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求之不得得而不順

求之不得得而不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6 21:26:10

求之不得得而不順?01幽暗的人性,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求之不得得而不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求之不得得而不順(求而不得得而不求)1

求之不得得而不順

01

幽暗的人性

戰國時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曾寫過一篇文章叫《說難》,用以表達遊說的艱難與危險。

其中有一段,被司馬遷寫入史記,原文如下:“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難也;又非吾辯之難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大意是向君主遊說的難處,不在于我不知道自己要怎麼說,也不在于我不知道怎麼辯論,更不是因為我不敢去說,最難的部分在于如何了解遊說對象的心理,以便于調整我的表達方式去适應他。

也就是說,在韓非子看來遊說這件事本身不難,難的是如何揣摩并擊中對方的真實想法,用對方的思維邏輯去說服他。

他完全明白,如果一開始不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就冒然去遊服是一件風險很高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司馬遷引用這段後感歎到,韓非子對人性的幽暗與複雜如此了解,可惜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困于秦國而被毒死的命運啊。

時過境遷,兩千多年後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相較于當時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無論科技如何創新,國家如何強大,一樣沒辦法解決橫梗在複雜生态中人性幽暗多變的困境。

02

求而不得是常态

一段正常的關系通常會呈現三種狀态,即相交、相合、相離,除了少數幸運兒止于相合,大多數人則會在這三種狀态裡打轉,反複經曆“怨憎恨、愛别離和求不得的苦,特别是求不得之苦,最令人煎熬。

比如自己的志趣是想做行業精英,但35歲被迫下崗,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求全開滴滴送外賣。或想獲得某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可惜僧多粥少謀不到。又或者你愛上了甲女,甲女卻鐘情于乙男。

這些都是想求卻無人可求或求誰都沒用的求不得之苦。

佛陀曾說過人生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愛别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大緻意思是求死而不可得,是生之苦;求青春永駐不可得是老之苦。

求健康而不可得是病之苦;求長壽而不可得是死之苦。

求所愛者常駐身邊而不可得是愛别離之苦;求所怨憎者常遠離而不可得是怨憎會之苦。

受五陰即五蘊,色(相當于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控制以至于難擺脫,是五陰熾盛之苦。

這八種苦,誰都逃不過。再指出了八種苦厄的同時,佛陀也給了解決方案。

它認為人之所以承受求不得之苦,是因為人太執着。

解脫之道一是不求,二是求而不執。

03

不求而得

不求,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道家學派的莊子。

莊子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所以在形體上,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

他提倡護人要養生命的主宰,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重視對内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力量。

這種主張,為所受求不得之苦的後來者指出了一條擺脫人生恒苦的可能。以至于中國古典哲學家們在得意時放歌縱酒,失意後縱情田園大抵走的都是這條向内穿透自我的隐蔽之路。

第二種解決方案,求而不執。就是我們常說的“中道思維”,人生在世,無欲無求不現實,隻要活着總會有追求,山谷易滿、人欲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會有所求。

即使你追求的是佛法,佛陀也沒有勸人不要去求法,隻是叫人不要執着于法相。抛開法相,人如何才能不執着?答守中道。中道講究的是平衡,即既不過猶,又不不及。

既不主張如道家學派莊子那樣,不入世的無為心态,也不主張儒家學派如孔子宣揚的那樣,舍生死、棄小我,憂國憂民的大有所為心态。而是兩執中用,強調求,但不執于求。

在這種心态下,得到了自然最好,得不到也輸得起,降低期待,反而有意外驚喜。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微信公衆号「哲學式生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