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水浒傳主要的人都是誰

水浒傳主要的人都是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7 19:50:54

水浒傳主要的人都是誰?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張蘇君小說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源于現實是指素材來源,在生活中能找到人物的原型;高于現實則是指藝術性,經過加工潤色具備更強的可讀性,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水浒傳主要的人都是誰?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水浒傳主要的人都是誰(水浒傳中的人物原型都是誰)1

水浒傳主要的人都是誰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張蘇君

小說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源于現實是指素材來源,在生活中能找到人物的原型;高于現實則是指藝術性,經過加工潤色具備更強的可讀性。

探究小說人物的原型,就顯得極為有趣。正如《亮劍》的主人公李雲龍,主要原型為中将王近山将軍,性格特點、主要事迹高度重合。塑造出鮮活生動的解放軍指戰員形象,彰顯了我軍戰無不勝的軍魂——“亮劍”精神。

經典名著《水浒傳》亦不例外。主人公宋江是農民起義者,曆史上确有其人。然從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影響力等方面來看,宋江原型更多源自于一位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

一、故事情節

從主要故事情節來看,小說宋江與曆史的宋江不同,反而與張士誠相似。

《水浒傳》中的宋江,皇帝采取征讨和招降兩手政策,大體工作流程:先招降(不成)—後征讨(失敗)—再招降(成功)。

曆史上的宋江,是戰敗而降,再反被殺。

1119年他揭竿而起,規模不大,英勇善戰。1120年侯蒙建言招降,遂被委以招安重任,卻發病而死。宋徽宗下诏張叔夜接着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張知府周密策劃,設計包圍義軍,宋江隻得投降。事實證明,這隻是緩兵之計。不久宋江重舉義旗,被鎮壓殺害。

張士誠起義後,元朝也是采取“剿”“撫” 兩手策略。工作流程:高郵知府招降(不成)—派兵征讨(失敗)—再招降(不成)—再征讨(又敗)—又招降(成功)。元順帝官封其為太尉,賜禦酒、龍衣。

《水遊傳》中的宋江接受招安,被派去征讨方臘,曆史并無宋江征方臘之事。反倒是張士誠降元後,被元朝安排攻打紅巾軍,殺了劉福通。還客串後勤部長角色,承擔起供給糧草的重任,每年給元大都運送糧米十一萬擔。

二、義軍構成

《水浒傳》故事發生的範圍,主要集中在十三個山頭。

宋江之梁山,史進之少華山,李忠之桃花山,魯智深之二龍山,燕順之清風山,呂方、郭盛之對影山,歐鵬之黃門山,鄒淵之登雲山,孔明之白虎山,裴宣之飲馬川,樊瑞之芒砀山,鮑旭之枯樹山,王江(假冒宋江)之牛頭山。

《宋史》提及宋江的記載寥寥數行,在《侯蒙傳》、《張叔夜傳》中。大體可知宋江的作戰特點,是轉戰各地,沒有建立根據地,未提及梁山泊。

而張士誠起義前後,地方共有十多路大軍。如韓山童、劉福通在穎州,徐壽輝在蕲州,郭子興在濠州,方國珍在溫台等。尤其是朱元璋部,麾下徐達、常遇春,與少華山支隊,朱武(朱元璋 洪武)、陳達、楊春,名字都有雷同痕迹。

小說中祝家莊、曾頭市等地方豪強,組織鄉兵對抗梁山。無獨有偶,張士誠白駒場起義時,附近丁溪的大地主劉義仁,就曾與張士誠武裝對抗,而張士誠的弟弟張士義,就在此次戰役中,中箭身亡。

這個場面很熟悉吧?《水浒傳》中,晁天王便是在曾頭市中箭,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三、地貌特征

《水浒傳》中,宋江的根據地梁山泊,縱深極大,四面環水。

柴進曾向林沖介紹:方圓八百餘裡,中間是宛子城、蓼兒窪。戴宗在飲馬川,也向裴宣描繪梁山的大好形勢:八百裡梁山如此雄壯,中間宛子城、蓼兒窪,四下裡都是茫茫煙水。

梁山在今山東梁山縣内,由四主峰七支脈組成,實際面積僅3.5平方公裡,外加一個大水泊,遠遠沒有八百裡的縱深。這與小說的描述,相去太遠。

1353年,張士誠與弟弟士義、士德及李伯升等18人,白駒場起義,十八條扁擔鬧革命,攻打興化,在得勝湖畔的小陽山結寨。書中梁山泊幾乎就是此地的翻版。

得勝湖四周河港上千條,方圓超過八百裡。今雖大都淤淺,改成平田,但煙水浩渺,蘆葦茂密,依稀見昔年風貌。

《水浒傳》中最後一回,寫得再明白不過。“楚州南門外有個去處,地名喚做蓼兒窪,其山四面都是水港,中有高山一座。……四周港汊,前後湖蕩,俨然梁山水泊一般”。

楚州,即今日之淮安。興化就位于其南,相聚僅百餘裡。大體可推斷,書中的梁山泊,是以得勝胡為原型創造出來的。本就是原裝,自然比俨然還要俨然。

四、人物形象

《水浒傳》的宋江,為人仗義疏财,平生隻好結識江湖上好漢。梁山軍隊很講軍紀,大體能做到秋毫無犯,攻打青州便可見一斑。計點在城百姓被火燒之家,給散糧米救濟,所過州縣,分毫不擾。鄉村百姓,扶老挈幼,燒香羅拜迎接。

《明史·張士誠傳》記載,張士誠聚衆造反前,為人仗義,結交了許多鹽民、貧戶,他“頗輕财好施,得群輩心”。他在高郵稱王之後,攻打官府,每到一地,都出榜安民:不得傷害百姓。甚得民心。

小說中有打虎武松,張士誠部下亦有卞元亨。《古鹽卞氏譜》記載,東海常出猛虎,路絕往來,卞元亨說道:昔年周處射虎殺蛟,以除民害, 我要效仿他。于是一人獨往,手無寸鐵。看到老虎後,他從容走近,一腳踢死。

正如武松曾希望招安,又竭力反對招安,最後在六和塔隐居。卞元亨也曾希望報效朝廷,後見元朝腐敗不堪,遂竭力反對降元。屢谏張士誠不從,便歸隐海濱。

張士誠部将熊天瑞善作飛炮,《平吳錄》記載:熊天瑞在城中作飛炮以擊吳師。這不就是轟天雷淩振嗎?

部将潘元明箭法高超,《明太祖實錄》記載:元明将兵過吳江華嚴寺,夜漏下二刻,月中見浮屠上矢影,取弓矢一發,正中其颠,舉軍皆賀。這不就是小李廣花榮嗎?

五、作者原因

《水浒傳》的作者是施耐庵(約1296年—約1370年),江蘇興化人。

紅巾軍彭瑩玉1338年起兵,他見證了;韓山童1351年颍州起義,群雄四起,他也見證了。他親身經曆了元朝的政治腐敗,親眼目睹了民不聊生。

在各路農民起義軍中,施耐庵最熟悉的就是張士誠。一是住得近,比鄰而居。施家在興化白駒鎮,距離張士誠駐地很近。二是走得近,曾為上下級關系。1353年,張士誠在高郵稱王後,聘施耐庵為參軍。1355年張士誠渡江南征,施耐庵屢谏不從,歸隐白駒施家橋。

打虎英雄卞元亨,據說是施耐庵的表弟。可見,施耐庵與張士誠起義軍,具有極緊密的關系,所以他對起義的整個過程了如指掌。其創作《水浒傳》時,在民間廣泛傳播的“水浒”故事的基礎上,結合親見親聞,将張士誠的故事糅合到其中,完全在情理之中。

考究人物原型,并非要論證《水浒傳》就是寫張士誠起義,而是讓讀者知道,經典巨著的創作,離不開波瀾壯闊、風起雲湧的社會背景。這既凸顯了藝術作品的社會性,又為我們提供了更豐富、更客觀的閱讀維度。

參考資料:《水浒傳》、《〈水浒傳〉與張士誠起義》

武松與宋江,為何關系越來越差?

古代戰場上,真有“免戰牌”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