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舞台設計來越大,使得樂器音箱距離越遠,樂手們會聽不到直接的吉他或貝斯,所以必須依賴監聽。
樂手在舞台上使用監聽裝置調整各樂器間的音量比例,而樂器直接發聲會影響地闆型監聽喇叭的大小聲,透過麥克風收音的音箱訊号,在送出喇叭其中的時間差,常會影響監聽喇叭的訊号準确性。
傳統地闆型(楔型)監聽系統在遇到多人編制,多組監聽喇叭同時發聲下,往往會造成幹擾,讓取得舞台聆聽平衡點變得困難。
随着成熟技術,讓小耳機能塞入的單體越來越多,很多人開始轉向具自由移動與隔音良好的個人專用監聽系統。陸續從固定位置的〈地闆監聽〉轉向到高質量的無線電射頻技術,搭配 IEM ( In – Ear Monitoring )的入耳式耳機,這種監聽系統,稱為〈耳内監聽〉。
而随者無線發射科技成熟發展,發收主機價格也從昂貴的轉向平價親民。早期習慣使用〈耳内監聽〉的是主唱與鼓手,随着表演場合多元發展與專業需求,更多樂手或是合音,也開始使用〈耳内監聽〉進行表演。
使用耳内監聽的好處
1『能獲得更優異的音質』當你使用地闆監聽時,每當聽不到聲音,你就需要把音量調大,如此一來不隻損害你的耳朵,也會破壞原有的平衡音場,要再花時間調整。
相反的,使用耳内監聽耳機,能夠持續聽到清楚的聲音,不受到表演場館大小的限制。當有了清晰聲音與良好音場讓你演出更具自信,與舞台上表演者表現出默契十足的優秀表演。
2『 優化的聲音輸出 』當使用地闆監聽,音控師使用中等的音量。但是因為場館空間關系,讓特定頻率相沖,樂手們有各自不同的習慣,想聽到不同樂器音量比例,必須不斷往來告知音控師,調整各樂器放送的音量。
這時候,轉換成耳内監聽耳機,因為良好的隔音效果,能夠獲得細膩的如錄音室質量的聲響,調整适合自己的樂器的平衡音量時間也能縮短,加快彩排效率。
3『消除回授雜音』舞台上的地闆監聽聲音太大,會容易串入麥克風,透過麥克風再次放大,就會造成擾人回授的循環,一直嘯叫,發出尖銳的唧唧叫噪音。耳内監聽耳機能讓訊号直接入耳,大大減少回授發生機率。
4『保護聽力』長時間暴露在大音量高分貝的環境,會造成耳朵聽力永久的損害。這時候有耳塞功能的耳内監聽就能保護你的耳朵,搭配無線系統,适時調整舒适的音量,放送隻有清晰聲音。
即使具有爆發力歌喉的歌手,發出的音量仍無法蓋過電吉他或鼓組。當歌手聽不到從地闆監聽送出的自己嗓音,再需要扯着嗓子唱。這樣不隻損害聲帶,也連帶影響表演。耳内監聽耳機清楚聽到歌手自己的歌聲,不再需要大聲吼。
6『立體聲監聽』耳内監聽有别于地闆監聽,能呈現的優勢之一,就是聽出左右聲道的立體空間感,如此自然的立體聲混音,讓你投入表演,表現更如魚得水。
7『隔絕觀衆的尖叫或環境雜音』地闆監聽在放送高頻訊号具有指向性,但是低頻訊号卻是全方向亂跑。當表演者要求提高地闆監聽的音量時,會讓放大的低頻開始亂竄,造成音控師判斷混亂,尤其在小型場館更明顯,耳内監聽可以大大避免此情況。
8『舞台畫面更簡潔』使用耳内監聽取代地闆監聽,一下子少了許多串接的音源線,讓舞台上隻留下必要的樂器與音箱設備,表演者能設計更多舞台動作,讓觀衆聚焦在表演者身上。
當使用地闆監聽,為了聽到良好音訊,你隻能留在地闆監聽可放送的聲音區域。而使用耳内監聽,到哪都能聽到準确的音訊,能自由移動,與台下觀衆有更多互動。
10『透過監聽系統,自己控制音量與PAN』搭配無線耳内監聽系統,能自己調整監聽訊号音量,視演出狀況做快速反應。例如想要吉他與主唱聲音偏向左耳,鼓還有貝斯偏向右耳。主唱的耳内監聽甚至可以混入現場觀衆音,創造出互動環境聲 ( Ambience ),更具臨場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