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曆史上的今天。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郵輪于前一夜撞上冰山沉沒,造成超過1500人死亡。
今天看來,泰坦尼克号的沉沒是一場人為事故。
1912年4月2日,泰坦尼克号完工,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交通工具。
它的排水量高達4萬6000多噸,相當于今天一艘中型航母。
泰坦尼克号可以容納3547人,乘客為2435人。
船艙裝修的很好,即便是最差的三等艙也遠高于普通船隻标準。
後來幸存的三等艙乘客認為,艙室是非常舒适的,還會提供大量免費的食物,比在家中的生活條件要好得多。
而至于頭等艙則極為豪華,已經不能用奢侈來形容。
頭等艙最昂貴、最豪華的套房是“帕洛菲套房”,它還包括一條私人海濱走廊,這間套房的單程票價超過4350美元(币值相當于2020年的15萬美元)。
泰坦尼克号的時速可以高達24節(44公裡),在當時來說是極為驚人的。
即便是耗費巨資修建的快速戰艦,往往也達不到這個速度。
泰坦尼克号在4月10日從英國南安普敦港出發,在歐洲多地停靠以後,搭載着892名船員和1332名乘客,趕赴大西洋對岸的美國紐約。
當時是航運的淡季,隻有1000多名乘客而不是2000多人。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乘客不足實在是一件好事。
在今天來看,泰坦尼克号有着兩個緻命的缺陷。
第一, 它的救生船數量不夠。
當時遠洋船隻的救生船,不需要能夠容納所有乘客。
20世紀不是17世紀,全世界主要航線都有大量船隻。
比如從歐洲穿越大西洋到美國的航線上,每天都有上百艘船隻航行。
船上的救生船隻是需要保持一定的數量,将乘客及時轉移到附近趕來救援船即可。所以,船上有2000多人,救生船卻隻能容納一半人,也就是1178人,這也是符合規定的。
第二, 他的水手們經驗不足。
船長由英國皇家海軍上校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擔任,62歲,有40年的航海經驗。
不過,他的船員幾乎都是新人,隻有5%也就是40多人,是很有經驗的水手。
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登上泰坦尼克号,包括船長在内。
這為後來的慘劇,埋下了伏筆。
在4月14日夜間,泰坦尼克号仍然以22節的高航速行駛,希望在首航中盡快橫穿大西洋。
此時泰坦尼克号的電報員,已經連續6次收到其他船隻的警報,海上出現了浮冰。
當晚19點30分,在泰坦尼克号前面行駛的加州人号油輪,發出電報警示,它發現了3座大冰山。
22點55分,該船又發出警告電報,說自己周圍都是冰山。
泰坦尼克号的電報員約翰·菲利普收到了這2條電報,卻并不關心。
菲利普的主要任務,是發出和接收乘客的電報,這些電報的收費都很高。
泰坦尼克号的闊佬太多,電報員全天都在忙碌。
而且當年的這種電報員都屬于電報公司,并不是船上的雇員。
在22點55分收到加州人最後的警示時,電報員菲利普惱怒的回答:“閉嘴!閉嘴!我在忙接收其他電報!”随後,菲利普就關閉無線電,上床睡覺,根本沒有關注對方發來的内容。
後來菲利普并沒有離船逃生,一說是自知犯了大錯,沒有臉面活下去。
而更要命的是,泰坦尼克号的2個瞭望員也并不專心。
在大西洋,碰撞大型冰山的事故極少發生。上一次事故,是6年前1907年7月。德國的威廉皇儲号在紐芬蘭大淺灘沖撞了一座冰山,船首遭受碾壓破損,卻仍能完成她的航程、安全抵港。
水手們普遍認為,鋼鐵制造的船隻不可能被冰山撞沉,最多是有一定損壞,不可能緻命。
所以,2個瞭望手沒有使用望遠鏡,隻靠肉眼識别。
到了23點30分,他們發現遠處似乎有薄霧,因缺乏足夠經驗,沒有識别出是冰山。
9分鐘後,瞭望手終于看到了冰山,距離泰坦尼克号隻有450米。
他們立即發出警報,船長下令立即左滿舵并且進行倒車!
這個決定,避免了泰坦尼克号正面撞擊冰山,卻造成災難性後果。
轉舵需要30秒的時間,而倒車導緻螺旋槳停轉,大大影響了轉向的性能,最終導緻了碰撞。
站在分析者的角度,泰坦尼克号即便正面撞擊冰山,不會造成大的損害,最低程度不至于沉沒。
它的穿透非常堅固,一旦碰撞隻會部分受損。
況且,整個船頭隻有4個水密艙,就算全部損壞,船隻也不會沉沒的。
另外,如果隻是轉向而并沒有倒車,泰坦尼克号的轉向能力會增強很多,是很有可能避免碰撞的。
可惜,曆史上永遠沒有如果。
最終,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出現了長達7秒的碰撞,造成了一個長達91米的傷口,涉及5個水密艙。
泰坦尼克号僅能承受4個水密艙破裂,它要沉沒了。
很多人贊揚泰坦尼克号逃生時,讓婦孺走在前面。
其實,這種禮讓是相對的。
在同樣是男性逃亡時,仍然是一等艙和二等艙的闊佬們優先,三等艙的男人們則很難上救生船。
海水接近0度,即便穿着救生衣落海,普通人不能堅持超過15分鐘。
由于救援的慌亂和船員毫無經驗,可以容納1100多人的救生船,隻乘坐了710人。
最終,有1514人死于這次大海難。
這1500多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并沒有立即死亡。他們都穿着救生衣,有的則想方設法用各種木頭浮在海上。
雖然救生船還可以容納接近500人,但聽到落水者凄涼的呼救聲,最終隻有1艘船敢于靠近搜救,救活了13人。
這是很危險的,落水者為了求生,會不顧一切的往船上爬,很容易将船弄翻。泰坦尼克号沉沒後大約2個小時,一艘英國郵輪趕到,開始搭救幸存者。
最後,再說說《泰坦尼克号》的故事。
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蘿絲卻有其人,不過已經53歲高齡,是個奶奶級别的女人。
她的真名叫做海倫·丘吉爾·坎迪,出生在紐約,是美國最早的移民家庭後代,并不是蘿絲一樣的貴族。
海倫在20多歲同商人愛德華·坎迪結婚,生了2個兒子。
丈夫愛德華生性風流,做事專橫,對于妻子反叛的性格極為不滿,曾經對她多次毆打。
所以,海倫被迫在結婚十多年後,選擇離婚。
作為傳統的美國家庭,19世紀末婦女離婚也是不可思議的。
海倫一生都活在争議和譏笑中。
她受過良好的教育,離婚後以寫作為生。海倫很聰明,她出版了一本離經叛道的《女人如何自力更生》,大受歡迎,賺取很多稿費。然而,她因此被上流社會排斥,認為她是另類醜角。
海倫之所以登上泰坦尼克号,是因為她的兒子在美國的一個火車事故受傷,她急于趕去照顧。
海倫購買了一等艙的船票,認為自己被6個男人追求:58歲的美國建築師肯特、45歲的英國藝術品交易商休伍倫、退休軍官格雷斯、長島社會精英克林齊史密斯、瑞典預備役軍官斯蒂文森和愛爾蘭人考林。
不過,他們并沒有什麼浪漫的愛情故事,死掉的傑克原形是肯特,是個年近60歲的老大爺。
而肯特并沒有和海倫一起跳入海中,将求生的機會讓給她。
隻是根據規則,海倫是婦女可以上船,肯特是男人,隻能等待。因海倫上了年紀,無法攜帶大量行李登船,況且水手也不允許攜帶行李。肯特出于紳士風度,願意幫助海倫看管行李。
随後,海倫上了救生船因此逃生,肯特則死于海難。
到了美國以後,海倫将自己的遭遇寫成了32頁的故事,在報紙上刊登。
有意思的是,肯特死了無從分辨,其餘5個男人都幸存下來,他們一口否認追求過海倫。尤其是海倫特别看中的藝術品交易商休伍倫,認為故事是一派胡言。他們隻是同海倫進行正常的社交,不存在任何的追求,這些男人都是有家室的人。休伍倫甚至拒絕同海倫再見面。
有些刻薄的評論家認為,故事可能隻是海倫的自作多情而已。
另外,閑着沒事幹的洋人們,曾經通過實驗揭露了電影的問題。
他們曾使用同樣大小和木質材料的木闆,讓兩個體重身高同傑克、蘿絲一樣的人爬上去。
實驗證明,這塊木闆完全可以容納兩個人的漂浮,根本不需要傑克一個人留在水裡。
也就是說,傑克是冤死的。
據說,電影導演兼編劇詹姆斯·卡梅隆看到這個報道後,當場氣的破口大罵。
薩沙套用周星馳的名言“做人幹嘛這麼認真呢”!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