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都江堰是不是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不是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20:50:02

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依然還在發揮作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設計改造,将岷江的主幹分流,使原本過去水患頻繁的成都平原從此沃野千裡,于是有了蜀地天府之國的千古美名。

但是,有一個很容易讓人忽略,實際頗為不解的小疑問:偉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明明大多數人都知道是修築在四川岷江之上,而流向成都的河段因古時濯錦聞名一般叫錦江。很奇怪,這一水利工程為什麼既不叫岷江堰也不叫錦江堰,反而會叫都江堰呢?

都江堰是不是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舉世聞名的四川)1

都江堰全景

一、 四川岷江的曆史

岷江,今天是公認的中國長江上遊地區最主要的一條支流,以綿延川西和隴南的岷山山脈而得名岷江的源頭,一般認為是今天松潘一帶的弓杠嶺和郎架嶺(浪家嶺河段一度就叫郎架水),同時,岷山的主峰雪寶頂也在松潘,所以,這條江水自然而然得名岷江。

但是,岷江的說法畢竟是後來才漸漸普及的稱呼,古代早期的《尚書·禹貢》就寫到“岷山導江,東别為沱”,從先秦時代的古人就認為長江是發源于岷山。以《尚書》這種權威典籍在中華曆史上的巨大影響,古代人們對岷江比較傳統的稱呼一般是導江,同時,也就認為這條江河是長江的正源。之後的春秋戰國階段,其實上遊巴蜀地區的百姓已經知道金沙江的存在,還包括漢水,都算是長江的重要的組成河流。

從漢到魏晉時期的金沙江一般稱為“若水”,随後記錄于北朝郦道元的《水經注》: “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關,為若水也……又東北至僰道縣(今宜賓),入于江”,“岷山在蜀郡氏道縣,大江所出,東南過其縣北”。由于郦道元的這本名著是古代地理學的經典,繼續在曆史上強化了古人對長江源頭的認識就是岷江。除非親眼目睹,古代的人們很難發現長江上遊還有像大渡河這種大型支流,因為大渡河是在險峻的山區,河流湍急,幾乎不通船。除非生活在當地的古人,其實一般很少中原百姓能親眼目睹。

直到明朝時期,西南地區伴随“改土歸流”,人們對雲南地區的了解程度空前增加。明朝後期的徐霞客經過一番實地探險,才首次提出金沙江是長江源頭的說法,他在《溯江紀源》一文中提出“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江為首”,“餘按岷江經成都至叙,不及千裡,金沙江經麗江,雲南,烏蒙至叙,共二千餘裡;舍遠而宗近,豈其源獨與河異乎?”“其實岷之入江,與渭之入河,皆中國之支流,而岷江為舟楫所通,金沙江盤折蠻僚溪峒間,水陸俱莫能溯。”不過,由于明朝的疆域未能延伸到青藏高原,徐霞客其實也未能探究長江的真正發源。

之所以岷江在曆史上擁有非常大的知名度,最主要就是根據2000多年來幾乎主流的長江源流說法,由《尚書·禹貢》在古代典籍中帶來的權威地位。即便南北朝這種思想文化活躍,儒家思想受到佛道很大沖擊的階段,郦道元這位生活在北朝的學者,明明推斷發現金沙江出自青藏高原,河流長度其實要長過岷江,還是不敢輕易在書中提出新看法,就是不敢否定《尚書》的說法。

都江堰是不是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舉世聞名的四川)2

都江堰附近岷江

除了在書籍文化方面,岷江具有非常大的知名度外,從另一個現實角度來說,在古代蜀地形成水患最大的河流也一直是岷江。哪怕千古聞名的都江堰修築以後,岷江流域也仍有水患,幾乎曆代都有。隻不過不像早期集中在成都平原,也不像早期經常是大洪水,顯得那麼嚴重罷了。

因為岷江的支流衆多,加上都江堰再次分流,曆史上對岷江的稱呼其實非常多。除了《尚書》,也不提衆多古代文人在詩歌中對當時江河的習慣性稱呼,就秦漢魏晉階段的各種史書典籍,如漢代揚雄的《蜀都賦》具有地方史料性質,之後像晉代常璩的《華陽國志》,晉代的《益州記》,包括《隋書地理志》,唐代《括地志》等等,不同時期的資料對岷江流經四川各地的演變均有五花八門的記錄,江河的稱呼随時在變。

二、 罕見的四川“都江”由來

關于當時江河命名和稱呼的變化,除了曆史時期(比如朝代更叠)演變這一重大因素外,同時還和地域文化、民俗淵源有關。古代巴蜀地區大多有西南部族生活,像古蜀人和古巴人都是形成鮮明文化特色的先民,同時,川西地區古羌部落也有自身特性。春秋戰國這一誕生衆多古籍的文化高峰階段,對這些江河流域的命名都脫離不了古代巴蜀地區的文化背景,所以,巴蜀地區早期對江河一般都稱水,名字還都是單音,湔、沫、沱等。一般帶有江的稱呼是北方秦人占據巴蜀以後,帶來的中原文化影響。像李冰治水後,才分内外兩江,随後的河流稱呼就大量變化。随後就産生了岷江的分流也産生許多新稱呼,其中包括比較少見的都江。

都江,從字面意義來說,就是指岷江分流以後,從都江堰流向成都的河段,隻不過一般來說很少這麼稱呼。唐代《括地志》(唐代初年的一部大型地理學著作,由李世民的兒子魏王李泰組織人手編撰,多達555卷,可惜南宋後失傳,後來搜集出來少量殘篇,還不到十卷)就說:“都江即成都江。”隻不過都江這一稱呼民間很少使用,像清代陳登龍的《蜀水考》是時間比較晚,梳理河流演變比較全面的著作。書中就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檢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遊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基本就接近現代四川和成都民間的說法,但是,沒有人習慣稱呼“都江”。

都江堰是不是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舉世聞名的四川)3

都江堰寶瓶口

從另一個方面看,以唐代梳理出對“都江”的稱呼,确實可作為一個曆史的中間點。當時的都江堰工程還沒有定名,但是該地确立了一個以岷江的别名為稱呼的導江縣。正是源自《尚書》中“岷山導江”的經典論述,從實際出發,導江更為準确的當然可以認為是岷江的上遊地段。然後,也就可以認為,從導江縣的都江堰往下,流往成都方向的江水河段就是“都江”,隻不過都知道江水内外分流,又各有稱呼,所以實際上很少使用。

三、都江堰工程的變遷

都江堰是中華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個标志性名片。這一水利工程位于四川岷江由山谷河道進入川西沖積平原的地方,江水灌溉着過去的灌縣以東成都平原的萬頃農田。換句話說,今天都江堰市的原名灌縣,其實也是以這一水利工程灌溉出良田而得名。

自古以來,岷江來自川西古代西羌部落所居的山嶺中,今天屬于阿壩州山區。江水上遊流經地勢陡峻的萬山叢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減慢,因而夾帶的大量泥沙和岩石沉積下來,淤塞河道。每年雨季到來時,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勢驟漲,往往就泛濫成災;而雨水不足時又會造成幹旱。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幾百年間,水患可以說是古蜀人生活上的老大難問題。

為了消除每年水患,不少古蜀王還是設法開辟過一些河道引流,比如杜宇王以開明為相,在岷江出山處開一條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在古籍中,一度還以沱江稱為中江,一度命名過中江縣(并非今天的中江縣,而是今天的内江市。今天的中江縣早期曆史上是妻縣)。

無法解決水患時,古蜀人就搬遷住處來躲避水患。所以,古蜀人從山區走出以後,實際就在成都平原上頻繁遷徙,搬來搬去,以至于留下各種城池和文明的遺址。很大程度上,也許并不完全意味着古蜀人發展到多麼龐大和繁榮,實際可能是不同階段經常遷移和轉換住處的原因。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橫空出世的李冰被任命為蜀郡守。這麼一個才幹出衆的人物,他在擔任蜀郡太守前的事迹居然毫無記載,多大年紀不清楚,是哪裡人也不清楚。

李冰實際詳細了解過前人治水的經驗和效果,依靠當地群衆,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縣附近建成了都江堰。李冰建堰的初期,把這一水利工程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生活的民衆多是氐羌人,他們習慣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根據他們的習俗就叫“湔堋”。

李冰主要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峽内用石塊砌成石埂,形成著名的都江魚嘴。魚嘴是一個分水的建築工程,以此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東邊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邊的夾在内外江之間。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以此繞過成都城區,減少水量和水患。

都江堰是不是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舉世聞名的四川)4

都江堰示意圖

李冰在灌縣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築了離碓,離碓的東側是内江的水口,稱寶瓶口,具有節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漲,若将都江魚嘴淹沒,離碓就可以成為第二道分水處。為控制水流量,還在進水口作三個石人,立于三處水中,使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這些石人就起着水尺的作用,算是古代最原始的水尺。

在都江堰,還有五個石犀,有兩個留在内江中。石犀和石人的作用不同,它埋下的深度是作為都江堰修深淘灘控制高程的。通過深淘灘,可以使河床保持在一定的深度上,并留有一定大小的過水斷面,這樣就可以保證河床安全地通過比較大的洪水量。可見當時治水的人們對流量和過水斷面的關系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應用,縱觀整個都江堰的建設無不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李冰就靠興建一個都江堰水利工程就足以千古流芳。可李冰的貢獻并不僅僅是一個都江堰,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還在今天的宜賓、樂山境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慶縣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以及修索橋,開鹽井等。他甚至還領導修築了一條連接中原、四川雅安地區通向雲南的五尺道。所以,四川老百姓一直懷念李冰在巴蜀大地的偉大功績,建造廟宇加以紀念。比如最著名的除了都江堰市的二王廟之外,就是位于今天九寨溝範圍内的川主寺。盡管今天的川主寺廟宇是藏傳風俗,但曆史上這個地名來自于過去長期有紀念李冰考察岷江上遊時的寺廟,将李冰視為開發川蜀大地的主人翁。

之後到三國時期,劉備的蜀漢在都江堰地區設置都安縣, 實際也寓意這一水利工程保佑成都一方平安。當時的都江堰從過去氐羌文化背景的“湔堋”改成具有儒家文化背景的“都安堰”。同時也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據說,劉備建立蜀漢初期,成都平原西部的羌人和獠人又時常騷擾湔氐道一帶,威脅“大堰”安全。

為此,諸葛亮主政後派西涼出身的大将馬超帶兵前往懾服羌人部落,馬超禮遇羌、獠首領,将劉璋時期取名的“鎮夷關”改名為“雁門關”,把“鎮獠關”改名為“獠澤關”,使羌、獠和蜀中群衆自由通商,貿易往來,得到羌、獠首領的歡迎。

後來《水經注》還專門提到,蜀漢諸葛亮曾在都江堰一帶設立堰官,幾乎每年都要派人維護水利工程,稱“歲修”,羌、獠首領往往還派人幫助歲修,不僅搞好民族團結,還保證了大堰的安全。由于蜀漢在維護都江堰方面形成一套管理制度,蜀漢不僅是将大堰改名“都安堰”,還将過去的湔氐縣也更名為“都安縣”。這是都江堰這一偉大工程能夠流傳後世的一次重要的保障。

四、什麼時候定名叫都江堰

都江堰這一名稱正式确立是在宋代。

之前提到,唐代的時候實際已經出現稱呼“都江”的說法,而且将當地三國以來的“都安縣”改為導江縣。唐代的大堰又改稱“楗尾堰”。隋唐結束魏晉南北朝長期的動蕩後,再次進入相對穩定的升平階段。衆所周知,成都開啟了一段飛躍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繁華都會的全盛期。

都江堰在保障成都的繁榮方面自然不能忽視,據說當時又進行了新的維護和加固,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這一記載出自唐憲宗時名相李吉甫所編撰的《元和郡縣圖志》。

都江堰是不是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舉世聞名的四川)5

都江堰索橋

李吉甫早期到四川做忠州刺史(忠州今屬于重慶),與鎮守西川的節度使韋臯也是好友。同時李吉甫與當時在忠州的前宰相陸贽成為好友,李吉甫正是看到陸贽閉門寫書,也萌發了編寫書籍的想法,開始留心地理資料,尤其巴蜀各地資料他很多親自勘察過,對都江堰的記述正式根據這種方法采用實地了解記錄當時人們的習慣性稱呼為楗尾堰。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另外《宋史·河渠志》記載∶"皂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疏北江為三。"也強調大堰是在都江口,也就是宋代人們直接稱呼都江堰的依據。因為《宋史》是元代編寫,但依據的資料還是靠宋代保存。宋代有其他史料也反複提到“都江”,所以久而久之,民間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的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準确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一直沿用至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