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琅琊王氏的衰落

琅琊王氏的衰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9:31:33
來源于:網絡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1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2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3

琅琊王氏,是長期生活于琅琊郡這一特定行政區域内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自這一世族的奠基者王吉,由琅琊郡高虞(在今山東即墨市溫泉鎮西高虞村)徙家于琅琊郡臨沂縣都鄉南仁裡(今山東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孝友村)後王氏在此繁衍生息長達400餘年,遂以郡望為名,稱“琅琊王氏”。琅琊王氏發展于曹魏西晉,确立于東晉初年并達到最盛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延續至唐末五代,南朝以後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時間裡,琅琊王氏在政治、倫理道德、朝章國典、文學藝術方面産生了重要影響。《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等人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琅琊王氏自臨沂衣冠南渡、舉族遷居金陵。南渡之後,因對故鄉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東晉元帝時,僑置南琅琊郡(今江蘇省南京市栖霞區)。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4

曆史

王吉,字子陽,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之子王駿為禦史大夫,王吉之孫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

王吉祖孫三代皆以賢稱著于史。又王崇之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義,拜太中大夫,封向義侯。

其後王遵之子王音,為大将軍掾,生四子:曰王誼、曰王浚、曰王典、曰王融。

王音之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王融生有二子,長子叫王祥, 次子叫王覽,兄弟二人皆是大孝子,卧冰求鯉是關于王祥的故事,王覽友悌便是關于王覽的故事。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5

魏晉

王祥是魏晉時期的大孝子,漢末遭亂,王祥扶母攜弟覽避地廬江,隐居三十餘年,不應州郡之命。

母終,居喪毀瘁,杖而後起。一次徐州刺史呂虔征召王祥起為别駕,此時王祥以年近花甲,固推辭不接受。

弟弟王覽勸他,王祥乃應召。呂虔委以王祥州事。當時州郡寇盜很多,王祥率勵士兵,頻讨破之。州界清靜,政化大行。

時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别駕之功。”孝子王祥因得到百姓的愛戴,年邁古稀的王祥仕魏晉,仕晉間先後擔任重要官職,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

西晉泰始五年(公元268年)薨,策谥曰元。22年後,公元290年晉武帝剛辭世,便發生了賈後專權的局面,從而引發了一場西晉諸侯王之間長達16年的動亂,史稱八王之亂,加以天災連年,胡人遂乘時入侵,5年後,即306年,便又爆發了永嘉之亂。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6

東晉

琅琊王氏家族的興盛時期是東晉,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許多家族都舉族遷居長江以南避亂,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司馬睿在王氏家族的擁戴之下,于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東晉,中興了晉室。

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無法取代。

隻有在淝水之戰中嶄露頭角的陳郡謝氏家族能與之平肩,并被後人合稱“王謝”。

東晉100年後,司馬氏被自己的一個将領名叫劉裕的取代了,劉裕自立國号為宋,同時期鮮卑拓跋氏統一了北方,自立國号為魏,曆史進入南北朝。

南北朝

南北朝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四朝廷為宋、齊、梁、陳,皆位于中國南方,南朝曆時169年,南朝最後一個朝代叫陳被隋朝所滅,繼西晉以來天下再次得到統一。

在整個南朝間,琅琊王氏家族明顯是聲望高于實力。“王謝”也成為了當代後世名門望族的代名詞。

但是不乏文學名人,如齊梁時期的王儉就是一代儒學宗師,梁時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肅等是當時知名的詩人。王融便是永明體詩歌的幾位創作家之一。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7

隋唐

琅琊王氏子孫有一支遷居關中鹹陽,是為琅琊王氏鹹陽房支。

該族出了四位宰相王方慶、王睿、王玙、王抟;出了一位皇後:唐順宗庒憲王皇後。莊憲皇後王氏,她的高祖父王缋,越王府法曹參軍。

王皇後曾祖父王思敬,太子賓客。王皇後祖父王難得,贈潞州都督,封琅邪郡公,是中唐著名的将領。

王皇後父親王顔,金紫光祿大夫、衛尉卿。她年幼時以良家子選入宮為才人,時年才十三歲,大曆十三年(768)生憲宗李純,唐順宗即位,因病不能上朝,王皇後供侍醫藥不離左右。

唐元和元年(806)正月,唐順宗晏駕,當年五月,尊王氏為皇太後,元和十一年(816),王太後駕崩于鹹甯殿,谥号莊憲皇後。

其實隋唐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經不複存在,雖然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這幾位宰相要是與魏晉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相對比,真是滄海一粟了。

南朝四大盛門中在唐朝能持續繁盛的實際上隻剩下蘭陵蕭氏了,

其中沒落得最徹底的當是陳郡謝氏,在唐朝,陳郡謝氏竟無一人出任過宰相!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8

世系辨證
  • 始祖考證

琅琊王氏出自姬姓,最早的開族始祖是春秋時期的齊國大司馬王子成父,王子成父是周桓王的第二個兒子,因避“子克之亂”而投奔齊國,齊桓公時期,因管仲舉薦而被任命為齊國大司馬,齊桓公死後,王子成父的後代,繼續擔任齊國的将領,于是定居在了齊國,并世代以“王”為氏,此為琅琊王氏之始。

又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琅琊王氏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的後代,姬晉因直谏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任司徒,時人稱為“王家”,子孫遂以“王”為氏。

從宗敬下傳到十五世為王翦,王翦與其子王贲、孫王離,三代皆為秦國大将,是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功勳之臣。

秦末,王離之子王元為避秦亂,“遷于琅琊,後徒臨沂”。

西漢昭、宣時期,王元四世孫博士、谏議大夫王吉始家臯虞,後徒臨沂都鄉南仁裡,成為于史可考的琅琊郡臨沂王氏家族的始祖。

再經過古代諸多文獻記載,于是琅琊王氏一緻被認為是周靈王太子晉的後代,這一說法在所能見到的記載中,大約以東漢人王符所撰的《潛夫論·志氏姓》為最早,此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發揚光大,隋唐以後成為共識。

綜合來看早期的相關文獻、世系、墓志、佛經、詩文等記載,尤其是《潛夫論·志氏姓》,東晉孫綽《丞相王導碑》、南朝齊《故永明敬太妃墓志銘》、梁陶弘景《真诰·延象篇》、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劢德行碑》、北魏《王紹墓志》及《王誦墓志》,《文選》唐章懷太子李賢注引《琅琊王氏錄》,唐李翰《鳳閣王侍郎傳論贊并序》、林寶《元和姓纂》、李白《感遇》、李珏《琅琊王府君(衮)墓志銘》,北宋邵思《姓解》、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等等,都對太子晉和琅琊王氏的關系作了大緻相同的記載,也是許多人自稱是太子晉後代的基本依據。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9

琅琊王氏世系表

琅琊王氏作為漢唐時期名門望族,肇端于西漢,發展與曹魏西晉,鼎盛于東晉,延續至唐末五代。近七百年的時間裡,在政治舞台及書法方面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人才,可謂是将相之家,書法名門。

王吉、王駿父子二人,世名清廉,布衣疏食,剛正直谏,頗有政聲,王吉官至博士谏議大夫,其子官至禦史大夫。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10

王吉少好學明經,治經術,既精且博,在經學史上也有相當高的地位。

關于其經術之“博”,蘇紹興先生有論雲:“吉能五經兼通,睽諸當時風氣,并不多見。武帝時夏侯始昌亦能通五經,《漢書》所載似亦僅二人。豈其時漢儒治學最重要專家故耶?”關于王吉經術之“精”,并未因其通《五經》而疏誕,而是有其精深的專家之學。王吉能為驺氏《春秋》,通梁丘賀之《易》,當在家族内授,特别是傳承《韓詩》,史載甚明。

《漢書》卷八八《儒林傳》:“趙子,河内人也。事燕韓生,授同郡蔡誼。……誼授同郡食子公與王吉。吉為昌邑王中尉,自有傳。……吉授淄川長孫順。順為博士,豐部刺史。由是《韓詩》有王、食、長孫之學。”王吉傳《韓詩》,成一家之學,其地位不言自明。至于王吉以《論語》教授,也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漢書》卷三○《藝術志》叙述《論語》學術史雲:“漢興,有齊、魯之說。傳《齊論》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禦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唯王陽名家。”王陽就是王吉,他能成為傳授《齊論語》之名家,影響頗大。

因此,王吉不僅開創了琅琊王氏經術傳統,對于其家學影響深遠,而且在漢代經學史上也有突出的地位。

難能可貴的是當時王吉為官十分清廉,班固在《漢書》中對王吉評價甚高,史書說他辭官回鄉時隻帶着自己的行裝,毫無積蓄。

回鄉後衣食亦如同平民百姓。王吉與貢禹情意相投,交往至深,所以後來有“王陽在位,貢公彈冠”的成語。

王駿,谏議大夫王吉之子。曆任谏大夫、趙内史、幽州刺史、司隸校尉、少府、京兆尹、禦史大夫。

王駿所曆職務皆顯能名。鴻嘉元年(公元前20年)四月庚辰王駿始任禦史大夫,至永元二年,曆時五年,政有清績,口碑很好,“衆人為駿恨不得封侯”。

王駿為禦史大夫時卒于官,未及封侯,衆人為未封侯而很是不平。其父王吉著有《魯論》,王駿後來重編,注解為《魯王駿論》。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11

琅琊王氏的衰落(琅琊郡的王姓望族)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