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牡丹花詩?周末假日隻兩日,遠遊多半是辛苦勝于遊玩之樂的,不如就近找個花木繁盛之處,賞花看雲,别有一番風味,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好看的牡丹花詩?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周末假日隻兩日,遠遊多半是辛苦勝于遊玩之樂的,不如就近找個花木繁盛之處,賞花看雲,别有一番風味。
春末時節牡丹開得正好,自唐朝時期士女出門賞牡丹便是最美的一道風景,書中記載:長安士女遊春野步,遇名花則設席藉草,以紅裙遞相插挂,以為宴幄,其奢逸如此也。
可見,賞花在唐朝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而賞牡丹花更是重中之重的春遊樂事,據李肇《唐國史補》記載: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
而流傳下來的唐詩中詠牡丹花的也不在少數。
劉禹錫《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詩中通過對芍藥“妖無格”和芙蕖“淨少情”的對比來襯托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句中的動字最為生動活潑的展示了當時長安城以賞牡丹為要緊之事的盛況。
王維《紅牡丹》綠豔閑且靜,紅衣淺複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仿佛一位身着紅衣的高冷美人,在一片綠意盎然中獨立而娴靜,如此嬌豔欲滴的花多,當如美人一般有自己的心事吧,春光易逝,一朝春盡,一朝花老,人們隻知道眼前春色撩人又焉知紅牡丹之心事。
張祜《杭州開元寺牡丹》濃豔初開小藥欄,人人惆怅出長安。
風流卻是錢塘寺,不踏紅塵見牡丹。
牡丹花開時節,人人都争着到長安城外去賞牡丹花,卻不知道錢塘的寺裡,不用踏入紅塵就可以看到絕美的牡丹花。
韋莊《白牡丹》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須慚傅粉郎。
昨夜月明渾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
白色的牡丹花,猶勝過新妝婦、傅粉郎,想象月色如水一般的夜晚,入門一庭花香,多麼美妙的春夜。
令狐楚《赴東都别牡丹》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别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家中牡丹紫萼即将盛放,而詩人又要離開了,上馬出門回首遙望,更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平章宅裡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兩京非遠别,春明門外即天涯。
劉禹錫這個朋友能處,深深的理解了令狐楚别牡丹的心情,臨到開時不在家的那種惆怅,還順帶着解釋了這種心情:不要以為從長安到洛陽不是遠别,現在春光花好的時節,門外都是天涯呢。
白居易《惜牡丹花》【其一】
惆怅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其二】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豔散随風。
晴明落地猶惆怅,何況飄零泥土中。
其一是惜花落,花開時節雖然是賞心悅目,卻也令人對晚來花殘而感到憐香惜玉之情頓生,恐明日風來吹盡,忍不住舉燭火而看。這場景似曾相識吧,到了宋朝蘇轼為海棠花也寫過類似的句子:隻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
其二是惜花凋零又遇雨,花期時節人人争看贊美,而當花漸漸凋零已是無人問津,如美人遲暮讓人忍不住惆怅歎息,天氣晴朗之時見花落猶然怅惘,更何況如今遇雨飄零殘紅都在泥土之中,直令人黯然銷魂已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