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号是國家最高的榮譽,能夠入選共和國勳章的建議人選我深感榮幸。核潛艇是全國大力協同的産物、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僅僅是當中一個成員。榮譽應該屬于集體。”
日前,“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号建議人選公示,在8名“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中,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位列其中。《面對面》欄目的記者在武漢對95歲的黃旭華進行了專訪。
參加這項工作 就要當一輩子無名英雄 像核潛艇一樣潛在水底下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第一艘核潛艇鹦鹉螺号下水試航,因為核潛艇在現代戰争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國際上一些軍事大國紛紛加強了這一新型武器的研制工作。為了能夠強有力地應對西方大國的核訛詐,1958年,作為國家最高機密的中國核潛艇工程正式立項。34歲的黃旭華參加了“核潛艇總體設計組”工作,是最早研制核潛艇的29人之一。
黃旭華:第一,進入這個領域就不能出去,幹一輩子。犯了錯誤也不能出去,你一出去就把國家機密帶出去了,犯了錯誤留在這個地方打掃衛生。第二,絕對不能洩露單位的名稱、地點、任務、工作的性質。第三,當一輩子無名英雄,不出名,一般的科學家他把課題公開,一旦有成績馬上公布,而我們核潛艇的工作世界上都一樣,保密非常嚴格。人家問我你能夠承受得了嗎?我說能夠承受得了。參加核潛艇工作,我就像核潛艇一樣,潛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
從零起步,算盤加磅秤,土辦法研制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核潛艇是個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其研制難度遠非常規潛艇可比拟。包括黃旭華在内的科研人員沒有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中國的核潛艇事業從零開始。
為了盡早研制出中國自己的核潛艇,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把核潛艇的發展列入了國家戰略,并打破常規造船程序,采取了邊研究、邊試驗、邊設計、邊基建、邊生産的“五邊”政策。
黃旭華:我們的工作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陳毅講了一句話,你們把事情搞出來,我這外交部長就好做了。
記者:您怎麼理解他這句話?
黃旭華:說話腰杆就硬了,沒這個實力我們國家在國際上沒有地位的。
在當時的條件下,黃旭華和其他科研人員想了很多土辦法,用來解決尖端的技術難題。沒有計算機計算核心數據,他們就用算盤和計算尺,甚至用磅一點點秤的笨方法來解決核潛艇的重心問題。
黃旭華:核潛艇牽涉到五萬多個台件,幾千米長度的管道電纜,一千多噸的鋼材,這麼多的東西組合在一艘潛艇上,要保證重量重心在最好的位置上非常困難。我們沒有更先進的計算手段,我們是用算盤打出來的,每一點改變整個情況就要重新算,反反複複,我們的同事沒有怨言,咬緊牙關把它搞出來。我們在船台的入口處放了一個磅秤,凡是拿進船台的都要過秤,所有的重量要跟我計算的要一樣,拿出去也要登記,重心如果不一樣馬上要調整。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核潛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軍節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軍,編入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這是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上馬三年後開工,開工兩年後下水,下水四年後正式入列。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親自下潛數百米 成為全世界第一位參與深潛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
1988年年初,我國核潛艇研制工作迎來了一個關鍵的日子,按設計極限在南海進行深潛試驗。試驗前,《血染的風采》這首歌曲在參試人員的宿舍裡常常響起:“也許我告别,将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悲壯的情緒四處彌漫,有人甚至偷偷給家人寫下了遺書。
戰士們忐忑的心情,與美國的一次核潛艇極限深潛航試驗有關。1963年,美國長尾鲨号核潛艇在進行極限深潛航試驗時,因事故沉沒,艇上129人無一生還。
在之前的核潛艇建造過程中,黃旭華和同事們通過嚴密的檢查驗收手段和三個月的質量複查,為這次深潛試驗做着充分的準備。當得知艦上操作人員承受着超常的心理壓力時,黃旭華親自與他們對話,讓他們對試驗成功樹立信心:這次做試驗絕不是讓你們去“光榮”,而是要大家把試驗數據完整拿回來。座談會上,他宣布要上艇與大家一起參與深潛試驗。
黃旭華:他們說總設計師的任務是坐鎮在水面的指揮船上,您下去幹啥?我說我下去,萬一試驗過程當中發生了哪些不正常的現象,我會及時協助艇上的援救,采取措施及時避免事故擴大,作為總設計師我要為這條艇負責到底,我必須下去,沒有考慮其他什麼個人問題。
64歲的黃旭華是全世界第一位參與深潛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深潛試驗當天,南海區域,微風有浪,“404”艇猶如一頭黑色巨鲸,慢慢下潛,随着深度的增加,鋼闆承受巨大的水壓,發出咔咔的響聲。黃旭華氣定神閑,指揮若定,給了大家無窮的信心。
最終,“404”艇抵達水下極限深度,成功完成預定的深潛試驗,全艇沸騰!“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按照規定不能放鞭炮的海軍碼頭打破慣例,慶祝這一曆史性時刻。黃旭華現場寫下“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黃旭華:這幾個字是我從事核潛艇事業的寫照。一個是癡字,一個是樂字。癡,癡迷于核潛艇,獻身核潛艇的事業我無怨無悔。樂,樂在其中,對待任何事物都是樂觀對待。
30年沒能回家 沒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每年冬天都會戴母親生前留下的圍巾
由于核潛艇研制是國家最高機密,從1958年到1988年,求索的這30年,也是黃旭華隐姓埋名的30年。
1957年元旦,黃旭華回鄉探望家人,他向母親承諾要“常常回家看看”。可是,包括他自己在内,全家人誰也想不到,自此一别,竟然要30年之後才能再次相見。1958年那次工作調動後,他與父母的聯系隻能通過信箱。父母多次寫信來問他在哪個單位、做什麼工作,他總是避而不答。父親去世時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他也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黃旭華:父親是突然間去世的。那時候郵政局打電報告訴我,但我也沒辦法回去。我沒有跟組織提,隻是我自己知道,我自己承受下來。
對于黃旭華的多年不歸,親人們多有怨言。弟弟妹妹們說:三哥大學畢業了,就忘了家,忘了養育他的父母。黃旭華的母親再三說:三哥不是這樣子的人!但是,30年沒回家,母親難免也有不理解。
1987年,《文彙月刊》第二期發表了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講述了一位核潛艇總設計師為中國核潛艇事業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黃旭華把篇文章寄給了母親,文中雖然沒有提到他的名字,但寫了“他妻子李世英”。老母親知道這是她的三兒媳。文章尚未讀完,老人已經淚流滿面。
黃旭華:當我母親知道我搞核潛艇,她感覺到自豪,她把子孫們叫來,說了一句,“三哥做事大家要理解要諒解”。理解和諒解傳到了我的耳朵,我真的哭了。我說兒子對不起他們,我沒有當好兒子,也沒有當好丈夫,也沒有當好父親。核潛艇就是我的一切。不能說我對家沒有感情,我欠了我的父親母親,欠了我的愛人女兒,欠了一輩子還不了的情債。有人問過我,你為什麼能夠這麼堅持?我講了一句話: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這個一直在我心裡面。
1988年,黃旭華借着到深圳大亞灣核電站出差的機會,終于回到闊别30年的廣東海豐的老家。93歲的母親終于等到了自己的三兒子。
黃旭華: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把母親的一條舊圍巾拿來。每年冬天,我一定會戴母親的圍巾。我感覺圍了這條圍巾母親就一直跟我在一道,我真的想念我的母親。
95歲高齡仍堅持工作 要給新一代核潛艇設計者當啦啦隊長
如今,為核潛艇奉獻了一生的黃旭華已經95歲,一隻耳朵已聽不太清,但腿腳還算利索。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仍然每天都來到他的辦公室,繼續他的工作。
黃旭華:雖然我現在年齡大了,已經退出一線,但是我感覺我的責任并沒有完。世界上的技術競争非常激烈,其中最嚴峻的競争表現在國防科技領域。競争當中,你落後了就要挨打,所以我們任重而道遠。我95歲了,人家說您不要去上班。我說我還是有責任的,我現在的責任是給新的這一代當啦啦隊長,給他們鼓勁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