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岑參寫的最有名的邊塞詩

岑參寫的最有名的邊塞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17:05:42

大唐盛世,詩詞歌賦如瑰寶現世,迤逦而豐富。在這璀璨的瑰寶中,有一部分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尤其是邊塞詩歌,可以說是走向了曆史的波峰,邊塞詩的文學和曆史成就顯一時之盛。詩人王昌齡、高适、岑參、王之渙,被稱為四大邊塞詩人。讀四位的詩詞,讀不完的情懷。

從“北風卷地白草折”到“千裡黃雲白日曛”的邊塞苦寒,從到“黃河遠上白雲間”到“孤城落日鬥兵稀”的山河蒼涼,從“殺氣三時作陣雲”到“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從戎豪邁。四大邊塞詩人,給我們展現的是建功立業的豪邁,是白發征夫的苦楚,也是人間疾苦的淋漓。

岑參寫的最有名的邊塞詩(王昌齡岑參高适)1

唐朝四大邊塞詩人

王昌齡:23歲出塞。

塞上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

塞下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戍邊聽角聲,戰罷埋骸骨,王昌齡前期慷慨激昂,後期凄婉蒼涼,一代大師,衛青霍去病是他的夢想,李廣程不識是他的偶像。建功立業,守疆辟土對于王昌齡來說,曾經不是很遙遠,但是後來他卻越來越遠。

王昌齡早年家境貧寒,到嵩山學道,大部分學問是在道觀裡學的,直到他三十多歲考上進士,正式為官。王昌齡的履曆是比較勵志的。

王昌齡學識淵博,他曾經種地,曾經學道,也曾作文章。那年王昌齡23歲,辭别恩師。他滿腹學識,想去建功立業。在盛唐時期。恩師建議他到西北去,那裡有西河雁門,有并州上黨,是個建功立業的好去處。于是王昌齡去了,年輕人第一次被推薦到軍旅之中。并州太守沒有重用一個文弱書生,隻讓他做了一個小書辦。但是這段軍旅生涯,對于憧憬報效祖國,邊塞殺敵的王昌齡來說,異常珍貴。他在這裡看到了長河落日,看到了胡馬雁門,他創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王昌齡的才華和抱負,沒能全部施展出來。守将無能,屢吃敗仗,王昌齡感慨: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岑參寫的最有名的邊塞詩(王昌齡岑參高适)2

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的詩得到了當時很多朋友的贊賞,欣賞他的朋友們,建議他走科舉路線,王昌齡是幸運的,過了而立之年,中了進士,得到了一個授秘書省校書郎的官職,可是才華和官場畢竟是兩碼事,王昌齡犯事被貶,左遷龍标尉,後來又被貶谪,貶到了河南汜水縣尉,再遷到江甯縣丞。一生才華,九品官職,王昌齡的失意,從這一路仕途能彰顯的很透徹。

官場失意,成就了他後期的不羁。據說從河南到江甯的人上,他久拖不去報到,在洛陽就耽擱半年,整日飲酒交友,以文會友,放蕩形骸。然後有借道去太湖和江南賞景,以消極自嘲的作風來應付現實。

王昌齡59歲那年,人生甲子前夕,安史之亂擾亂了所有盛唐的書生。他經過安徽亳州還鄉,被亳州刺史呂丘曉殺害,他的人生甲子還是沒有等到,一代邊塞詩人,就這樣死于非命。

王昌齡少年疾苦,青年學道學文章,壯年戍邊展抱負,投筆從戎,詩詞豪邁,文采斐然。

王昌齡中年及第,多遭貶谪之苦,文人友士多同情之,一世飄搖,老年被殺,如邊塞凄涼。

岑參:29歲出塞

塞上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塞下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六年邊塞,風雪輪台,岑參帶給我們的是狂風咆哮、大雪紛飛,铠甲如鐵,馬蹄聲碎。戎馬書生,立功異域,城頭夜吹角,石凍馬蹄脫,喜歡岑參,喜歡的是開闊的場景,喜歡的是寒冬揮斥方遒。

岑參和王昌齡一樣,早年不幸。但是他出生在書香門第,喪父後跟着哥哥,在哥哥的嚴格要求和期待下,他熟讀史書,文采斐然。他曾經是一個落榜書生,無顔還鄉,徘徊于京城。直到29歲中進士,做過參軍,做過判官,做過刺史。兩次進邊塞,每一次都充滿對保家衛國 ,建功立業的渴望。

岑參軍旅雖然坎坷,但是還沒有大起大落,當時西北一代,戰事頻發,岑參頗具才華,長期擔任幕僚參軍,前後在邊塞六年有餘,對冰天雪地中厲兵秣馬、枕戈待旦有很深切的體會 ,他歌頌了無數的戰将,歌頌他們在惡劣環境中誓死戍邊的精神。

岑參寫的最有名的邊塞詩(王昌齡岑參高适)3

岑參: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安史之亂後,岑參率兵東進抵抗安祿山叛軍,英勇殺敵,雖然不在邊塞,但是他得到了極大的釋放。這使岑參有别于其他詩人,他真正策馬揮刀,上過戰場。當時他也對家園殘破,故園頹廢表達了很多感慨。後來岑參因為屢次上述說朝中有奸臣,被貶到嘉州做刺史,後來又被罷官。在罷官返鄉的路上,56歲的岑參走完了人生之路,中途病逝,客死他鄉。

岑參是唐代較為特殊的一位詩人,他是世家子弟,卻幼年喪父,依附兄長,屢次落榜,進士及第,圓夢邊塞,英勇殺敵,晚年被貶,最終客死他鄉。讀岑參,讀的是潮起潮落,豪邁而凄涼。

高适:28歲出塞

塞上詩: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将辭家破殘賊

塞下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大唐盛世開始隕落,契丹多次兵犯西北,高适多麼想投筆從戎,上前殺敵,但是他的建議始終沒得采納。直到安史之亂,他才得到重用,此時,高适已經49歲了。

高适是四大邊塞詩人中,惟一一個做過大官的,官至刑部侍郎。高适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曾經是安東都護,20歲時到長安,屢試不第,并沒有得到機會,28歲時,到軍中做幕僚。46歲時,中進士,後來得到睢陽太守的舉薦,受職封丘尉。

安史之亂爆發後,高适奉命守潼關,潼關失守後随唐玄宗禦駕逃往成都,當時正式用人之際,高适能文能武,得到重用。正逢十一月,永王璘舉兵造反。高适被任命尉為淮南節度使,領兵征讨永王璘,最終平息叛亂,此時高适53歲。

岑參寫的最有名的邊塞詩(王昌齡岑參高适)4

高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在此期間,睢陽被叛軍包圍,高适因為讨伐永王璘,不能兼顧。後來平息永王璘後,調頭急救睢陽,雖然救下,但是為時已晚 ,城内守軍基本上全部戰死,包括當時舉薦高适的恩師,睢陽太守張九臯,高适非常心痛。

次年,高适55歲,因為上書直言,被貶三次,後來因為吐番攻打大唐西域數城,高适被任命為劍南節度使,領兵迎戰吐番,但是松州等三地淪陷,高适無能為力,自己也受重傷,最終被嚴武代替。後來高适被召回京,任刑部侍郎。

62歲這年 ,高适自知大限将至,安排回鄉,病死在歸鄉路上。

高适詩歌多激情勵志,反映民間疾苦,描寫戰士們建功立業,奮勇殺敵的激烈場面,同時也表達對朝廷無能的抨擊。高适看似成就很高,其早年平凡,多次落榜,本以為一生平凡,沒有機會建功。近50歲時來運轉,平叛殺敵,跌宕起伏。高适是一個詩人,一個将軍,理想和現實晚年才交織到一起的大臣。

王之渙:出塞時間不知,是否出塞有争議。

塞上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塞下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天寶元年,這是王之渙人生的最後一個夏天,55歲的他躺在竹椅上,身邊小他17歲的夫人。夫人手持蒲扇,輕輕的搖着,勸他少說些話。

王之渙少年俠氣,聰明好學,武陵少年遊,擊劍悲歌,曾遊曆山水,逆尋黃河。在祖國大好河山的熏陶下,他性情大變,一改少年放浪形骸的性情,開始虛心研究,專心著詩詞。早在出仕之前,就名聲鵲起。

王之渙是世家公子,但是沒有通過科舉入仕,他35歲那年,經人推薦,任冀州衡水縣主簿,因為原配夫人早亡,衡水縣令很欣賞王之渙的才換,把自己18歲的小女兒李氏許配給了他,這對老夫少妻很耐人尋味。

岑參寫的最有名的邊塞詩(王昌齡岑參高适)5

王之渙: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後來王之渙在任上遭人誣陷,他憤然離開官場,辭官歸家,過着陶淵明式的生活。在家賦閑15年之久,王之渙有一幫很好的朋友,包括高适、王昌齡等人。朋友們覺得他富有才華,不去為官入仕太可惜,就通過舉薦,王之渙做了文安縣尉。這是王之渙人生中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職位,這一次他兢兢業業,為官清廉,深得百姓愛戴。他不僅文采出衆,在邏輯推理上也勝于常人,在任上5年,斷案無數,很多曆年沉積的舊案,都在他的任上得到了破案。55歲那年,他病倒了 ,再也沒有起來 ,他家鄉太原,卒于任上,葬于洛陽,一生不求大官,不求大作為,隻求安然于心。

慷慨有大略,倜傥有異才,寫王之渙,除了他的詩詞,無法描寫他在邊塞的情景,甚至有很多學者不認為他是邊塞詩人,因為沒有曆史佐證,能說明他在邊塞生活過。不管如何,王之渙一生恬淡,詩詞存世雖不多,但都是瑰麗精華。

王昌齡,岑參,高适,王之渙,四大邊塞詩人所處時代相同,彼此熟悉和景仰。奈何結局都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客死他鄉。也許很多人認為,王之渙和其他三人不同,不知讀者們在呢嗎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