離一條,深深隐蔽在水底陰影處。

和這塊土地上的其他種植戶一樣,我們也在自己承包的地上種滿了向日葵。這塊土地也許并不适合種植這種作物,它過于貧瘠。而向日葵油性大,太損耗地力。但是,與其他寥寥幾種能存活此處的作物相比,向日葵的收益最大。

記得第一年,我們全家上陣。我們連夜處理種子。我媽和我叔叔兩人用鐵鍁不停翻動種子,使之均勻沾上紅色的農藥汁液。我在旁邊幫忙打着手電筒。手電筒的光芒靜止不動,籠罩着黑暗中上下翻飛的紅色顆粒,它們隔天就要被深埋大地。這種子的紅色軍團,在地底莊嚴列隊,橫平豎直。而熬過漫漫長冬的荒野鼠類,在地底深處遇到這些紅色種子,它們繞其左右,饑餓而畏懼。後來這饑餓與畏懼滲入紅色之中。此時此刻,我媽和我叔叔的緊張與憂慮也滲入紅色之中。同時滲入的還有我的悲哀,我的疲憊。我一動不動舉着手電筒。手電筒的光芒在無邊黑暗中撐開一道小小縫隙。荒野中遠遠近近的流浪之物都向這道光芒靠攏。我手持手電筒一動也不敢動,仿佛眼下這團光芒,是世間最最脆弱的容器。

第一年,我跟着去到地頭,剛播完種子就離開了。那一年非常不順。主要是缺水。平時種植戶之間都客客氣氣,還能做到互助互利。可一到灌溉時節,一個個争水争得快要操起鐵鍁拼命。輪到我家用水時常常已經到了半夜。我媽整夜不敢睡覺,不時出門查看,提防水被下遊截走。盡管如此,我家承包的兩百畝地還是給旱死了幾十畝。接下來又病蟲害不斷。那片葵花地無一幸免。田間地頭堆滿花花綠綠的農藥瓶。

冬天我才回家。我問我媽賠了多少錢。她說:“幸虧咱家窮,種得少也賠得少。最後打下來的那點葵花好歹留夠了種子,明年我接着種!我就不信,哪能年年都這麼倒黴?”

整個冬天,小小的村莊潔白而寂靜。我獨自出門向北,朝河谷走去。大雪鋪滿河面,鴉群迎面飛起。我看到一百年前那個人冒雪而來。我渴望如母親一般安慰他,又渴望如女兒一樣撲上去哭泣。

(有删改)

1.下列對文章相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魚之所以越來越少乃至最後消失,既是因為人們不加節制的捕撈,也是因為人們引流灌溉,使魚失去了生存的環境。

B.承包土地的第一年,作者全家一起處理種子,作者描述其為“紅色軍團”,凸顯了作者對收獲的期待和擔憂。

C.平時互助互利的種植戶因引水灌溉發生争鬥,既表現了生存環境的惡劣,又批判了人們的自私冷漠。

D.倒數第2段中,媽媽的話透露出她的慶幸和無奈,也表現了她的堅強,她仍然對土地抱有希望,期待收獲。

2.下列對文章相關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開篇作者想象一百多年前先人發現這片河谷并在此定居、墾荒、開渠的情形,寫出了先人的堅忍與辛勞。

B.文中多次出現“世界改變了”一句,通過反複手法強調了世界的改變,也表現了作者對這種改變出現的無奈。

C.文章結尾處的景物描寫“大雪鋪滿河面,鴉群迎面飛起”,渲染了村莊寂靜的氛圍,引發出作者的想象和思考。

D.本文語言簡潔而優美,選取原生态的素材,用樸素的筆觸描寫了人們辛苦耕耘的場景,旨在表達對父輩的贊揚。

3.文章第9段在語言表達上富有特色,請簡要賞析。

4.結合全文,請簡要分析标題“繁盛”的意蘊。

【答案】

1.C【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内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本題重在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項,“又批判了人們的自私冷漠”錯,平時“互助互利”說明并不冷漠,引水灌溉引發争鬥主要反映的是生存環境的惡劣。

2.D【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内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本題重在對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D項,“旨在表達對父輩的贊揚”錯,本文主要表達的是對生存環境惡化的擔憂和對人類生存的憂慮。

3.①運用比喻、拟人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如“這種子的紅色軍團,在地底莊嚴列隊,橫平豎直”。②運用細節描寫,細膩傳神,如對“手電筒的光芒”的描寫。③想象豐富,使人如臨其境,如對“熬過漫漫長冬的荒野鼠類”的描寫。④語言有張力,有韻味,如“籠罩着黑暗中上下翻飛的紅色顆粒”“這饑餓與畏懼滲人紅色之中”“仿佛眼下這團光芒,是世間最最脆弱的容器”。

【解析】本題考查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文章的語言表達特色,一般可從表現手法、語言風格等角度賞析。本題要求分析文章第9段在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可從修辭手法、描寫手法、語言句式等角度分析。“這種子的紅色軍團,在地底莊嚴列隊,橫平豎直”,運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種子帶着全家人的希望被播種時的情形。“手電筒的光芒靜止不動,籠罩着黑暗中上下翻飛的紅色顆粒”“手電筒的光芒在無邊黑暗中撐開一道小小縫隙”屬于細節描寫,細膩傳神。“這種子的紅色軍團……而熬過漫漫長冬的荒野鼠類,在地底深處遇到這些紅色種子,它們繞其左右,饑餓而畏懼”,是對地底情況的想象。“這饑餓與畏懼滲入紅色之中”“我媽和我叔叔的緊張與憂慮也滲入紅色之中。同時滲入的還有我的悲哀,我的疲憊”等将抽象的感情具體化,語言富有張力和韻味。

4.①“繁盛”在文中既指人類來此定居前河流中魚類的繁盛,也指定居此地的人的繁盛。②人們為了莊稼的繁盛、生活的繁盛去開墾土地并苦心勞作,犧牲了原本良好的生态環境,隻換來幹旱、病蟲害等導緻的歉收。③這一标題蘊含着作者對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擔憂和對人類生存的憂慮。

【解析】本題考查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的能力,本題要求分析标題“繁盛”的意蘊,這類題目的解題思路是:思考标題自身義(表層含義)和在文中的含義 (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等)。 2、思考題目是否點明寫作對象的特點或寫作内容。 3、思考題目是否表達作者主觀的感情和态度。 4、思考題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5、思考題目是否是文章的線索和結構思路。回答本題就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思考。由第3段中的“陽光下,枯萎的魚屍銀光閃閃,像是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和第6段中的“魚越來越少,人越來越多”可知,“繁盛”既指人類來此定居前河流中魚類的繁盛,也指定居此地的人的繁盛。文章主要講的是人們為了生存而開墾土地并苦心播種、灌溉,因此,“繁盛”是人們對莊稼的期望,對生活的期望。文章最後寫到病蟲害、早災等緻使莊稼收成不好,再結合最後一段“我看到一百年前那個人冒雪而來,我渴望如母親一般安慰他,又渴望如女兒一樣撲上去哭泣”可知,人類“繁盛”的願望沒有實現,又折損了環境的“繁盛”,表達了作者對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擔憂和對人類生存的憂慮。

【對點練習】

【題目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一個偏見

錢锺書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随時随地必須得客觀公平、正經嚴肅,那就像造屋隻有客廳,沒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裡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頭前的姿态。人生在世,言動專求合理,大可不必。當然,所謂正道公理壓根兒也是偏見。依照生理學常識,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點偏側,并且時髦得很,偏傾于左。古人稱偏僻之道為“左道”,頗有科學根據。隻有人生邊上的随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世界太廣漠了,我們圓睜兩眼,平視正視,視野還是偏狹得可憐,狗注視着肉骨頭時,何嘗顧到旁邊還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謂偏見,隻好比打靶的瞄準,用一隻眼來看。但是,也有人以為這倒是瞄中事物紅心的看法。譬如說,柏拉圖為人類下定義雲:“人者,無羽毛之兩足動物也。”可謂客觀極了!但是偏有人拿着一隻拔了毛的雞向柏拉圖去質問。偏激二字,本來相連;我們别有所激,見解當然會另有所偏。假使我們說:“人類是不拘日夜,不問寒暑,發出聲音的動物。”那又何妨?

禽啭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夜則蟲醒而鳥睡,風雨并不天天有,無來人犬不吠,不下蛋雞不報。唯有人用語言,用動作,用機械,随時随地做出聲音。語言當然不就是聲音,但是在不中聽,不願聽,或者隔着牆壁和距離聽不真的語言裡,文字都喪失了主角和輪廓,變成一團忽漲忽縮的喧鬧,跟雞鳴犬吠同樣缺乏意義。這就是所謂“人籁”!斷送了睡眠,震斷了思想,培養了神經衰弱。

這個世界畢竟是人類主宰管領的。人的聲音勝過一切。唐子西的《醉眠》詩的名句“山靜如太古”,大概指着人類尚未出現的上古時代,否則山上住和尚,山下來遊客,半山開飯店茶館,決不容許那座山清靜。人籁是寂靜的緻命傷,天籁是能和寂靜溶為一片的。風聲濤聲之于寂靜,正如風之于空氣,濤之于海水,是二是一。每日東方乍白,我們夢已回而困未醒,會聽到無數禽聲,向早晨打招呼。那時夜未全消,寂靜還逗留着,來庇蔭未找清的睡夢。數不清的麻雀的鳴噪,瑣碎得像要啄破了這個寂靜;鳥鵲的聲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鹳鳥的聲音滞澀而有刺像把鋸子,都一聲兩聲地向寂靜來試鋒口。但是寂靜似乎太厚實了,又似乎太流動了,太富于彈性了,給禽鳥啼破的浮面,立刻就填滿。雄雞引吭悠揚的報曉,也并未在寂靜上劃下一道聲迹。慢慢地,我們忘了鳥啭是在破壞寂靜;似乎寂靜已将鳥語吸收消化,變成一種有聲音的寂靜。此時隻要有鄰家小兒的啼哭,樓上睡人的咳嗽,或牆外早行者的腳步聲,寂靜就像宿霧見了朝陽,破裂分散得幹淨。人籁已起,人事複始,你休想更有安頓。所以我們常把“鴉鳴雀噪”來比人聲喧嘩,還是對人類存三分回護的曲筆。常将一群婦女的說笑聲比于“莺啼燕語”,那簡直是對于禽類的侮辱了。

寂靜并非是聲響全無。聲響全無是死,不是靜;所以但丁說,在地獄裡,連太陽都是靜悄悄的。寂靜可以說是聽覺方面的透明狀态,正好像空明可以說是視覺方面的寂穆。寂穆能使人聽見平常所聽不到的聲息,使道德家聽見了良心的微語,使詩人們聽見了暮色移動的潛息或青草萌芽的幽響。你愈聽得見喧鬧,你愈聽不清聲音。唯其人類如此善鬧,所以人類相聚而寂不作聲,反欠自然。

人籁還有可怕的一點。車馬雖喧,跟你在一條水平線上,隻在你周圍鬧。惟有人會對準了你頭腦,在你頂上鬧——譬如說,你住樓下,有人住樓上。不講别的,隻是腳步聲一項,已夠教你感到像《紅樓夢》裡的趙姨娘,有人在踹你的頭。每到忍無可忍,你會發兩個宏願。一願住在樓下的自己變成《山海經》所謂“刑天之民”,頭腦生在胸膛下面,不緻首當其沖,受樓上皮鞋的踐踏。二願住在樓上的人變像基督教的“安琪兒”或天使,身體生到腰部而止,背生兩翼,不用腿腳走路。你存心真好,你不願意樓上人像孫膑那樣受刖足的痛苦,雖然他何嘗顧到你的頭腦,顧到你是羅登巴煦所謂“給喧鬧損傷了的靈魂”?

鬧與熱,靜與冷,都有連帶關系;所以在陰慘的地獄裡,太陽也給人以寂寥之感。人聲喧雜,冷屋會變成熱鍋,使人通身煩躁。叔本華《哲學小品》第二百七十八節中說,思想家應當耳聾,大有道理。因為耳朵不聾,必聞聲音,聲音熱鬧,頭腦就很難保持冷靜,思想不會公平,隻能把偏見來代替。那時候,你忘掉了你自己也是會鬧的動物,你也曾踹過樓下人的頭,也曾嚷嚷以緻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你更顧不得旁人在說你偏見太深,你又添了一種偏見,又在人生邊上注了一筆。

(有删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内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作者開篇提出對偏見持贊成的态度,并分别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論證,他認為有一些說得冠冕堂皇的“真理”并不比坦誠的“偏見”來得更令人信服。

B.第三段将人籁和天籁進行對比,直接明快、淋漓盡緻地表達了作者對人籁的惡以及對天籁的喜,并借此表達了作者渴望親近自然、遠離塵世的理想。

C.雖然萬籁有聲,但在作者看來,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和寂靜其實是完美統一的,它讓我們更加能體會到環境的寂靜,這與聽到人聲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D.第三段的“人籁”指世俗的觀點與言論,第五段“樓上的聲音”可理解為帶有強權政治的言論,它們幹擾人們的思想與判斷,是作者着力批判的對象。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文章的第一段末尾作者提出自己對“人”的定義,采用歸謬法,意在證明柏拉圖對人類定義的荒謬性,并在結構上起到了總結全段、照應标題“一個偏見”的作用。

B.文章第二段采用排比鋪陳的手法将天籁與人籁的特點羅列出來,語言褒貶分明,并在最後提出自己的觀點,指出“人籁”的危害,直言不諱地表達對人籁的厭惡之情。

C.作者學貫中西,文中引經據典,有但丁的《地獄曲》,有叔本華的《哲學小品》。作者熟悉、靈活、技巧性地處理典故,使之發揮出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的效果。

D.作品多以雜文筆法,體現“順手一擊”的機智與力量,如利用“人心偏左”的生理學常識就順帶諷刺人們常有的“左傾”思想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偏見”。

3.理解文中劃線句子的含義。

(1)你愈聽得見喧鬧,你愈聽不清聲音。

(2)思想家應當耳聾。

4.有人評價說:“錢锺書的語言是帶刺的玫瑰,是越咀嚼越有味道的橄榄。”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題目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滿窗明月

劉江濱

①人在旅途,夜晚走在陌生城市的街頭,最打疼我們眼睛的一定是一窗一窗的燈光。那溫暖、柔和的光亮,不禁勾起遊子思鄉思親的情愫,照得内心的孑然孤獨無處躲藏。

②窗是家的象征。遠古時期,人們築房造屋,在牆上或屋頂上鑿出一洞,以透光和空氣,還可讓燒飯的煙冒出。白天看袅袅炊煙,晚上看熒熒燈光,在田裡耕作的人就知道歸宿在何處。雖然對一處房屋或一個家來說,門的重要性遠遠大于窗,沒窗或許可以将就,沒門是萬萬不行的。但門更多的是物質屬性,而窗卻更多的是精神屬性,寄寓了人們諸多情感和審美的内在要素。

③小時候,家在農村,窗戶是木頭做的,由窗框、窗棂組成。窗棂也不講究,簡單的方格狀。夏天釘上淺綠色的窗紗,冬天則糊上粗糙廉價的麻紙。這種麻紙上面疙裡疙瘩,透光性差,白天屋裡也暗乎乎的。天麻麻亮的時候,經常被雞鳴或麻雀叽叽喳喳的叫聲吵醒,又不願意起來,就盯着窗戶看,那些紙上的疙瘩竟被看出了諸般人或動物的形狀,就像看天上的雲彩一樣,白雲蒼狗,天馬行空,有趣好玩。遇到凜冽的寒風在樹梢上狂嘯,薄薄的窗紙呼哒呼哒地響,反而覺得室内暖和,睡得更香。

④講究一點的人家将窗戶做成了藝術品。那一年我去山西喬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不禁為各種窗棂所吸引,造型各異,式樣繁多,不僅僅是方格形的,還有菱形、圓形、扇形、瓶形等等我叫不出來名的形狀,還雕刻着蝙蝠石榴、葫蘆仙桃等寓意美好吉祥的物事。普通人家喜歡在過年或結婚時貼窗花,即在窗戶上貼上各式各樣的剪紙,或飛禽走獸,或神話人物,或五谷豐登,或福祿喜壽,紅彤彤,喜洋洋,一個物質的窗戶成了透視人們心靈的窗口。山西有一首民歌《剪窗花》,這樣唱道:“銀剪剪嚓嚓嚓,巧手手呀剪窗花。莫看女兒不大大,你說剪啥就剪啥。啊兒喲,祖祖輩輩多少年,解開多少愁疙瘩。不管風雪有多大,窗棂棂上照樣開紅花。”物質生活固然重要,可藝術的生活同樣不可或缺,精神的撫慰讓一切都漾出了生命的機趣,與過年貼窗花一樣,一條紅頭繩就足以令喜兒歡歡喜喜過個年。

⑤窗戶是人們在室内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系的連接點,即使足不出戶,一年四季的細微變化,春草綠了,秋葉黃了,風雨雷電,雪花紛飛,都能在窗前依次展現。窗戶更像是一個畫框,塗抹描繪出各種色彩各種意象的圖畫。古人早就發現了這一點,如杜甫:“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白居易:“清風兩窗竹,白露一庭松。”張未:“夢覺隔窗殘月盡,五更春鳥滿山啼。”李清照:“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等等。現代詩人卞之琳也有名句:“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别人的夢。”清代戲曲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開窗莫妙于取景”,其實,窗外的景色是固定的,如何看景,更在于取景者的心情。譬如秋末的殘荷,破敗寥落之相何美之有?樂觀的人卻找到了聽雨之樂。“隔窗聽雨”成了古詩詞中最多見最豐饒的意象。而東西南北四面的窗,本是普普通通的方位,卻被詩人賦予了迥然有别的特殊況味,如南窗寄傲,北窗下卧,西窗剪燭,東窗嘛,哈,——東窗事發!窗戶也有諸多雅稱,如茜窗,綠窗,竹窗,紙窗,玉窗,金窗,幽窗,軒窗,等等,這些好聽的名字無不盈滿了詩人溫潤美好的意趣。

⑥窗外的風景不僅是風景、是美,有時還是信念、意志和生命。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就講述了這樣的故事。青年女畫家瓊珊患了肺炎,病得厲害,而且對活着已失去了信心。她躺在床上主着窗對面牆上的常春藤,秋風中葉子一片一片落下,她認為最後一片葉子落下的時候,她也要随之而去了。但奇迹發生了,經過幾天的風吹雨打,那最後一片葉子依然貼着牆挂在藤枝上,綠中泛黃,不曾凋落。瓊珊以為這是天意,信心大增,身體竟好了一半。後來得知,那片葉子是老畫家貝爾曼在聞知此事後在夜雨中畫在牆上的,他卻因此患了肺炎死去。這時的窗,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來的是人性善的底色和力量。

⑦我現在的居室,南窗北窗通透,不再是狹小的紙窗,而是寬大的落地玻璃窗。北窗外是一條河,河對岸是公園,花紅柳綠,碧波蕩漾,四季皆為風景。南窗外不僅可觀賞小區庭院的綠草如茵、枝葉扶疏,更喜歡明月破窗而入的清幽感覺,一如李白詩句“滿窗明月天風靜”所述的意境。明月裝飾了窗子,窗子也裝飾了人生的詩和夢。

(摘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12月12日)

1.下列對本文相關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文章以“滿窗明月”為标題,而内容主要是與窗戶有關的事物,是以明月寓美好,增強詩意美,從而引發讀者的想象。

B.文章第④段作者由窗戶的形狀,聯想到貼窗花的民俗活動以及山西民歌《剪窗花》等,親切自然,體現地方風俗色彩。

C.文章第⑤段中與窗戶有關的詩句,描寫角度、意趣各不相同,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也豐富了窗戶的審美内涵。

D.文章第⑥段中大篇幅轉述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中的故事,意在表現老畫家貝爾曼人性的善良。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從遊子在陌生城市的街頭看到一窗一窗的燈光寫起,繼而切入窗子的話題,畫面感強,容易喚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B.文章以“窗”為中心精心組織不同材料,由内而外描寫了與窗子有關的富有特色的各種事物或景象,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C.文章結尾“明月裝飾了窗子,窗子也裝飾了人生的詩和夢”化用卞之琳《斷章》中的詩句,既照應了題目,又使文章别有韻味。

D.文章緊扣“窗戶”展開話題,運用聯想和想像行文,内容豐富且涵蓋面廣,既飽含了濃厚的詩情畫意,又有強烈的辯證色彩。

3.文章第②段中說“但門更多的是物質屬性,而窗卻更多的是精神屬性”,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窗的“精神屬性”有哪些具體表現。

4.本文的語言頗具特色,請結合全文對此加以賞析。

【答案】

一、1.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渴望親近自然、遠離塵世的理想”錯誤,情感分析有誤。作者以“天籁”反襯“人籁”,重點是要突出對“人籁”的厭惡,并不代表作者就要“親近自然,遠離塵世”。這裡的“人籁”指世俗中影響人們思想與判斷的觀點與言論,作者主張不要受世俗觀點的影響,要敢于發出内心真實的聲音。

2.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的能力。A.對“人”的定義作用分析有誤。作者用這一定義目的并不在于證明柏拉圖關于人類定義的荒謬,而在表明很多問題可以不必強求一律,對人類的各種定義都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同時在結構上的作用主要是引出下文對世俗“人籁”的批判。

3.(1)人的思想如果被世俗嘈雜的“人籁”所幹擾,就不能傾聽良心的聲音,不能感受自然的甯靜與美好。

(2)真正的思想家,應該排除世俗和權威的幹擾,保持冷靜的頭腦,保持獨立思考。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第一句,重點理解“喧鬧”和“聲音”兩個關鍵詞。結合語境及文段中“使道德家聽見了良心的微語,使詩人們聽見了暮色移動的潛息或青草萌芽的幽響”的句子可知,“喧鬧”是說世俗嘈雜的“人籁”,“聲音”的含義是“良心的微語”,“暮色移動的潛息或青草萌芽的幽響”,即自然的甯靜與美好。

第二句,重點理解“耳聾”這一關鍵詞,結合“因為耳朵不聾,必聞聲音,聲音熱鬧,頭腦就很難保持冷靜,思想不會公平,隻能把偏見來代替”可知,“耳聾”的意思是保持冷靜的頭腦,保持獨立思考。

4.這句話是對錢锺書作品語言特色的贊美,錢锺書作品的語言特色具體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①辛辣諷刺。如世俗成見、強權言論,明明都是偏執一隅,唯己唯利,卻偏偏地要宣稱自己“客觀公正”和“正襟危坐”。真是狗“視着肉骨頭的時候,何嘗顧着旁邊還有狗呢”。這話是何等的辛辣!

②靈動優美。無論是“禽啭于春,蛩啼于秋”之類的整齊對仗,還是“鳥鵲的聲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鹳鳥的聲音滞澀而有刺像把鋸子”之類化無形為有形的巧妙比喻,無不彰顯了語言的美感。

③哲理思辯。如“所謂正道公理壓根兒就是一種偏見”,句子看似矛盾,實則體現了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錢锺書的作品中很多句子意味深長,需要反複品味咀嚼才能讀懂其中深意,讀懂後可以使人收獲智慧。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錢锺書的語言是帶刺的玫瑰,是越咀嚼越有味道的橄榄。”“帶刺”即語言的諷刺性,“玫瑰”即語言的美感,“越嚼越有味”即語言的思想内涵,由此可分析出三個方面的特點,恰當引用原文句子并适當分析即可。

如“帶刺”,結合“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随時随地必須得客觀公平、正經嚴肅,那就像造屋隻有客廳,沒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裡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頭前的姿态”“狗注視着肉骨頭時,何嘗顧到旁邊還有狗呢”等句子分析語言的諷刺力量。

如“玫瑰”,結合“禽啭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夜則蟲醒而鳥睡”“斷送了睡眠,震斷了思想,培養了神經衰弱”“風之于空氣,濤之于海水”“鳥鵲的聲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鹳鳥的聲音滞澀而有刺像把鋸子”“似乎太厚實了,又似乎太流動了,太富于彈性了”“使道德家聽見了良心的微語,使詩人們聽見了暮色移動的潛息或青草萌芽的幽響”等句子分析語言的形象生動性。

如“越嚼越有味”,結合“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所謂正道公理壓根兒也是偏見”“人籁是寂靜的緻命傷,天籁是能和寂靜溶為一片的”“聲響全無是死,不是靜”等句子分析語言的深刻和耐人尋味。

二、1.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D.“意在表現老畫家貝爾曼人性的善良”錯誤,是為了說明“窗外的風景不僅是風景、是美,有時還是信念、意志和生命”。

2.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D.“又有強烈的辯證色彩”錯誤,本文由窗引發聯想和想象,表現窗的魅力,有情有趣,引人思考,但是并沒有辯證色彩。

3.①童年時面對窗紙上的疙瘩産生的美好想象以及窗紙呼哒呼哒的響聲伴着入眠的溫馨;②窗子各式各樣的形狀、精美的雕刻以及寓意豐富的窗花表現出的人們對美的熱愛與追求;③古今文人墨客對于窗子所寄予的美好情感與意趣;④窗外風景體現出的信念、意志和生命意識,以及映照出來的人性之善。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信息的能力。題幹要求概括窗“精神屬性”的表現,根據“但門更多的是物質屬性,而窗卻更多的是精神屬性,寄寓了人們諸多情感和審美的内在要素”可知,答案在下文。

由“那些紙上的疙瘩竟被看出了諸般人或動物的形狀,就像看天上的雲彩一樣,白雲蒼狗,天馬行空,有趣好玩。遇到凜冽的寒風在樹梢上狂嘯,薄薄的窗紙呼哒呼哒地響,反而覺得室内暖和,睡得更香”可知,窗戶引發了“我”美好的想象,并伴着窗紙被風吹動的聲音入眠。

由“不僅僅是方格形的,還有菱形、圓形、扇形、瓶形等等我叫不出來名的形狀,還雕刻着蝙蝠石榴、葫蘆仙桃等寓意美好吉祥的物事。普通人家喜歡在過年或結婚時貼窗花,即在窗戶上貼上各式各樣的剪紙,或飛禽走獸,或神話人物,或五谷豐登,或福祿喜壽,紅彤彤,喜洋洋,一個物質的窗戶成了透視人們心靈的窗口”“物質生活固然重要,可藝術的生活同樣不可或缺,精神的撫慰讓一切都漾出了生命的機趣”可知,窗子各式各樣的形狀、精美的雕刻以及寓意豐富的窗花表現出的人們對美的熱愛與追求。

由“而東西南北四面的窗,本是普普通通的方位,卻被詩人賦予了迥然有别的特殊況味……這些好聽的名字無不盈滿了詩人溫潤美好的意趣”可知,古今文人墨客對于窗子所寄予的美好情感與意趣。

由“窗外的風景不僅是風景、是美,有時還是信念、意志和生命”“這時的窗,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來的是人性善的底色和力量”可知,窗外風景體現出的信念、意志和生命意識,以及映照出來的人性之善。

4.①詞語方面:多使用疊詞,如“麻麻亮、叽叽喳喳、薄薄、呼哒呼哒”等,富有口語化色彩,增強了形象性、親切感、和韻律美;②句式方面:多用短句、整句,且整散結合,簡潔明快,富有變化;③修辭方面:多用引用、排比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和詩意美。文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大量引用、化用古今詩詞名句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本語言特色的能力。大量運用疊詞:袅袅炊煙、熒熒燈光、暗乎乎、叽叽喳喳、歡歡喜喜等,使文章增強了韻律美,更加生動形象。

整散句結合:“小時候,家在農村,窗戶是木頭做的,由窗框、窗棂組成”“白雲蒼狗,天馬行空,有趣好玩”等句多為短句,簡潔明快;“或飛禽走獸,或神話人物,或五谷豐登,或福祿喜壽”“春草綠了,秋葉黃了”等句為整句,“風雨雷電,雪花紛飛,都能在窗前依次展現。窗戶更像是一個畫框,塗抹描繪出各種色彩各種意象的圖畫”“ 窗外的風景不僅是風景、是美,有時還是信念、意志和生命”是散句,整散結合,富有變化。

修辭手法多樣:“一個物質的窗戶成了透視人們心靈的窗口”“窗戶更像是一個畫框,塗抹描繪出各種色彩各種意象的圖畫”是比喻,“或飛禽走獸,或神話人物,或五谷豐登,或福祿喜壽”是排比,“如杜甫:‘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白居易:‘清風兩窗竹,白露一庭松。’張未:‘夢覺隔窗殘月盡,五更春鳥滿山啼。’”是引用,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和詩意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