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法的演變
漢字是中國文化裡産生出的重要基本要素之一。書法又是我國的一門古老的藝術。漢字從圖形變為筆畫,從象形變為象征,從表形、表意到形聲,從複雜變為簡單。
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漢字的演變經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階段。各種各樣的書法特征無不散發着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魅力。
一、甲骨文
甲骨文可以說是漢字的"祖先"。最早的文字是商代刻寫在烏龜甲殼和牛的肩胛骨上面,故稱"甲骨文"。
内容所反映的大都是占蔔記錄,占蔔的内容涉及商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如政治、祭祀、經濟、軍事、氣候、兇吉、習尚等許多方面,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曆史即從有甲骨文的那一刻開始了,所以甲骨文是研究古代曆史的重要資料。
甲骨文先後出土約14萬片,字數總數約4500個。甲骨文書法布局方法是由上到下、自右到左。甲骨文用刀契刻,字體剛勁有力,立體感極強。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勻。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的基本要素,字體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
二、金文
金文承接甲骨文發展而來,受到了甲骨文的影響。金文也叫鐘鼎文,主要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夏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制造技術十分發達。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因為古代把銅也叫金,所以在鐘鼎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
金文主要記錄的内容是王室的生活,主要記載着祀典、賜命、征伐、圍獵以及契約等等内容。目前發現的金文約有3005字。
金文的特點是 字體瘦長,疏密有緻,結構嚴謹筆畫劃多挺直,筆道首尾出鋒,多采用挺拔的懸針筆法。最有名的金文莫過于周宣王在位時期鑄造的毛公鼎。另外還有散氏盤、季子白盤,戌嗣子鼎等。
三、大篆
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泛指秦朝之前的古代和各國文字的統稱,包括金文與籀文和石鼓文和六國古文。
遺存在金屬器皿、樂器、武器上的和各種鐘鼎上的銘文,筆畫繁複重疊的籀文,和秦國刻于十枚石鼓上的“石鼓文”這些都是大篆的經典作品。
特别是石鼓文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大篆的結構比較規整和繁多。筆法線條變得均勻柔和,粗細均勻,多以直線為主,也有方筆,圓筆。手法以懸針為主。
四、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小篆是從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之後到西漢早期所使用的文字。
秦朝統一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命令宰相李斯、趙高創制了全國統一性官方文字。秦國簡化了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廢除了其他六國的異體字,規範了漢字書寫形式。一直流行到西漢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于其字體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睐。
小篆字形偏長,筆畫流暢簡潔,強調對稱性。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線條也變得婉轉,更具普遍意義上的審美價值。
小篆還包括缪篆和漢篆。缪篆是漢代印章上的文字,漢篆就是漢朝碑刻上的碑銘。在中國書法漢字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小篆,很多名人騷客都留下了絕世佳作。如李斯的作品《會稽刻石》、《蒼颉篇》、《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趙高的作品《爰曆篇》,胡毋作《博學篇》等等。
五、隸書
隸書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因為隸書字形和楷書很相近,隸書之前屬于古文字,隸書以後屬于今文字。
由于篆書書寫起來又比較複雜,所以那時監獄的小吏發明了更加簡便的隸書。隸書最初流行于民間,後來得到官方的認可,成為官方書體。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在字形結構上,書寫效果略微寬扁,筆畫向橫向發展,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也是隸書的代表性的筆畫。
篆書把圓轉筆畫變為了方折,所以有“篆圓隸方”的說法。書法藝術的隸書瑰寶代表作有《曹全碑》、《張遷碑》、《乙瑛碑》、《封龍山頌》《衡方碑》等。
六、楷書
楷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形成于漢末、全盛于隋唐。最早的楷書由王次仲所創造,經過鐘繇、王羲之的改造而成熟。楷書更趨簡化,結構勻稱,形體方正,把隸書“一波三折”改為“平直”。
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字體嚴肅端莊,筆劃平穩凝重,結構嚴謹,筆畫工整。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他們分别指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顔真卿(顔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流芳百世的楷書經典代表作有《多寶塔碑》、《九成宮醴泉銘》、《顔勤禮碑》、《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等等。
鐘繇推動了楷書特别是小楷的發展,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後世尊為“楷書鼻祖”,與書聖王羲之并稱“鐘王”。鐘繇楷書代表作是《宣示表》。
七、行書
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行書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行書是楷書的快寫,彌補了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産生的。
行書比楷書放縱,但比草書收斂。行書輕松、活潑、迅捷,行書流暢率意生動,點畫形态自然舒展,折轉随意,線條富于變化,雄勁峻峭,簡潔連貫。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跌撲縱躍,蒼勁多姿。行書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
我國書法史上的三大行書:《蘭亭序》、《祭侄季明文稿》、《寒食詩》。《蘭亭序》是中國晉代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顔真卿于唐乾元元年創作的書法作品,創作背景為安史之亂,現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字迹勁挺奔放。《寒食帖》是蘇轼撰詩并書,行書十七行,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八、草書
草書始于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草書化繁為簡,點畫相連,筆勢狂放不羁,屬于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但草書最富有生命感,最能反映作者的創作個性和思想情緒,在書法藝術創作中是最具有創造性的藝術感的一種書體。
草書的代表作如唐代被稱為“草聖”的張旭書寫的《古詩四帖》和《肚痛貼》,懷素的代表作《自叙帖》、《苦筍帖》,黃庭堅的《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都是現存的草書珍品。
今日練一練
1、下列哪一項書法與代表人物對應有誤?
A、瘦金體--趙佶
B、趙體--趙孟頫
C、歐體---歐陽修
D、柳體---柳公權
2、下面書法作品和作者對應有錯誤的是?
A、王羲之的《蘭亭序》
B、李斯的《會稽刻石》
C、鐘繇的《宣示表》
D、蘇轼的《祭侄文稿》
點個關注,下期文章公布答案哦!
關注國際漢考圈,獲得更多崗位信息,行業熱點,考試相關信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