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17:10:53

《史記》記載韓信被殺的過程很簡單。

前197年,代相國陳豨叛亂,劉邦帶兵前去平叛。臨行前,邀韓信一同前往。韓信稱病不從。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1

韓信劇照

劉邦走後,韓信立刻派人給陳豨送去書信,聲稱隻要劉邦兵敗,他即刻發矯诏釋放監獄囚犯,攻打皇宮,誅殺呂後及太子劉盈,裡應外合,奪了劉邦的皇帝寶座。

結果,陳豨表現的極其頑強,雖然頂住了劉邦近一年時間的進攻,但是并沒有打敗過劉邦,反到是韓信的計謀洩露,遭到呂後誘殺。

原來,呂後得到韓信謀反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召來丞相蕭何商議對策。

為什麼非蕭何不可呢?可能呂後另有深意

因為蕭何當年在漢中極力向劉邦舉薦了韓信,劉邦這才拜韓信為大将軍,才有了韓信建功立業的機會。

所以,蕭何對韓信有知遇之恩,算是韓信生命中的貴人加伯樂,在别人眼中,他們的關系就顯得非常特殊。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2

韓信與蕭何劇照

如此一來,呂後便有理由懷疑蕭何是否與韓信存在勾結,所以她才不動聲色地将了蕭何一軍,言外之意:解鈴還須系鈴人。

其實蕭何備受劉邦猜忌,一直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正好需要表示忠心的機會,因此,便自告奮勇,去誘騙韓信。

蕭何見到韓信說,皇上已經平定陳豨之亂,不日将凱旋而歸,故皇後設宴與百官慶賀,望将軍大駕光臨。

韓信覺得蕭何來的很突兀,恐怕其中有詐,于是以身體不适推辭。但蕭何又說,即便有病也得給太後面子。言外之意,你韓信以後還得在朝廷混,低頭不見擡頭見,不要将關系搞得太緊張了。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3

蕭何劇照

韓信心裡嘀咕:這蕭老哥能騙我嗎?按理說不應該呀!于是定了定神,便跟着蕭何進了皇宮。

韓信進了長樂宮,轉身一看蕭何蹤迹全無,頓時慌了手腳。這時,一群衛士闖出,用繩子将韓信捆了個結結實實。呂後随即命人将韓信斬殺。

韓信臨死前大聲疾呼:吾悔不用剻徹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意思是說,後悔沒有聽剻徹的話在齊國自立,如今卻被小人(蕭何)與婦人(呂後)欺騙,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正史中,呂後殺韓信幹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但民間一直有一個“三不殺”或“五不死”的說法。說劉邦并不打算殺韓信,并在張良的勸說下許諾,如同給了韓信好幾塊免死金牌。隻是刁鑽的呂後不按套路出牌,煞費一番苦心,将韓信的“保命符”揭掉。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4

呂後劇照

“三不殺”的由來

所謂三不殺是指,見天不殺,見君不殺,見鐵不殺。意思是說,大白天有太陽照着的地方不能殺韓信,劉邦在場不能殺韓信,刀劍等一切鐵制的武器都不能用來殺韓信。這樣一來,韓信如“金鐘罩”護體,不能殺,也殺不死。

劉邦為什麼要賜韓信這樣的保命符呢?《西漢演義》中是這樣說的。

劉邦與項羽在荥陽一帶混戰時,韓信占領了齊國。這時,楚軍頻頻進攻,劉邦有些頂不住了,于是命韓信前來援助。但是,韓信接到命令後卻按兵不動。這下,劉邦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

後來張良對劉邦說,韓信這是等着封賞呢,主公該表示一下了!劉邦一聽,當時火冒三丈,大罵韓信趁火打劫,小人行徑,但轉念一想,沒有韓信還真玩不轉,如果在遲延下去,必被項羽所擒。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5

張良劇照

因此,劉邦思來想去,封了韓信為“三齊王”。所謂“三齊王”就是指“與地王齊,與天王齊,與君王齊”。

韓信受封後還不出兵,因為他知道這次肯定得罪了劉邦,将來劉邦找他算賬怎麼辦?十萬火急劉邦看出了韓信的心思,于是又賜了一個“五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用繩子不能捆他,用刀不能殺他”。這個“五不死”慢慢又演變為“三不殺”。

韓信心滿意足後,這才發兵,攻擊項羽,最終于垓下結束楚漢之争。劉邦稱帝之後,覺得韓信失去了利用價值,留着還是禍患,所以殺心漸起。

可是找什麼理由殺韓信呢?劉邦犯難了,畢竟曾經許下一大堆不殺他承諾。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6

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劉邦的難題自然也是呂後的難題。呂後足智多謀,胸有成竹,于是“主動請纓”,對劉邦說,區區韓信,小菜一碟兒,把他交給臣妾,你就等着瞧好戲吧!

劉邦用懷疑的眼光瞅着呂後說,皇後有何妙計?呂後回答說,天機不可洩露,你就靜候佳音吧!

沒過多久,呂後就讓蕭何将韓信騙進長樂宮,用麻袋把他身體罩住,吊離地面。然後向一群宮女示意。隻見這些宮女每人手持一根削尖了的竹竿,一擁而上,對着麻袋一頓猛戳。不一會兒,鮮血淋漓,韓信沒了動靜。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7

以上就是演義中韓信被殺前後過程。其實演義本就是為娛樂大衆而來,與正史相差甚遠,可信度不高,包括張良為保韓信誘劉邦許諾“三不殺”一說。張良确實有先見之明,但隻會用在自己身上。所以“三不殺”不見得真有其實,自不存在呂後抗旨一說。而在正史中,劉邦是默許了呂後的做法,不過夫妻二人演了一段雙簧。

正史中韓信被殺的來龍去脈

前207年,項羽在關中主持分封,本應該在關中稱王的劉邦被趕到漢中、巴、蜀為漢王,建都南鄭。劉邦憋氣窩火,懷着郁悶的心情上路。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8

劉邦劇照

由于劉邦帶領的幾萬士卒大都是關東人,非常不願意到窮鄉僻壤受罪,于是多數半路開溜。劉邦到達南鄭之後,差點得了抑郁症,多虧蕭何及時舉薦了韓信。經韓信指點迷津,這才讓劉邦看到了前方的一絲光亮。

在韓信的帶領下,劉邦成功殺回關中,又發動彭城之戰。彭城戰敗後,劉邦逃往大兄哥呂澤駐軍的下邑。

在下邑,張良出謀劃策,建議劉邦重用韓信、英布、彭越三人。不久,魏王豹叛漢投楚,劉邦命韓信去攻打西魏國。

占領魏國之後,韓信奏請劉邦,要單獨去開辟北方戰場。劉邦同意,派親家張耳随行。之後,韓信取代趙,脅燕,攻齊。

完成占領北方的目标後,韓信覺得稱王的時候到了,于是向劉邦請封“假齊王”。

齊國地大物博,鑿山煮海,富甲天下,春秋時期名相管仲正是靠漁鹽之利,實現富國強兵,助劉恒公稱霸天下。所以,韓信一眼就瞧上了齊國。

當時,劉邦正在廣武澗與項羽對峙,感覺韓信乘人之危,于是當着使者的面大罵韓信。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9

張良、陳平見狀,及時制止,每人各踩了劉邦一腳。劉邦這才醒悟,于是封韓信為齊王。

果然,就在韓信封王不久,項羽便派武涉去遊說韓信保持中立,或者三分天下。繼武涉之後,辯士剻徹也苦口婆心地勸韓信自立。

如果當時劉邦拒絕給韓信封王,那麼很可能會吃到韓信與他分道揚镳的苦果。可見,對付韓信,隻能“智取”,不可“強攻”,更不能得罪。

公元前202年,在垓下滅掉項羽之後,劉邦偷偷趕到定陶韓信軍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了韓信兵權。之後,劉邦在定陶稱帝,改封韓信為楚王。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10

前201年,劉邦僞遊雲夢澤,将韓信擒獲,貶為淮陰侯,讓其居住于長安。

前196年,劉邦忙于平陳豨之亂,呂後将韓信誘殺,後又夷其三族,罪名是謀反。

至于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如今史學界尚存有争議,但劉邦容不下韓信是不争的事實。就在劉邦“豨軍歸”後,聽到韓信被殺後“且喜且憐之”。又是高興,又覺得可惜。

值得一提的一個細節是,呂後抓到韓信之後,并沒有走審訊的程序,也沒有查實謀反證據,而是立刻将其斬殺,又滅其三族,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一般,也沒有請示劉邦。

從這點上看,呂後之所以自作主張處置韓信,必然是提前得到了劉邦的默許,所以說二人在演雙簧,也不存在呂後抗旨或違背劉邦意願一說。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11

結語:

其實,劉邦殺韓信是曆史的必然,韓信代表的是異姓諸侯,本質上與劉邦是對立的關系。

劉邦稱帝前後,共封過九位異姓,即趙王張耳(後由子張敖繼承)、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齊王韓信(後改楚王)、梁王彭越、韓王信、長沙王吳芮、閩越王無諸、燕王盧绾(滅臧荼後立)。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12

在劉邦去世前,除對兩個控制力弱的長沙、閩越存在外,其他諸侯全都變成了劉姓宗室。不用說,那些異姓諸侯的下場都很慘,其中臧荼、韓王信、韓信、彭越、英布被殺,張敖被貶,盧绾逃亡匈奴。

顯示,上述異姓諸侯都是劉邦為打敗項羽而進行利益輸出、交換的産物,是一種權宜之計。劉邦為了維護江山社稷的完整,不給後輩子孫留下隐患,必然會在恰當的時間,采取恰當的手段将他們逐一鏟除。

劉邦死為啥不處死呂後(劉邦寫下見天見地)13

因此,劉邦殺韓信是必然,隻是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時間、理由及方式罷了,這就是他将韓信貶谪後,又讓他活了6年的直接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