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由于可用空箱嚴重短缺,全球供應鍊受到了沖擊,令出口商非常頭疼。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集裝箱供應鍊中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空集裝箱平均在倉庫中停留45天,而在中國,每個閑置集裝箱的平均時間超過兩個月。
德國公司FraunhoferCML和Container xChange的研究項目表明,盡管中國和美國迫切需要集裝箱,但空箱在倉庫中的平均停留時間為61-66天,遠高于全球45天的平均水平。
通常美國東海岸通常是集裝箱設備的過剩地點(去年40DC的集裝箱可用率值為0.7),但集裝箱的可用率下降至0.43,表明實際上比需要的集裝箱少。
研究人員說,與中東(平均21天)和歐洲(平均23天)相比,北美地區85天和亞洲地區129天的高标準偏差表明,很多情況下集裝箱在倉庫内停留的時間比平均水平要多得多。
Container xChange是一個将用戶和供應商聯系起來的平台,該平台表示,中國各地的集裝箱可用性仍處于創紀錄的低位,而來自亞洲的海運集裝箱激增使美國港口不堪重負,零售商都着急渴望商品上架。
海運市場不僅嚴重缺乏40尺高箱(hc) ,而且40尺标準箱也出現了短缺,甚至20尺的集裝箱有時也緊缺嚴重。
40HCs的集裝箱可用率僅為0.05 CAx(集裝箱可用率)點,而去年同期為0.63。
資料來源:Container xChange
亞洲的集裝箱制造業正加班加點生産,其中占據全球集裝箱制造市場份額45%,全球最大的集裝箱制造商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宣布其訂單增加。
工廠正在加緊造箱,集裝箱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即使這樣,數百萬的貨櫃需求,讓造櫃遠水解不了近渴,全球三大租櫃巨頭已發出警告,缺櫃情況還将持續四個月。
中國貨主、貨代滿世界“求”空箱,但空箱到底去哪了?答案很簡單,在别的港口堵着出不來。
在亞洲港航界為了空箱急得焦頭爛額的同時,雖然運力短缺 ,可以通過漲價來推動船公司取消停航 、加船,增加運力;可是大量裝滿貨物的集裝箱嚴重滞留在歐美的港口和倉庫,無法動彈。
為了緩解設備的嚴重不平衡,航運公司對歐洲和美國的出口采取了積極的策略,暫停訂單,甯願用盡可能多的空箱來填補回程船隻。
實際上,為了阻止除最貴重貨物以外的所有貨物,歐洲出口到亞洲的出口商被要求每40英尺貨櫃支付超過5000美元的費用,以确保12月份的裝運。一家英國貨代表示,許多航運公司現在拒絕接受1月中旬之前的出口訂單。“我們的客戶願意支付如此高昂的運費,但是由于港口擁堵,我們仍在努力地把箱子運走。已經有一些箱子在碼頭上擱置了四個多星期了,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裝船。”
與此同時,亞洲急需的空箱分散在歐洲各地的倉庫中,尤其是在英國,陷入困境的港口不得不限制集裝箱提運到已經擁擠不堪的碼頭上。
當前集裝箱短缺的問題,是全球供應鍊史上百年一遇的難題,短期内基本就是無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