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特征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特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3 07:20:48

唯物史觀作為對社會曆史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既包含着對社會曆史的科學認識,也包含對社會曆史的價值取向,二者分别構成了唯物史觀的認識之維和價值之維。明确價值取向在曆史觀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科學認識和價值取向相輔相成、相互支撐、互為基礎和導向的關系,有助于全面理解唯物史觀的理論内涵和現實意義。

一、曆史觀與價值取向

理解唯物史觀科學認識與價值取向的關系,必須明确價值取向在曆史觀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其前提,則是對曆史觀作出科學的界定。

由于社會曆史根本上是人的活動史,而人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動機支配下進行的體現主觀意識的、能動的行為,因而作為社會曆史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的曆史觀,其對社會曆史的把握既要具有合規律性,也要具有合目的性,進一步說,任何一種完整的曆史觀都不僅要追求對社會曆史認識的正确性,也要追求對社會曆史認識的合理性,不僅應當包括對曆史的反映,而且應當包括對曆史的評價和期望。為了追求對社會曆史認識的合理性,實現對人和社會的期望和評價,曆史觀應當包含價值觀,體現對價值問題的理解,應當是認識維度與價值維度的統一。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特征(唯物史觀的科學認識與價值取向)1

認識維度是曆史觀之基本維度,所關涉的是對社會曆史事實曆史觀層面的認知,是對社會曆史及其發展一些基本問題的理解。價值維度是曆史觀之另一基本維度,所關涉的是對社會曆史過程中價值問題的根本理解和基本态度。

作為曆史觀的兩個基本維度,曆史認識與價值取向既有區别也有聯系。可以将曆史認識的相對性稱之為“客觀的相對性”。曆史事實的客觀性、确定性和可知性正是曆史認識能夠成為科學之前提,也是曆史科學所以可能的前提。價值評價則不同。價值評價也有相對性,但與曆史認識的相對性不同,價值評價的相對性是由主觀因素造成的,可稱之為“主觀的相對性”。

曆史認識與價值評價的區别還表現在衡量标準的差異上。認識的衡量标準是正确與否。正确與否是就主觀與客觀是否相符合而言的,正确的認識即通常所說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正确反映,即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認識。正因為這樣,曆史認識作為對社會曆史現象的反映,對其可以作出正确與否的區分和界定。價值評價的衡量标準則是合理與否。這裡有兩層含義:一是價值取向本身的合理與否。二是運用合理的價值對對象(人或事物)的評價合理與否。除了價值評價之外,其他價值活動也具有鮮明的主體性。這裡特别要提及的是,價值的主體性使不同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到人的動機和行為,進而影響着個人的命運甚至社會曆史進程。

以上所述表明,價值取向在人的生活以及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同于認識活動的獨特地位和作用,絕不能由認識活動所代替。曆史觀作為對社會曆史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既包含着對社會曆史的認識,也包含着對社會曆史的評價和期望,包含着價值取向。價值取向是曆史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曆史觀的價值之維。

二、唯物史觀是完整嚴密的社會曆史觀

唯物史觀是完整嚴密的社會曆史觀,不僅包含着科學的社會曆史認識,也包含着優秀的價值取向。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破天荒地提出了社會曆史的科學認識,确立了關于社會曆史的宏觀解釋框架,對社會的結構及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曆史發展的動力、機制、規律作出了科學的說明。

确立優秀的價值取向,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唯物史觀的又一重要貢獻,這集中體現在他們繼承并超越了歐洲曆史上的價值觀,提出了人的徹底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标,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異化現象及其根源,展開了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邏輯系統、深刻的批判,指明了無産階級從而全人類解放的現實途徑。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唯物史觀不是為了純學術地分析研究社會曆史發展,而是為了深刻地揭示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和規律并運用于分析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實現人的徹底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

基于上述價值立場,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鮮明的價值訴求,其主要内容包括消滅私有制、消滅剝削、實現共同富裕,使人民生活得幸福美好,以及追求民主、自由、公正等,這些價值取向歸根結底指向人的徹底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人的徹底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是曆史觀層面的、“總體性”的價值取向,蘊含着馬克思主義的一切價值訴求,是其根本的出發點和最高目标,它是唯物史觀的價值取向,是唯物史觀的理論旨歸。

從理論邏輯看,唯物史觀是科學認識與價值取向相統一的社會曆史觀,它既主張不能離開物質條件和社會關系來解釋曆史,也主張不能僅僅從物質條件和社會關系出發解釋曆史。

三、科學認識與價值取向的關系

在唯物史觀中,科學認識與價值取向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的。價值取向要以科學認識為基礎,科學認識要以價值取向為導向。

首先,價值取向要以科學認識為基礎,對社會曆史的正确認識既是确立合理的價值觀的前提,也是對社會曆史作出合理評價和期望的前提。

對社會曆史的正确認識是确立合理的價值觀的前提。所謂合理的價值觀,應當是有利于人的生存發展和社會進步,有利于個人素質提升、價值實現和精神充實的價值觀。合理的價值觀必須以正确的社會曆史認識為基礎。根據曆史唯物主義觀點,物質生活的生産方式制約着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價值雖然具有主觀性,價值的實現卻有賴于一定的客觀條件。對社會曆史的正确認識是對社會曆史作出合理評價和期望的前提。社會曆史是複雜的又是不斷變化的,任何價值觀都是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無論是人們的價值取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形成還是實現,都具有社會曆史性,都要受到社會曆史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因此,合理的價值觀要以正确的曆史認識為基礎,人們要對自己的動機和行為作出價值定位和價值判斷,就必須以對社會發展各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了解為前提。特别是要以對社會曆史發展基本問題例如社會曆史發展的動力、機制、規律和趨勢的把握為前提。

其次,科學認識要以價值取向為導向,确立合理的價值觀有助于對社會曆史的正确認識。

曆史認識與曆史評價二者之間的關聯在于,曆史認識要以事實為基礎,以正确反映事實為前提,又要以曆史評價為導向。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能動的反映,在這一過程中,主體起着能動的作用而不是被動地反映或接受對象,因而在同樣的實踐基礎上,對同一事物的反映,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認識。認識的主體性因素是在以往反映過程中形成的主觀意識系統,其中既包括認知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價值方面的因素。在社會曆史認識中,價值滲透和價值引領尤其明顯,因為對曆史人物和事件等的理解不僅包括對人和事的叙述和事實還原,還包括對人和事的評價,而評價總是要結合客觀事實和評價者的主體狀況兩個尺度來進行,必然要涉及主觀意識系統中的價值因素,涉及評價者的需要、利益,以及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以上論述表明,唯物史觀是科學認識與價值取向的統一。為此,既要注重唯物史觀科學認識和價值取向各自的特點、地位和作用,又要注重二者的内在關聯,使之相輔相成、相互支撐。正确認識科學認識與價值取向的關系,不僅在理論上有助于确立唯物史觀的完整性,在實踐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随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發展與不充分的發展是兩種相互區别又相互關聯的矛盾,與之相關,解決兩種矛盾的方式既有區别又有聯系。不充分的發展要通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來解決,不平衡發展則要通過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來解決。從唯物史觀的層面看,前者應注重社會發展的合規律性,要以對社會曆史的科學認識為基礎,後者應注重社會發展的合目的性,要以對社會曆史的價值取向為導向。在現實中,兩方面問題的解決既是統一的,都是為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時也會發生矛盾,例如在一定條件下會面臨公平與效率孰先孰後、孰輕孰重的矛盾等。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注重科學認識與價值取向的統一:以解決不充分的發展為基礎,繼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促進經濟增長;以解決不平衡的發展為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社會公平,使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作者陳新夏,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摘編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8年第2期《唯物史觀的科學認識與價值取向》,中國社會科學網 賈偉/摘編)

來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8年第2期 作者:陳新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