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

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1:10:17

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藍天白雲,水草豐茂,牛羊成群終于來到了夢寐已久的大草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生活跟城裡人一樣)1

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藍天白雲,水草豐茂,牛羊成群。終于來到了夢寐已久的大草原。

“努力讓農牧民過上好日子”,這是2014年在内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考察時的深情囑托。祖國北疆的這片土地,一直是他的牽挂。

茫茫草原深處,好日子該是什麼樣?想象中,一碧千裡,騎馬放牧,天籁悠揚;蒙古包裡,炊煙袅袅,奶茶飄香。

“我們過着跟城裡人一樣的生活,我們什麼也不缺。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就沒有我們的幸福日子。”牧民阿日斯楞的話,代表了草原兒女心聲。

牧區現代化,從北歐風格裝修說起

轎車磚房駿馬,空調WiFi西瓜。在阿日斯楞家,我們着實吃了一驚。

這套位于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巴彥嵯崗蘇木阿拉坦敖希特嘎查170平方米的磚房,北歐風格裝修,家具現代考究,各種設施齊全。院裡,還停着越野車、賽車和摩托車。

阿日斯楞養了65頭牛、52匹馬,平日,他就騎着摩托馳騁在自家2800畝的草場放牧。“比騎馬感覺好,速度快。”他嘿嘿笑着。

這位30歲的年輕人喜歡“雲放牧”,他在頭馬和頭牛身上裝了定位器,坐在家裡通過手機就能查看馬群牛群的位置。

去年他結婚了,和妻子辦了一個小型家庭牧場,為遊客提供民宿服務。妻子自制牛肉幹等食品通過網絡銷售,家庭年收入能達20多萬元。

“我是個孤兒,沒有黨的關心照顧,不可能有現在的幸福。”小兩口相視而笑。

呼倫貝爾市推行牧區現代化,除了家裡有無線網絡,牧場安裝監控系統,最值得一提的,要數“芒來模式”。

在新巴爾虎右旗克爾倫蘇木芒來嘎查,2019年6月,黨支部書記米吉格道爾吉帶着大家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打破原有承包到戶的生産模式,拆除自家草場網圍欄,将全部草場和牲畜作價入股,抱團發展。

四季輪牧,統一經營,科學管理。

部分股東受雇于合作社,成為職業牧民;剩餘勞動力則向民族奶制品加工、民族工藝品加工、草原生态旅遊轉移。

既保護草原生态,又發展優勢特色畜牧業,還恢複傳統遊牧文化。在探索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芒來嘎查實現了“多赢”。

先吃“生态飯”,再念“牛文章”“文旅經”

54歲的護林員白吉林白乙拉,和妻子孟蘭站在新房前,笑得合不攏嘴。

進入興安盟,丘陵山地草原森林,滿目蒼翠。然而在大興安嶺南麓的科右中旗,卻有着極不和諧的鹽堿荒灘。

這裡是内蒙古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生态環境脆弱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

白吉林白乙拉的家,就在巴彥芒哈蘇木哈圖布其嘎查。全家五口人,母親患病,兩個孩子上學,一度因學緻貧。

2018年,中宣部動員機關幹部捐款100萬元用于科右中旗造林治沙,在哈圖布其嘎查栽植沙棘苗木1500畝共7萬株。白吉林白乙拉成了一名生态護林員,每年有1萬元工資。

在中宣部等單位的幫扶下,科右中旗理清發展思路,不僅走出一條綠意盈盈的發展新路,更在去年4月一舉甩掉了國家級貧困旗的窮帽子。

白吉林白乙拉利用扶貧補貼養了10頭肉牛,種了75畝地,孟蘭也在政府的培訓下成為蒙古刺繡職業“繡娘”。如今,孩子們都已大學畢業,他家搬遷到了80平方米的新居,全家一年能有七八萬元收入,順利脫貧。

有了好生态,才有好發展。

綠色,正成為科右中旗和興安盟最具活力的底色。

家有一小院,城裡給套樓房都不換

“以前看城裡人住樓房,特别羨慕,現在不了。上兒子那回來,感覺還是當一個農民好!吃菜用水各方面都不花錢,你看我這院兒多大?城裡的别墅你能買得起呢?”

姜玉珍的話,把我們都逗笑了。

她住在通遼市開魯縣東風鎮東七家子村。

家裡40畝地,其中7畝沙果樹位于鎮上萬畝果品經濟林立體種植示範基地,去年開始有收益,林間間作辣椒。這是開魯縣近年來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調整産業結構的代表。

除了經濟林,姜玉珍還有一畦菜園,種綠豆玉米,養雞養鴨,每年有7萬多元收入。老兩口現居的4間瓦房建于2016年,做飯有燃氣,供暖有地熱,洗澡有太陽能。

在内蒙古自治區,許許多多像阿日斯楞、白吉林白乙拉、姜玉珍一樣的農牧民,都過上了好日子。他們希望更多人能夠到草原做客,親眼看一看這裡的發展變化!(陸成寬 張景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