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三國的“世外高人”,有一個名字不得不提,這個便是神龍不見首尾的司馬徽。
司馬徽字德操,颍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據史書記載,司馬徽長得不但松形鶴骨,器宇不凡,而且博學多才,他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全能通”型人才。同時,他的琴藝很高,往往能彈出高山流水之妙曲來,蓋世無雙。總之,他可以說是三國的“閑雲野鶴”,也是無與倫比的“世外高人”。
司馬徽與荊州名士龐德公等人交往甚密,兩人親如手足。司馬徽尊年長他十歲的龐德公為兄長,而龐德公則給“小弟” 司馬徽為“水鏡先生”。
司馬徽才華橫溢,又為人清高,再加上龐德公的宣傳,其“水鏡先生”很快傳遍荊襄大地。
而司馬徽的出名還得益于他的一句著名推薦語: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伏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名聲大震,成了君主争先搶購的“香饽饽”。
司馬徽是個慧眼識丁的人,他推薦的人都成了三國舉足輕重的牛人,原本四處流蕩的劉備正是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最終成為一方霸主。同時,司馬徽為人仁厚,如果有人問某人某事好壞,他都皆說“好”, 有“好好先生”之稱。但是,令人感到納悶的是,有着“好好先生”之稱的司馬徽在推薦的名流之中,卻沒有三國的老謀子司馬懿的身影。這是什麼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司馬徽和諸葛亮、龐統很熟悉,因為諸龐都是他的弟子,而司馬徽對兩人的才華也很欣賞,于是不遺餘力去推薦二人。
而司馬懿,他們兩雖然都姓司馬,但是沒有任何“血脈”關系。司馬徽字德操,是河内溫縣人(今焦作市溫縣),一生都活躍于北方。而司馬徽卻寄居在荊州,交往甚密的是都是當地的名士,除了當地“泰鬥”人物龐德公,還有流寓到襄陽的韓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不世之才,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名人圈子。和司馬懿并沒有交集。
同時,司馬懿還是個低調和深谛守拙的人,因此,他年輕時的名、聲并不大。也正是因為不了解司馬懿的才華,又沒有來往和接觸,司馬徽推薦名謀時,便重點推薦自己的兩大得意弟子,再加上荊州名人圈的影響力,“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也便成了當時的流行語。這也吸引了雄主劉備的目光,于是上演三顧茅廬的動人故事,開啟了三分天下之征程。
總之,司馬徽一生不推薦老謀子司馬懿,既有“不相識”的主觀原因,又有“不識才”的客觀原因,這也跟他“謹慎”負責的推薦态度有關,要麼不推薦,要推薦的人便是不世之才,推出的典型能樹起來、立起來,正如他在推薦諸葛亮、龐統時的堅決态度,肯定語氣:“儒生俗士,豈識時務?”這8個字其實真真切切地破道了不推薦司馬懿的真正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