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陳成龍 語文建設雜志
(本文約5816字,閱讀大約需要17分鐘)
【摘 要】錢夢龍老師的教育理念和人格情懷影響了我一生。錢老師在福建省福州三中執教的公開課《愚公移山》獲得極大成功,我深深地為錢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所傾倒。此後,我始終以錢老師為标杆,有意識地揣摩、模仿、創新、提高,先後在多地開設公開課,努力踐行錢老師倡導的“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等先進教學理念,積極嘗試處理好“活”與“實”的關系,追求問題設計藝術,耕耘在語文教學園地。
【關鍵詞】錢夢龍,文言文,教學藝術
司馬遷在《史記·伯夷列傳》中很有感慨地說:“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顔淵雖笃學,附骥尾而行益顯。”确實,一個人要成人成才、成功成名,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各種因素的密切配合,其中,高人、賢人的指點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尤其少不了前輩的“傳幫帶”。回望自己的從教之路,我感到十分幸運,因為我得到了許多大學者、教育家、好老師的提攜指導,他們德高望重、知識淵博、循循善誘,讓我在探索教育真谛的路上爬坡過坎、越戰越勇,從而有機會欣賞到一個又一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錢夢龍老師就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位“貴人”,他的語文教學思想與教學實踐深深影響了我。
一
最早聽到錢夢龍老師的名字并受到他教學藝術的震撼,是在1980年。那一年,錢老師應邀到福建省講學,在福州三中執教公開課《愚公移山》并獲得極大成功。于是,錢老師的名字就深深地烙在我心上。我立即找來錢老師執教《愚公移山》的實錄,反複研讀,并認真學習錢老師的教學論文,為錢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所傾倒。
那時,我剛走上中學語文教學崗位不久,正處在教師成長的模仿期,迫切想找一些優秀的課例作為模闆進行模仿,終于有了範例,我大喜過望,于是就依葫蘆畫瓢,上了許多公開課。
例如執教文言文《傷仲永》,我先讓學生熟悉課文與注釋,然後以五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和文言詞義。一問“泯然衆人矣”是什麼意思;二問這一句含有什麼樣的感情,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惋惜之情,并讓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惋惜之情 ;三問作者為什麼惋惜,學生回答因為仲永從小很聰明,但後來“泯然衆人矣”;四問從哪裡看出來小仲永很聰明,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作答,并将其譯為白話文;五問仲永為什麼會“泯然衆人”,引導學生得出:人才的成長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整個文本分析過程中,文言字詞的解釋與内容的分析齊頭并進,相輔相成;既不抛開文言字詞來分析思想内容,也不為了解釋文言詞句而抛棄思想内容分析。
文言文教學最難的是什麼?我認為是如何處理好放與收、實與活的關系。當時,許多語文教師也想把課堂放開,把文言文教得靈活一點,但苦惱的是,由于缺乏駕馭教材和課堂的能力,老師一旦把文言文教活,課堂就虛了,飄了;反之,把教學一收,看似實了,但課堂卻沒有了活力。因此,一些老師認為很難将文言文教得又活又實。一節文言文教學的課,許多老師往往串講到底,先把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譯,說這個詞是名詞作狀語,那個詞是使動用法,這個句子是倒裝句,然後再分析文章思想内容。似乎教文言文唯一的方法就是串譯法。不可否認,串譯法是文言文教學的一種方法,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如果篇篇文言文都采用串譯法教學,那麼教學會顯得呆闆機械,不能給學生以新鮮感,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一味采用串譯法的“實”,其教學效果也是有限的。如果用三維目标的标準來衡量,這種“實”充其量隻能是知識層面上的“實”,至于過程、方法、情感态度價值觀的培育,在一味串譯的情境下很難有所提升。對于文言文教學來說,不管文章内容、語言風格、深淺差異而一味采用串譯法,是違背教育規律的。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學一旦固化,就與藝術無緣了。古人說:“仿其上得中”。由于我模仿的是錢夢龍老師的精品課,因此,我上的一些課也得到了一些老師的贊許。我當時所在的福安一中的副校長知道我的課是模仿錢老師的課之後,充滿期待地說:“我們福安一中要培養錢夢龍這樣的老師,如果培養不出二分之一的錢夢龍,也要培養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錢夢龍。”殷殷之情感人肺腑,更激發了我模仿錢老師的信心。
二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我到外地參加研讨會的機會多了,因而見到錢夢龍老師的機會也多了。我抓住每次機會,把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特别是自己模仿錢老師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向他彙報。錢老師總是聽得很認真,然後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
有一次,錢老師受邀到福州市羅源縣做學術講座,之後會議主辦方安排錢老師參觀羅源灣,我是陪同之一。其間,我們自然又談論起語文教學,我說:“錢老師,您教學《愚公移山》時那個‘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去幫助愚公移山,他的爸爸媽媽會同意嗎’的問題問得實在好,真是‘天下第一問’!”沒想到錢老師馬上接過話說:“不是‘爸爸媽媽會同意嗎’,而是‘爸爸會同意嗎’。”我聽完一思考,頓感羞愧,責怪自己閱讀教例時太粗心,沒有體會到錢老師設計問題的精細。這件事給我很深的啟發:語文教學問題的設計一定要精細,問題設計精細了,才富有激發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參觀過程中,我請錢老師題字贈言。錢老師望着眼前碧波萬頃的羅源灣,提筆寫下了“碧波深處有珍奇”。看着錢老師的題詞,我陷入沉思。我想,錢老師一輩子在語文教育的大海中探索,他為我寫這句贈言,是希望我也能潛心去探索語文教學萬頃碧波下的奧秘吧!從這之後,我就更加注意問題設計的精細了。我總是要求自己先精心鑽研文本,在“碧波深處”找“珍奇”,再設計出精巧的問題。
就在羅源灣之行後不久,全國中語會委派我到河南省葉縣送教,要我在該次活動中執教文言文《鄒忌諷齊王納谏》。我心想,這次教學一定要注意把問題設計得精巧、精細一點,增加思維的容量。我教學這節課時,先讓學生看注釋,自譯課文,然後提問:“鄒忌說‘王之蔽甚矣’,大王您受蒙蔽已經很深了!你看鄒忌這話說得很重,可是齊威王聽了并不惱怒,還很樂意地接受了鄒忌的勸谏,并且下令讓各個層次的人進谏。齊威王在回答‘善’之前肯定作了一番思考,那麼齊威王是怎麼思考的呢?他肯定想到了鄒忌勸谏的方式,以及鄒忌采用這種勸谏方式背後的良苦用心。請同學們來說一說。”
這個問題做了方向性暗示,要求學生推測齊威王的心理活動,其實就是要學生懂得什麼叫諷谏,以及鄒忌為什麼要采用諷谏的方式;懂得了鄒忌采用諷谏的良苦用心,其實也就懂得了鄒忌為使國家強大而費盡心思的情懷。有的學生這樣回答:“齊威王心想:鄒忌呀鄒忌,你為了社稷可謂費盡了心思。你這不是采用諷谏的方式嗎?你用自己的家事來類比國事,用處理家事的道理來類比治理國家的道理,是為了告訴我,因國君擁有很大的權力,許多人都有求于國君,他們會恭維我,我會受人蒙蔽。難得臣子有這樣的忠心,身為國君,我可不能做拒聽忠言的昏君,我要馬上下旨聽谏言。”學生能這樣回答,說明他對諷谏的特點,對鄒忌為什麼要采用諷谏的手法,對鄒忌不盲目輕信、善于思考、為國謀劃、善于勸谏的人物特征,都理解了。
接下來再問:“‘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這裡的‘之’指代什麼?”學生指出“之”指代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谏,下令向全國各層次的人征詢勸谏的事。在此基礎上追問:“其他國家‘聞之’為什麼要‘朝于齊’呢?”這其實是要讓學生理解齊王廣納勸谏的效果,學生通過想象可知,一個國君勇于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意見,集思廣益,興利除弊,凝聚民心,國力就會強盛;一個強大的齊國自然有威懾力,因此其他國家“聞之”就“朝于齊”了。至此,學生真正理解了“此所謂為戰勝于朝廷”的意思。
這一課,我教得很簡單,隻讓學生“看注釋口頭翻譯課文”,思考并回答兩個問題:齊威王的心理活動和其他國家“朝于齊”的原因。為了增強教學效果,對這兩個問題我都采用了“曲問”的方式。學生在回答曲問式問題時,既要理解課文内容,又要加以延伸思考,教學效果更為理想。因為教的是文言文,所以每當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時,我都要求學生以原文中的文言語句為依據,并對文言語句加以解釋。在把文言課文教活的同時,我始終牢記要把它教實。
三
2014年3月,錢夢龍老師到泉州講學。我作為會議主持人,自然又有機會向他請教。我知道錢老師很重視訓練,聽說原課标中忽略了“訓練”這一内容,是錢老師向課标組強烈建議而增補的。于是,我就“訓練”這一内容向錢老師請教,他很詳細地闡述了對“訓練”的看法。他說,近年來訓練在語文教學中逐漸淡出,許多青年教師對聽說讀寫訓練,對思維訓練越來越不重視,在實際教學中淩虛蹈空式的課越來越多。對此,錢老師十分憂慮,并引用了葉聖陶先生的那句名言:“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須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他對自己一生研究與實踐的“訓練”的觀點始終持堅定、毫不退縮的态度。
在交談中我還提到錢老師在西安講學時的一件事,當時有青年老師評價說“錢老師課上得好,學生也配合得好”,錢老師當即糾正說“是學生學得好,我配合得好”。錢老師強調,一定要牢固樹立“學生主體”的觀念,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教師的“善導”是為學生的“會學”服務的,“善導”和“會學”互動必然成為生動活潑的教學形态。錢老師的這些觀點,我在他的著作《語文導讀法探索》《導讀的藝術》中也讀到過,但此時能得到錢老師的耳提面授,備感親切!
泉州受教幾個月之後,廈門實驗中學邀我與該校年輕教師同課異構,執教文言文《狼》。這次教學中,我特别注意對學生的訓練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大緻如下:
1. 讓學生補全對聯。出示上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要求學生補出下聯“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然後請學生介紹這副對聯的作者,并推測《聊齋志異》的特點和蒲松齡文學成就的藝術特色,讓學生了解蒲松齡文學成就的最大貢獻及其特點是:搜集民間故事,寫作了《聊齋志異》;《聊齋志異》多談狐仙鬼妖,以此曲折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
2. 檢查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
3. 學生做倒翻譯的訓練。給學生提供《狼》的譯文,要求學生将其倒翻譯為文言文;倒翻譯時盡量做到譯句與原句相對應,可以用原文的詞句,也可以用其他詞句,意思不變更好。
學生做完倒翻譯訓練後,我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翻譯與《狼》的原文進行對照,找出不一樣的地方。然後提問:“你們在倒翻譯時有哪些用詞跟課文不一樣,但意思沒有變?”我先舉例說,比如第一句我倒翻譯為“一屠晚歸,擔中肉罄,僅有剩骨”,“罄”和“盡”不同,“僅”和“隻”不同,但意思沒有變,如果你的倒翻譯中有幾個文言用詞與原文不同,但意思沒變,那說明你有一定的文言詞積累了。于是學生彙報自己的訓練成果。之後,我出示自己的倒翻譯文言文《狼》,并讓學生比較與原文的差異,加以辨析,使學生理解: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一樣,也有同義詞現象和用不同句式表達相同内容的現象。
4. 用一個詞概括狼的本性。(黠)
5. 用兩個字概括文章的主題。這在導入時所出示的對聯中已經提供了,即是“刺貪”(“刺虐”)。
6. 以文言的形式續寫一段贊揚屠戶的話。這篇文章在刺虐的同時也贊揚了一個人——屠戶,可惜文章結尾沒有直接贊揚屠戶,請同學們模仿課文最後一段,寫一段贊揚屠戶的文言文(20字左右即可)。
學生寫并作展示,比較評價。之後,出示我的續寫語段:“屠勇且智矣,處窘境而不懼,頃刻斃兩狼,其氣概足可範矣!”學生先是大加肯定,之後有學生發現這段話的表述有不當之處,于是将“處窘境而不懼”改為“前窘而後定”。
7. 拓展練習。課後閱讀《狼三則》的另外兩則。這個練習使學生對蒲松齡的創作特點,對“狼”以及關于狼的文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增加了學生積累的厚度。
在這節課中,我很注意遵循錢老師提出的“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觀點。在補全對聯,猜測蒲松齡的文學創作特點這個環節,如果隻是着眼于傳授知識,我可以直接進行作者介紹:《狼》這篇文章是清朝作家蒲松齡寫的,蒲松齡生于某年,死于某年,他的求仕經曆怎樣,他的文學創作特點怎樣;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把了解作家作品的教學轉化為學生的主動思考與表達。
對于倒翻譯課文這個環節,學生會感到新鮮有趣,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效果自然也好。我倒翻譯的譯文中與原文不一緻的有24處,其中用詞不同、意思有變化的有3處(“随行甚遠”“甚慌”“追趕如故”);用詞不同、意思不變的有21處,它們或是同義詞,或是用不同的文言形式表達。比如,原文中的“犬坐于前”,“犬”是名詞做狀語,我的倒翻譯是“如犬坐于前”——像隻溫順的狗一樣坐在面前,原文中是特殊用法,我倒翻譯中用的是一般用法;原文中“一狼洞其中”省略了介詞“于”,我的倒翻譯是“一狼隧于其中”,把“洞”改為“隧”,還補出了“于”,但二者意思不變;原文“蓋以誘敵”省略了“之”,我的倒翻譯是“蓋以之誘敵”,将其省略的“之”補上,意思不變。要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就要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使之具有一定的文言語感。文言語感的養成不是靠教師的講授實現的,必須靠學生閱讀文言文,适當地學着用文言語體去表達。
關于續寫議論性句子的練習,從教學實際情形來看,學生對我剛開始出示的一味肯定屠戶勇與智的語段大都給予肯定,而忽視了屠戶原先的窘懼,暴露出一些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不準确。學生續寫議論性語句并加以修改的過程,就是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整合文章内容的過程。雖然要求續寫的文字不多,但有一定的訓練價值。
課後,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向錢老師作了彙報,錢老師給了我許多鼓勵。
20世紀80年代初,遠在千裡之外的錢老師用他的一個課例激起我對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追求,至今已有40年了。40年裡,錢老師用他的著述,用他親切的話語,用他的課例,用他的理念,引領着我,使我這個笨拙的草根教師不敢停下前行的步伐,并時時有收獲。就在前不久,錢老師參加完深圳市的一次教研活動後,将優秀教師姚丹華執教《愚公移山》的課例轉發給我。錢老師對姚老師的課贊賞不已,他這樣評價姚老師的課:大膽取舍,以意馭文;注意思維,循循善誘;内引外聯,溯源探究。我想,錢老師給我發這些材料,是要我借鑒姚老師的經驗,在新的曆史時期繼續探索語文教學的藝術,特别是文言文教學的藝術吧。有錢老師的指導與鞭策,實在是我的幸運。因此,每當我感到自己老了時,一想到90歲高齡的錢老師至今還在語文教學園地上辛勤耕耘,我就又埋下頭認真思考語文教學的事了。
(陳成龍:甯德師範學院)
[本文原載于《語文建設》2022年2月(上半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