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雅風,上一期我們講了不同境界的士人對道的不同态度以及道本身所表現出的相反相成的狀态,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41章。
前面講了“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說明了在世俗人眼裡,道會常常表現出相反的狀态,而德也是一樣,老子接下來的三句是講德,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這裡老子提到了上德,廣德,建德三個概念,上德我們之前講過,上德不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無私無我,外表卻看不出來有德的狀态稱之為上德;上德若谷,谷是指山谷,這裡以山谷來比喻上德虛空的境界。
老子在第15章中說“曠 兮 其 若 谷 ”虛懷若谷一詞就是由此而來,上德虛空,無為,柔弱,謙讓,謙虛,處下,能包容一切,所以謂之“上德”,而上德常常表現出來的狀态卻是謙虛,處下,就好像低下山谷一樣,那麼廣德和建德怎麼解讀呢,有的學者解釋說是廣大的德性,剛健的德性,這樣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廣大能說得通,剛健卻總覺有些牽強;本章前面說到建言,後面又說到建德,很明顯,建就是動詞,并不通假剛健的健,所以如何解釋建德我一直沒有想通,直到我看到第67章中的内容,才茅塞頓開。
第67章中老子說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這三寶讓我聯想到本章說的三種德,正所謂“弱者道之用”柔弱處下才是道的表現形式。不敢為天下先,實際上就是無為,謙讓、謙虛,處下的意思。
所以說老子說的三寶正是這裡的三德,高尚的德表現為謙虛謙讓,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把自己的利益處下,所以說上德若谷;廣大的德表現為對己節儉,對人給予,儉故能廣,然而無論節儉再多、給予再多仍然覺得給予的不夠,所以說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是最難理解的一句,建立德性,從身邊人做起,我們通常說一個人缺德,大多是因為他傷害到了身邊的人。因此,福澤身邊的人,對身邊的人慈善,仁愛是建德的第一步,慈故能勇,沒有仁慈之心是不可能建立德性的。
什麼是仁慈?付出而不标榜謂之仁,行善而不求回報謂之慈。行善,付出就像偷盜一樣不想别人知道,偷偷摸摸地行善,不留姓名,不求回報,這才是在積陰德呀,所以說建德若偷。綜上所述,建德、廣德和上德對應老子的三寶“仁慈、節儉和謙讓”。
接下來老子又說:質真若渝;大白若辱;真,通貞,郭店楚簡中就是這個貞潔的貞;渝,《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水變污濁,引申義指不好的改變,如“矢志不渝,忠貞不渝;就是指不改變的意思,質真若渝,意思是純潔的品質有時候看起來好像變得污濁了,這一句其實和大白若辱意思差不多,白,本意指的是潔白,引申義是昭彰,榮耀。
老子在第28章中說:知其白,守其黑,意思就是身處潔白和榮耀,卻甘願居于污濁和屈辱。所以說,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并不難理解;這都是反者道之動地體現。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再純潔的品質也會有瑕疵,再高尚的榮耀,也有與之相對應的屈辱。貞和污,榮和辱都是相對的,能夠知貞守污,知榮守辱,才是真正的大德呀。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四句沿用到現在都已經是成語了,所以說并不難理解。隅,是指角落,大方無隅,是說最大的方正,是沒有棱角的;喻義指寬宏大度的人心中沒有陰暗的角落。方大到一定程度,有角也顯現不出來了,等于就是接近于圓了,所以後來,大方一詞也指圓融,說一個人大方,就是為人處世不小氣,而大方無隅,也就有了新的寓意,表示寬宏大度的人心中沒有陰暗的角落,外表也自然圓融大氣。
大器晚成,樸散則為器,萬物皆由道所生發,而最大的器物或者功用最強的器物則需要長時間的發展和磨練才能形成,這是道的常規,而人是萬物之靈長,所以後來大器晚成這句話也用來比喻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鍛煉,所以成就會比較晚。
大音希聲;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聲之音;我們今天說聲音基本上是一個詞,但是在古代,聲和音是不同含義的兩個詞,聲産生于發音器振動之時,可以在發音器振動的時候聽到它;音産生于發音器閉合之後,可以在發音器官閉合後仍能感覺到它,音是由聲而來,聲是由音而止,所以老子說音聲相和,前後相随。
這是因為我們人類所聽到的聲音實際上是一種振動波,然而,無論是決定聲調高低的波的頻率,還是決定響度大小的波的振幅,都有一定的範圍,超過這個範圍我們人類是聽不到的,比如說有些聲音如超聲波和次聲波,像狗呀,蝙蝠呀等一些動物能聽到,而人類卻聽不到;當然,我想老子在這裡說大音希聲并不是指的聲波,老子應該有兩重意思,其一,有的時候,可能無聲勝有聲,大道無聲無為,聖人效仿,行不言之教,可能要比言語說教更有效;就好比父母教育孩子,一味的唠叨或吵罵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倒不如以身作則,慢慢引導和啟發更加有效;其二,老子經常用音和言代指統治者的政令,在農耕社會,好的政令不用多,可能簡單的道德和規範遠比繁苛的政令和刑罰要更加有效。當然,現在的大音希聲還有另一種含義,就是指有分量的話語不在多而在精。
我們再看大象無形;最大的形象是沒有形狀的。這裡的大象實際上就是指大道的形象,大道無形,大道存在于天地之中,天之大,無形無象,地之廣,無邊無垠,風之細,無孔不入水之柔,随形就物。所以說真正大的形象反而都是無形之象。總結這四句話,實際上是代指道的幾個屬性:大方是指道的胸懷,大器是指道的功用,大音是指道的聲音,大象是指道的形象。道雖然無聲無形,難以感知和捉摸,但道的胸懷是寬廣的,功用也是無窮的,老子用簡單幾句話就寫出了"道"的至高至極的境界。
然後老子畫龍點睛的總結說,道隐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貸,施與、給予,引申為幫助、資助的意思。和我們現在常說的貸款的貸意思差不多,隻不過貸款有利息,而且要按時還款;而大道對萬物的資助則是不求回報的。這句話可以翻譯為:大道幽隐、無聲無形,甚至沒有名稱。但卻隻有“道”,才能輔助萬物并成就萬物。
第25章中,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寂兮就是無聲,寥兮就是無形,所以說道是幽隐的;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強把它叫做“道”,然而就是這個無聲無形、卻具有至高境界和功用的道才使得萬物善始善終,而萬物自始至終也離不開道。天地萬物生長在大道之中,所以大道能夠使得天地萬物自然運行,從而成就萬物的德性。同理,真正體悟到了大道而具有德性的人,也會像大道大德一樣,雖然難以被世人理解,甚至常常被世人誤解,但卻能夠帶領人們走上真正光明而平坦的大道。
這一章比較複雜,所以我們是分兩期進行解讀,由于本章包含很多成語,而且排比句較多,文學性極強,所以我們最後再朗讀一遍原文,加深一下印象: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隐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好,第41章我們就分享到這裡,這裡是雅風國學,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敬請關注,評論和轉發,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