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個朋友問我,她寶寶這幾天吐奶厲害,偶爾帶有奶瓣或血絲,有時候甚至是噴出來的,作為新手媽媽既着急又心疼,問我是怎麼回事,有啥經驗沒?我給她詳細解釋了這個問題,解決了她的困惑。
吐奶是嘔吐的主要表現。嘔吐是嬰幼兒的常見現象,如果每天嘔吐1~2次一般是正常的,如嘔吐頻繁,或嘔吐物中帶有膽汁、血液或糞便時則應積極尋找病因,及時妥善處理。
從病因和發病機制來說
從常見原因和臨床特點來說
1.與内科有關的嘔吐
(1)溢乳:是嬰幼兒期常見的症狀,嬰幼兒胃容量較小,且呈水平位,食管括約肌較松弛,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而贲門括約肌發育較差,所以小兒吃奶後容易溢出。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症狀,不影響生長發育,随着年齡的增長于生後4~6個月内消失。
(2)喂養不當:哺喂的方式方法和哺喂護理等各個環節不當均可導緻嘔吐,如哺喂次數過于頻繁、哺乳量過多;配方奶配制多變、濃度不适宜,溫度太熱或太涼;乳頭孔過大、過小、乳頭下陷或小兒吃奶過急,吞咽較多空氣;哺喂後立即讓小兒平卧或過早的翻動小兒等均可引起嘔吐。喂養不當導緻的嘔吐約占嬰幼兒嘔吐的1/4,嘔吐與以上因素有明确的關系,糾正哺喂方法,改進喂養後嘔吐随即消失。
(3)贲門-食管松弛:本病可能與食管神經肌肉發育不全有關,有時與食管裂孔疝并存,或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和(或)食管潰瘍。嘔吐往往發生在哺喂後,嘔吐物為乳汁,也可帶有血液。患兒采取半卧及右側卧位後即停止嘔吐,生後1~2月可痊愈。
(4)幽門痙攣:患兒多在生後1周内發病,嘔吐呈間歇性,嘔吐物為乳汁,偶含乳塊,無膽汁。胃型及胃蠕動波較少見,觸不到痙攣的幽門。阿托品治療有效。
(5)咽下綜合征:患兒常生後即開始嘔吐,開奶後加重,嘔吐物為泡沫樣黏液或含有母血的咖啡樣液體,經1~2天,患兒将吞入液體吐淨後嘔吐即可終止。嘔吐嚴重的患兒經洗胃治療後可迅速痊愈。
(6)感染:嘔吐是嬰幼兒腸道感染的一個早期症狀,嘔吐物為胃内容物,也可有膽汁,患兒同時有腹瀉、腹脹、腸鳴音活躍、吃奶差、水電解質紊亂等症狀。
腸道外的呼吸道感染、臍炎、敗血症、泌尿系感染等也可引起嬰幼兒嘔吐,嘔吐輕重不等,嘔吐物不含膽汁,感染控制後嘔吐症狀随即消失。比如寶寶感冒、咳嗽時,經常會出現惡心、反胃的現象,可能會出現比平時嚴重一點的吐奶情況。
(7)顱内壓增高:常見原因有腦膜炎、顱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等所緻的顱内壓增高,患兒往往有難産或窒息病史。嘔吐為噴射性,嘔吐物多為乳汁或乳塊,有時有咖啡色血性物,極少有膽汁。患兒同時有神志異常、抽搐、尖叫、前囟門飽滿張力高、顱縫增寬或開裂、原始神經反射異常等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經脫水降顱壓等治療後嘔吐即消失。
2.與外科有關的嘔吐
(1)食管閉鎖及食管氣管瘘:大多數有羊水過多病史,出生後有唾液不斷從口中流出如螃蟹吐沫狀。第一次喂乳或喂水即發生反溢現象,并出現發绀、呼吸困難、窒息及吸入性肺炎表現,患兒一般情況逐步惡化。下鼻飼管時,胃管受阻折返而從口腔或鼻腔返出。
(2)幽門肥厚性狹窄:患兒以男性多見,有遺傳傾向。嘔吐往往發生在生後第2周左右。嘔吐為噴射性,嘔吐物為乳汁或乳塊,酸臭味,無膽汁,常伴營養不良和腹水。往往是邊喂邊吐,可能每吃兩三餐就吐一次,吐完之後寶寶因為饑餓又吵嚷着要吃,吃完後又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臨床上常可查及明顯的胃型和胃腸蠕動波,有的可于右季肋下腹直肌外緣觸到橄榄大小質較硬的腫塊,可以移動。這種情況需要做腹部彩超來診斷。
幽門肥厚性狹窄
(3)腸閉鎖和腸狹窄:患兒多為低出生體重兒,母親有羊水過多史。生後即有持續性嘔吐,喂奶後加重,嘔吐物根據病變位置不同可為乳塊或含有膽汁,甚至為糞便樣。伴有進行性腹脹,無正常胎便排出。
從處理上來說當孩子發生嘔吐時,應立即将其頭低下或偏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被吸入氣道内,發生窒息或繼發呼吸道感染。
側卧
如果隻是輕微的吐奶、溢奶,不需要采取什麼特别的治療,隻要耐心地幫寶寶拍背使其打嗝,或是調整喂奶方式就可以了。
拍背
如果寶寶出現噴射性吐奶情形,尤其是上述與外科有關的嘔吐,必須帶他去醫院檢查,在确認了病因之後再進行診治。通常寶寶的吐奶、溢奶現象在開始食用固體食物後就會逐漸改善。
她說寶寶剛滿月,吐奶後精神很好,不哭不鬧,還沒心沒肺的對她笑,綜合上述情況,可以改善喂養方式、先觀察;如果還是吐奶頻繁,再做腹部彩超明确有無幽門狹窄情況。
我是#腫瘤醫生橙橙媽#,如果喜歡,歡迎關注、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