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人會問“為什麼好的、知名的單反相機基本都出自日本?”下面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2020年相機市場占有率:
佳能:47.9%
索尼:22.1%
尼康:13.7%
富士:5.6%
松下:4.4%
佳能、索尼、尼康占了80%以上的市場,而這三家都是日本企業,所以說全球相機市場日本一家獨大不為過。
可能大家很困惑,日本一島國論工業、論人才、論産業哪方面都比不上歐美國家啊,怎麼做到一家獨大的,這個就要從日本的曆史說起了。
最早做相機的是德國,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徕卡、蔡司等等都是德國品牌,特别是蔡司,二戰時期蔡司的光學技術可是站在世界頂端的。
而此時日本的Nippon相機品牌還是個不入流的相機制造商。
二戰結束後德國的工業技術被公開,世界各國都在借鑒、模仿德國的工業技術。
比如:美國當時就借鑒了部分技術,推出了柯達。雖然柯達現在不行了,但當時可是風光無限的。
這裡值得一說的是CCD技術是柯達發明的,但是柯達一直成謎于自己的膠片,沒有用好CCD這個好技術。這技術反而被日本發揚光大,後面就是日本相機品牌發展壯大,而柯達逐漸落寞。
▲美國柯達工廠
日本是學習德國最猛的,還仿照着德國推出了一系列工業發展政策,從而催生出了精工、西鐵城、日本電産等企業。
這些企業在借鑒德國技術的同時,還做了很多創新,讓生産出來的相機更具性價比,這段時間日本相機市場逐漸完善成熟。
而這個時候的歐美國家都在着重發展重工業,忽視了精密技術這塊的發展。等到回過神來時,日本的電子元件和光學鏡頭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
以及專利法律的完善,讓日本的電子元件和光學技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不再像德國那樣被各國直接用。
▲佳能蘇州工廠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日本和德國在材料和化工産業的布局都很完善,這一點為光學玻璃和鍍膜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所以時至今日德國和日本仍是相機、鏡頭生産大國,其它國家想要在短時間内完成德國、日本這樣的材料和化工布局很難。
▲日本名古屋工業區
最後說點可能會被罵的話,雖然我也不喜歡日本。
日本人和德國人的工匠精神,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居然靠手工計算都能計算出如此精妙的光學結構,這個真的不得不佩服。
特别是日本這種靠學習和借鑒德國技術成長的,然後青出于藍超過德國的水平,這種精神真的值得學習。
我們的很多東西都是學習、借鑒外國的,特别是像芯片、系統等核心技術還在别人手裡;想要青出于藍超過他們,真的很需要這種工匠精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