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壯遊萬裡創新生

壯遊萬裡創新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2 19:13:00

點擊上方關注桃李國學苑

壯遊萬裡創新生(萬裡壯遊的典禮)1

典禮,原為制度與禮儀,後來引申指某種隆重的儀式,如軍事上的閱兵典禮、學校裡的開學和畢業典禮、紀念性建築的開工與落成典禮,等等。我借用這一名詞,徑稱李白的《渡荊門送别》一詩是他一生“壯遊的典禮”,想他會欣然同意吧?

台灣名詩人餘光中在《尋李白》中說過: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李白身世如謎,從千年前至今,企圖破譯還原真相者絡繹不絕,雖然争論紛纭,但現在一般認為其祖籍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先祖因故遷居中亞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内托克馬克城)。他于公元701年降生此處,五歲時随父親李客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在二十四歲之前,李白在蜀中讀書習劍,行遊訪學,二十五歲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雖然終其一生寫了許多懷鄉之作——《靜夜思》即其中之一,但他卻不知何故始終沒有回過故鄉。

壯遊萬裡創新生(萬裡壯遊的典禮)2

李白在《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一文開篇就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人生不滿百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次旅行,而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本來就是一位大旅行家,更何況他有志不伸,坎坷不遇,一輩子東漂西泊?

生逢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的盛唐,為開放進取的時代精神所感召,他年輕時就懷抱強烈的建功立業的願望,對未來充滿朝霞旭日般的美好憧憬。少壯時離開多山的蜀地,奔出層巒疊嶂的三峽,一望無垠的平野出現在他的眼簾。故鄉在身後,他鄉在眼前,人生的征程與壯遊于斯開始。于是,他筆舞墨歌,寫下《渡荊門送别》一詩,有如慶賀與紀念的隆重典禮: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水經》雲:“江水束楚荊門、虎牙之間。”荊門山,在湖北省宜都市西北、長江之南,虎牙山在江北,兩山隔水相峙。此地為古時楚國西南之門戶,也是楚蜀交界之處。全詩開篇即順勢破題,亦稱“開口咬題”,也就是從題目與題面寫起,“荊門”點明送别地點,“渡遠”交代舟行之“來龍”,“楚國遊”則預示遠遊之“去脈”。

一出荊門,蜀地的莽莽群山便隐居幕後,宣告集體失蹤,入眼的是浩闊的原野與浩蕩的江流。詩的颔聯正是寫舟行長江之上所見的晝景:一句詠“山”之有盡,一句歎“江”之無窮,而“平野”與“大荒”之闊大景象,表現的也正是青年李白之壯志豪情和他所處時代為後人所豔羨之“盛唐氣象”。

南朝時齊朝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有“大江流日夜”之句,但景仰他的李白之“江入大荒流”卻有青出于藍之美。杜甫後來的《旅夜書懷》有“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之壯語,心儀李白的杜甫不知是否從“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取過經?李杜的俊語豪句前後輝映,惹得後代許多詩評家想評點高下卻好不為難。

在颔聯描狀晝景之後,頸聯繼之抒寫夜景。一寫水中之“月”,一繪天上之“雲”。

李白對“月”情有獨鐘,他現存之詩約有千首,涉及月亮之詩有三百八十二首,幾近其作品總數的百分之四十,是癡迷的“月光族”或“追月族”,以至餘光中在《尋李白》中要說:“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常得你一生癡癡地仰望。”此詩第五句将倒映水中的月輪喻為從九霄空降的“天鏡”,這是他詩中諸如“金鏡”“圓光”“瑤台鏡”“白玉盤”等五百個左右對月的比喻中的一個。第六句則由下而上,由水中之月而及天邊之雲,雲氣因為光線的折射而變幻成城市與樓台。

壯遊萬裡創新生(萬裡壯遊的典禮)3

詩人在抒寫極目遠望中的景象之後,尾聯照應開篇收束上面六句,并由遠而近,進一步點明題目中的“送别”。

清代詩人兼詩論家沈德潛在《唐詩别裁》中曾說:“詩中無送别意,題中二字可删。”李白是詩壇的頂尖級國手,他怎麼會文不對題?或者說題目有“送别”二字而作品卻離題萬裡,留下重大的失誤或硬傷讓後生晚輩去“斧正”?

在李白的心中,故鄉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尤其是初出蜀地,單槍匹馬出來闖世界,對故鄉更是頻頻回首,充滿眷眷之情。“憐”為“愛”之意,他移情于物地拟人,将可愛的“故鄉水”想象為可親的“送行人”。“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水亦有情,人更可想!如此更不落俗套,而且“萬裡”與首句的“遠”遙相呼應,其中的“送”字可謂詩眼。這,不就既明白又含蓄地表現了“送别”的題旨嗎?

壯遊萬裡創新生(萬裡壯遊的典禮)4

如果以武林喻詩壇,李白是超一流的武林高手,乃宗師級人物,十八般武藝無一不精,古體詩與絕句更是他的獨門絕技。相比較而言,律詩似乎是他的弱項,他崇尚自由與創造,喜歡更為放浪恣肆的天馬行空的藝術,熱衷獨抒性靈而馳騁想象的舞台,不耐煩束縛頗多的律詩的規行矩步。他存詩近千首。但七律不足十首,五律也隻七十餘首。

然而,即使如此,他的七律也有《登金陵鳳凰台》《鹦鹉洲》等超凡脫俗之作,五律的名篇俊句則更多,如“狂風吹我心,西挂鹹陽樹”之《金鄉送韋八之西京》,“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之《送友人》,“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之《送友人入蜀》,“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之《與夏十二登嶽陽樓》,等等。

上述這首《渡荊門送别》,個性高邁,氣魄雄張,表現了孟子所雲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也表現了自曹丕、劉勰、鐘嵘以來所倡導的源于創作者主體精神氣質的文氣與才氣。它不僅是李白萬裡壯遊的典禮之作,也是他五律的代表之篇。此後,他就要遍遊神州的名山大川了,如另一位台灣名詩人洛夫《李白傳奇》所說:

去黃河左岸洗筆

右岸磨劍

讓筆鋒與劍氣

去刻一部輝煌的盛唐。

而我所收藏的唐詩宋詞演唱磁帶碟片之中,就有當代長于演唱古典詩詞的歌唱家姜嘉锵引吭高歌的這一首。每當樂聲乍起,歌韻初揚,我早就心醉神馳,仿佛已經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遠去盛唐,和李白在荊門的長江上把臂同舟并同遊了。

• 全文完 •

本文選自李元洛《詩國神遊——古典詩詞現代讀本》

中華書局2017年10月出版

壯遊萬裡創新生(萬裡壯遊的典禮)5

中國的古典詩詞有如海洋,詩國神遊,可取一瓢而飲。全書分襟抱篇、構思篇、技巧篇、語言篇、風格篇,共探讨了108個藝術問題,幾乎将古今中外詩歌理論悉數收入囊中。每文以一個藝術問題一首詩為中心,旁征廣引,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納盡可能豐富的信息量;縱向适當聯系“五四”以來包括當代新詩與舊體詩詞的創作,橫向适當聯系西方的文論與詩論,力求彙通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增強時代感與當代性;以文學小品的筆法撰寫詩歌賞析文字,力求學術的通俗化、文學化與個性化,增強可讀性。可作詩詞愛好者、教學者與創作者以及大、中學生的參考讀物。

壯遊萬裡創新生(萬裡壯遊的典禮)6

本文作者 李元洛

李元洛,湖南長沙人,1960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員、詩評家、作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在海峽兩岸出版《詩美學》《寫給缪斯的情書——台港與海外新詩欣賞》等詩學著作十餘種,《彩筆昔曾幹氣象——絕句之旅》《萬遍千回夢裡驚——唐詩之旅》《曾是驚鴻照影來——宋詞之旅》《風袖翩翩吹瘦馬——元曲之旅》《潇潇風雨滿天地——清詩之旅》等詩文化散文集十餘種。

主創團隊

主持人楊春俏

責編李喆

美編馮浩然

壯遊萬裡創新生(萬裡壯遊的典禮)7

在精神家園裡

詩意地栖居

桃李國學苑

TAOLIGUOXUEYUAN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