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聖誕節的理解,是聖誕老人在每年12月的24日晚上,爬進煙囪為聽話的小孩送禮物。每家人吃頓溫馨美滿的飯,其樂融融坐在桌前團聚。但在同樣的這一天,你們記得嗎?一位無依無靠,孤苦伶仃徘徊在馬路上的那位女孩?
在這個本該與家人簇擁在一起,享受暖和篝火與美味食物的年齡,卻不得為填飽肚子,穿着單薄的衣服護住瘦弱身體裡微弱的溫度,在街上詢問一位又一位的客人“您需要買火柴嗎?”
第二天清晨,昨晚慶祝的痕迹在街道上還沒有清理幹淨。小女孩,靜靜蜷縮在牆邊,安詳的閉着眼。身邊還有被雪掩埋,露出半截的彩帶。試問一句,聖誕老人你去哪呢?
你擁有12隻馴鹿,雪橇上拉着滿滿的禮物。難道你隻認準有煙囪的房屋,或者煙囪下面挂着的襪子嗎?這樣想來,她确實沒滿足你給禮物的條件。
聖誕老人的形象,起源于基督聖人典故。而《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根據親眼所見的平民艱苦生活而創作。或許這就是發生不幸的根本吧。兩部跨越時間與空間的作品,本不應該拿起互穿劇情。但這隻是希望大家能.....
記住,每一年的聖誕節夜晚,都有與這位小女孩相同命運的其他孩子,在世界各個地方,遭受着寒冷與饑餓......
圖片來源網絡 侵圖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