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秀麗的屏南縣路下鄉羅沙洋村。 屏南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中新網甯德8月9日電 (甘葉斌)漫步在福建省甯德市屏南縣路下鄉三萬裡村,河岸邊處處是美景,步步入畫來。當地村民陳大爺感歎稱,“現在水變得更清了,環境變好了,在這兒散步特别舒心,人的心情也舒暢多了。”
屏南縣路下鄉石棋公園夜景。 屏南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這一變化,源于“河長制”的實施。路下鄉在“水”上做文章,圍繞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态修複等工作,推進美麗生态河湖建設,通過建設生态護岸、河道清淤、景觀壩、河邊景觀步道等措施,恢複天然河道狀态,形成生态淺水景觀。
“我們相繼部署了‘三清一淨’‘堵污口、清污泥、治污水、淨水質’專項清河行動,各村建立巡河員、保潔員、監督員制度,加強對河道的日常保潔和管護。”路下鄉河長、黨委書記陳家寵9日表示,在此基礎上,全鄉共聘11位河道專管員,劃定管理區域,每天針對各自片區進行巡查,查看是否有偷排、漏排、河邊飼養家禽、亂扔垃圾等現象。
不僅如此,路下鄉結合網格化社會管理工作,着手建立河道專管員體系,實行河道“定格、定員、定崗、定責”管理,實現責任體系全覆蓋,破解河道治理工作點多、線長、面廣的難題,讓“有問題找河長”成為治水管水新常态。
“活”水引來了,發展也有了源泉。走進路下鄉羅沙洋村,四面青山環抱,溪流穿村而過,錦鯉暢遊其中;溪畔兩側,古民居錯落有緻,盡顯“金牌旅遊村”的風景秀美、生态宜居。
羅沙洋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蔣雲英說,村莊山清水秀,根據村裡的景色特點,規劃了休閑農業園、燒烤園、櫻花公園、梯田等作為亮點,吸引遊客來體驗采摘、燒烤、插秧樂趣。
以治水為契機,羅沙洋村2020年探索鄉鎮牽頭、村委會為主的自發性古屋修繕模式,根據村莊布局及古村落坐落位置,結合村内縱橫巷道,投入30餘萬元對村内3棟古屋進行修繕。目前,3棟古屋均已修繕完畢,分别作為攝影基地、咖啡屋與書屋、酒樓。
清澈的河道不僅美化了環境,還為小小的村子帶來了更多生機與商機。長期在外經商的村民楊佳威與哥哥楊家諒投入50萬元對自家古屋進行修繕,并計劃将古屋打造成民宿,引入更多人流,帶動村裡的發展。
三萬裡村與羅沙洋村的華麗轉身,是屏南縣推進“河長制”的縮影。作為山區縣的屏南,境内有主要河流2條,流域面積大于50平方公裡的河流有10條,總長576公裡,水庫57座。
近年來,屏南縣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出台《屏南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按照“縣管、鄉聘、村用”方式,落實河道專管員人手,實現責任體系全覆蓋;設立黨政“雙河長”和縣鄉兩級“湖長”體系,将全縣小微水體庫(塘)全部納入河湖長制體系,确保所有水域河湖長全覆蓋,實現流域河道治理全域化、長效化。
今年上半年,屏南全縣各級河長累計巡河1046人次,協調解決涉水問題112個,開展各類宣傳活動7次。當地官方表示,在“河長制”的推動下,屏南的河流湖泊正在回歸原有的生态底色。(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