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秋民俗燒塔

中秋民俗燒塔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02:11:14

彭翔華唱漢味童謠,講武漢文化(025)

一到中秋,人們談得最多的是吃月餅;提起吃月餅,武漢人就會說起那句老黃陂話“八月十五吃月餅,喝熱茶,看月亮,越吃越喝越看越熱”。黃陂話很柔軟,很親切,漢口人說“聽起來肉坨了的”。黃陂話還保留了一些入聲字,比如剛才那句話中的“月、熱、越”就是,正所謂古韻盎然,别有風味。

過中秋,除了月餅,老武漢還有許多講究,比如“拜月、祀月、踏月(走月亮、遊百病)、送瓜、摸秋、洗眼、打謎子、賞燈會、疊瓦塔”等,一個習俗,其實就是一種玩法。

中秋民俗燒塔(老武漢中秋習俗)1

1909年刊行的《吳友如畫寶·風俗志圖說》中有一幅《送瓜祝子圖》,畫面表現的就是漢口坊間中秋送瓜的熱烈場景

中秋是燈節,中秋玩燈與元宵觀燈略有區别。元宵節主要是觀燈,賞燈,屆時會有各式燈會、燈展出現,有玩龍燈、紮花燈、挂宮燈、走馬燈、放河燈、點天燈(放孔明燈)等。元宵燈節全民性、社會性強一些,商業展銷多一些,氣場陣勢更大一些;而中秋節主要是做燈,玩燈,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但凡玩燈的日子,也是伢們遊戲的佳期。時節一到,商鋪會有些專供孩子們玩的燈籠賣,至今如此。有買燈,也有做燈,很多家庭喜歡自己動手,大人和小伢邊做邊玩。

紮個細篾圓籠子,上下各有圓孔,蒙上紅紙,架上提棍,點上蠟燭,一個燈籠就成了。複雜的,有魚形燈,兔子燈、大頭娃娃燈。簡單一些的,用稍厚一點的彩色皺紋紙做個筒筒燈,這種燈籠不用竹篾,可以折疊起來,不玩的時候收起。最簡單的是用冰鐵皮、西瓜皮,柚子皮做的鐵皮燈、西瓜燈,柚子燈,一樣好玩。

據記載,舊時武昌還有一種别緻的荷葉燈。武昌城内多湖,湖内多蓮,人們将一片荷葉連柄摘下,在葉柄相接之處穿一小孔,插上一根點燃的蠟燭,外加防風燈罩,一具荷葉燈就做成了。這種燈不是手提的,而是端舉的。

江夏人王景彜,字琳齋,鹹豐己未舉人,擔任過武昌高觀書院山長,也曾官居永康知縣,他的《琳齋詩稿》中,有組詩《吾鄉中秋竹枝詞》六首,分别道出了家鄉武昌中秋時節的民風鄉俗,有首講到了這種荷葉燈:

石榴漫說火争光,

高燭空傳照海棠。

畢竟蓮花工變化,

綠衣今又換紅妝。

詩中說道,那亮閃閃的燭光,就像是盛開的荷花,奇幻多彩,豔麗嬌美。

中秋民俗燒塔(老武漢中秋習俗)2

手執端舉荷葉燈

蠟燭是燈籠的靈魂,過去一到玩燈季節,那些生産蠟燭的小作坊就會做一些專門用于伢們玩的小蠟燭,這種蠟燭比較短,放在小燈籠裡面正好,價格當然非常便宜。

短蠟燭不經點,怎麼辦?一些伢們會到商鋪去讨要,口裡還齊刷刷地大聲唱着童謠:

今天嘞,十五呃,

明天嘞,十六呃,

老闆嘞,吃肉呃,

舍根嘞,蠟燭呃!

由萬生鼎先生傳唱。

舍,施舍。伢們上門祝賀,吉兆,好彩,有舍才有得,這時老闆會将準備好的一些短蠟,分發給孩子們。口裡還念到“發蠟燭、發發發,越發越發!”

等這家的蠟燭點完,伢們還會找到另外一家。這是習俗,如果哪家店鋪沒有伢們前來讨要,老闆反而會悶悶不樂,擔心以後的生意不興旺。

中秋民俗燒塔(老武漢中秋習俗)3

還有童謠:

打燈籠呃,流油呃,

白米飯呃,豬頭肉呃。

打燈籠呃,點亮呃,

四官殿呃,存仁巷呃。

打燈籠呃,逮寶呃,

一逮逮個,金元寶呃。

打燈籠呃,看戲呃,

一看看個,稀毛瘌痢呃!

唱法不同,一人唱,一人或衆人和,唱到最後,戲摸别人的腦殼,表示他是“稀毛瘌痢”。

童謠裡的四官殿不是漢口民權路江邊的四官殿,而是指居仁坊五顯廟下的四官殿(今武勝路一帶),這裡曾是老漢口有名的燈市,賣燈人手提各式活靈活現的彩燈,有挂燈,有杆燈,口裡不停地叫喚:“活的,活的!”清道光年間刊出的葉調元《漢口竹枝詞》中有首專門描述此等賣燈情景:

四官殿與存仁巷,

燈挂長杆樣樣全;

夾道齊聲呼活的,

誰家不費買燈錢?

清鹹豐五年(1855年),此四官殿與五顯廟同毀于兵火,未加重建。現在的武漢歇後語“四官殿——活的活的”,一般指東西不牢靠,活搖活動的。

中秋民俗燒塔(老武漢中秋習俗)4

“1877年湖北漢口鎮街道圖”中,清楚地标明同時有兩個四官殿。

這天是個例外,家長都知道伢們玩燈去了,一般都會任其盡興,當然女伢是不行的,她們玩一下可以,不能太久。

玩到最後,還有個項目,撞(武漢話讀cuàng)燈籠,先是輕輕地撞,越撞越重,小的當然撞不過大的,但是結果往往是同歸于盡,因為容易着火,火燒起來,可不管是大是小。

燒的是燈籠,燒的是煩惱,伢們得到的是快樂。

鄭建超在《明清時期“燒梵塔”遊戲研究》中,考證了一個古老的遊戲“燒梵塔”,中秋燒塔在南方地區多有流傳,各地名稱不盡相同,又稱“點塔燈、燒瓦子燈、燒瓦塔、燒花塔、堆定塔”等.舊時武昌也有,叫“寶塔會”或“疊瓦塔”。

清同治八年(1869年)《江夏縣志·風俗》記載:“是夜(即中秋之夜)作寶塔會,始自小兒,以石塊砌塔,于内燃燭。裡人沿之,聚瓦堆砌,高者丈餘,燭影燈光,玲珑有緻,月上時,群具衣冠,拜其下,鼓吹喧鬧,飲酒歡呼,自宵達旦。”

中秋之夜,一群小孩搶着用石塊、瓦片等堆砌成小塔,塔下有口,可以放置蠟燭等。一時間,燈火通明,煞是好玩。其後,一些大人也加入了疊塔的隊伍。人大力氣大,這石瓦寶塔最高者可達一丈多。“燒塔燒塔,越燒越發”,除了蠟燭,還有其他燃燒物如柴薪草把,甚至油脂類的東西。

待月亮高挂天空時,人們衣冠齊整,争相拜祭,并通宵達旦地吹打嬉鬧,飲酒作樂。王景彜組詩《吾鄉中秋竹枝詞》有生動描述:

亂石堆成三尺台,

合尖也似七層開。

兒童妙具雙鈎手,

翻出浮圖縮本來。

中秋民俗燒塔(老武漢中秋習俗)5

中秋之夜,燒寶塔遊戲

關于“中秋燒塔”習俗的由來,諸說不一,一說為了推翻元朝殘暴統治,舉事前以燒塔為信号,即所謂的“八月十五殺鞑子”;一說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還有解釋雲此系由佛教浮屠(佛塔)衍變而來,所以叫“燒梵塔”。

愚以為燒塔應該是一種民間的祈福活動。中秋到了,一年一度的收獲季節也快到了,人們歡聚在一起,用古老的儀式來祈求人無咎殃,五谷豐熟。通紅的塔身,寄寓着美好的願景,衷心的祝福,人們祈福豐收、祈福平安、祈福未來。

【關于我】

彭翔華,男,1954年生于漢口六渡橋與銅人像之間的古三皇。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非遺項目“武漢童謠”武漢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緻力于武漢童謠的收集、整理、考訂、研究、傳承工作,出版專著有《武漢民間童謠輯注》《武漢歌謠故事》《武漢童謠縱橫談》《武漢民衆樂園故事》《大城小巷》等,《武漢民間童謠輯注》榮獲湖北省第十屆“屈原文藝獎”。

“彭翔華講漢味童謠”,為你解讀,趣說武漢老童謠,以及與之相關的武漢老兒童遊戲、社會生活、風土人情、轶聞故事、方言俗語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